靳淑敏
摘 要: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是我國出版工作者一直堅持,并被實踐驗證了能夠引領我國出版事業健康、積極發展的指導思想。新時代,出版業要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基本內涵以及踐行的必要性,并積極探尋踐行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基本內涵;必要性;踐行路徑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8-0016-02
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出版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指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版工作的靈魂和基石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作為出版行業從業者,只有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基本內涵,才能抓住發展的機遇;惟有探索到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路徑,才能擔負起新使命,做好書、做大做強出版業,興文化興國運,強文化強民族,實現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繁榮強盛,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是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傳播、報刊出版等活動的本質、規律、現象的總體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其內容十分豐富,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一)黨性原則: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
從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使命出發,我國對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提出了“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服務黨和國家的大局”這一基本要求,這也是改革和發展出版業所必須堅持的方向。
(二)效益原則:社會效益第一,兩個效益相統一
社會效益第一,兩個效益相統一是我黨發展出版事業的重要方針,這也是貫徹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的內在要求。在出版工作中,我們要把正確宣傳黨的主張與客觀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進行結合和統一,使出版工作鏈接起黨和老百姓,使優秀作品成為橋梁和紐帶,宣傳黨的政策,滿足人民需要。
二、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必要性
(一)地位日益彰顯,出版業進入機遇期
進入新時代,出版業成為文化產業的生力軍,在黨和國家層面的機遇有四個方面:第一,共和國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需要文化的引領和支撐;第二,社會矛盾發生變化,從有書讀到讀好書進行轉變,這也是發展的契機,出版業需要轉變,需要深化改革;第三,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新的階段,迫切需要文化改革向縱深發展;第四,我國逐漸成為世界經濟中心,迫切需要文化發展,成為文化大國,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否抓住這些機遇實現對于出版行業來說也是新的挑戰,只有我們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深化改革,才能與共和國發展同頻共振,才能抓住機遇,這也是新時代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必要性。
(二)確保意識形態安全是要務,出版業面臨挑戰
一方面,身處融媒發展時代,面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挑戰,出版社必須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將正確的導向作為靈魂,將意識形態安全作為要務,把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作為中心工作和工作重心,這樣才能確保出版事業一直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出版工作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陣地,強烈影響著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意識,必須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堅決杜絕一切不良傾向和現象,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三)繁榮文化需要精品力作,出版業擔負新的任務
黨的“十九大”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的戰略任務。在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過程中,出版業要靠打造精品力作來增強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
三、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路徑
(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原則,以團結穩定、積極向上的正面宣傳為主
堅持正確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根本要求,是出版工作者必須堅持的重要方針。
貫徹這一原則,首先要求出版業打好主動仗,積極主動遴選以新時代主旋律為主的出版選題。也就是說,在確定出版選題和出版內容時,我們要堅決避免在出版物中出現西方憲政、自由觀、價值觀,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不宣揚歷史虛無主義,不歪曲國史、黨史;不借口述歷史、反思歷史對歷史加以個人臆斷;不宣傳錯誤傾向的言論和觀點;不宣揚錯誤的宗教觀;不出版內容驚悚的圖書,尤其避免在少兒圖書中出現暴力傾向的問題。其次,要求我們打好防衛仗,依照出版規定做好選題備案工作,確保選題和內容導向的正確性。最后,要求我們打好守護仗,嚴格按照《出版管理條例》及稿件特點安排好三審三校工作,不漏掉任何一處導向不正確的內容和表述。
(二)堅持“三貼近”原則,實現社會效益優先,“兩個效益”相統一
所謂“三貼近”,是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和貼近群眾。這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改革和發展出版業的主要著力點,是提高出版物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出版從業者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貫徹這一原則,首先我們要厘清正確輿論導向與“三貼近”間的關系。正確導向與“三貼近”是相統一的,所以在出版工作中一定要反對和避免將二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同時,我們還需認識到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多、底子薄的國情要求我們出版工作要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切不可盲目助長群眾中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其次,要求出版業打造出以“工匠精神”為特色的企業文化。出版者“工匠精神”的重要體現,就是不斷增強“四力”。所謂“四力”,是指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3]
(三)堅持質量優先的工作原則,把好關,出好書
出版業的每一位從業者都要出以公心,站好崗,把好關,將出好書作為工作的主要目標。為了確保出版物導向的正確性,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是一致的,我們所持的立場既是黨的立場,也是人民的立場,這樣在新時代我們才有可能出版更多優秀的圖書滿足人民群眾讀好書的需求,用優秀的文化引領社會發展。為此,我們可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提高編輯的政治素養。策劃選題充分論證和調研選題、作者,嚴把選題關。責編書稿時把存在價值觀問題、宣傳錯誤傾向和觀點的內容杜絕在出版大門之外。第二,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嚴把內容和文字的質量關,杜絕不合格的出版物出現在圖書市場。第三,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提高編輯技能。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政治覺悟,認清出版面臨的挑戰,梳理清楚自身存在的問題,更好地做好出版工作。
總之,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是解決、解釋當下中國出版問題的“定盤星”和“壓艙石”,深入研究和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對于今天的中國出版業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易華勇,呂立志.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的當代實踐[J].中國出版,2019(1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李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力”的理論淵源與時代意義[J].中國記者,2019,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