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靜 劉家旺
摘要:本篇文章的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整理出創新型的田徑訓練方法以及訓練強度,要求田徑運動員在開展訓練的過程中要依據運動員的體質和實際的運動能力來科學的安排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從而來達到幫助運動員提高比賽成績的目的,繼而為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儲備足夠的體育類人才。
關鍵詞:田徑;訓練量;訓練強度;觀念創新
本文中詳細的介紹了田徑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采用傳統訓練方式存在的不利影響,并依據認知態度與訓練方法,將田徑訓練進行合理的歸納分類,科學地闡述了采用傳統的訓練方式對運動員成績進步產生阻礙作用的原因。
一、傳統的田徑訓練觀念
受先天性的基因影響作用,東方田徑運動員與西方田徑運動員有較大的身體素質的差異,導致東方田徑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處于劣勢。雖然在很多田徑運動比賽中東方人也可以獲得一些靠前的名次,但是在短跑比賽中東方田徑運動員和西方田徑運動員無法達到相當水平。最近幾年,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比賽中連續獲得優異的比賽成績,使得這項空白的項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這一成績引發很多體育界的專業人員開始對田徑運動員采用的傳統的訓練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傳統的田徑運動員訓練觀念及強度對田徑類項目的理解存在不足,其中的錯誤理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的田徑訓練觀念并不能夠對田徑項目的主體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目前,奧運會所開展的體育項目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演變,然而停滯不前的田徑訓練觀念就出現了相對落后的現象。教練員在對田徑運動員開展訓練的過程中依舊按照傳統的田徑訓練觀念對其制定訓練教程,這是導致田徑運動員經過大量辛勤訓練而無法取得優異成績的主要因素。雖然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采用這種訓練觀念能夠使得訓練課程順利開展,但是無法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教練在日常訓練工作的過程中沒有按照時代的發展將訓練計劃不斷地進行完善,所以導致傳統的田徑訓練觀念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的競賽項目訓練。如果教練在對運動員訓練的過程中盲目的借鑒國外運動員的訓練方案,忽略了東方運動員和西方運動員身體素質之間的差異,也不會使得競賽項目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很多運動員缺乏足夠的實戰經驗。很多教練在對田徑運動員訓練的過程中為了追求成績而忽略了心理素質訓練的重要性,如果訓練在開展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增加訓練強度,那這時運動員出現身心疲憊的現象。不斷的增加訓練強度是傳統田徑訓練的觀念,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該觀念并不適用于現代田徑運動員的訓練。如果想要田徑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績,除了需要認真配合教練制定的訓練計劃以外,還需要與團隊進行密切的配合。運動員想要在田徑比賽的過程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要明確自己所參加田徑運動的性質,擺正心態,進而才能為自己確定奮斗目標。
第三,忽略了田徑類知識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練員在對運動員開展訓練的過程中將體能訓練作為主要內容,而忽略了對運動員開展田徑類知識教育重要性,導致參賽人員不能夠對所參加項目進行透徹的了解。田徑項目相關知識的科普在實踐訓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全面的田徑類相關知識不僅可以有效地確保運動員可以安全地開展訓練,而且還可以讓運動員掌握正確的運動方式,可以在日常實踐訓練開展的過程中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國所聘請的田徑教練一般都是退役的運動員,所以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這就要求田徑教練員對運動員開展訓練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實戰經驗對其進行引導。
二、對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分析
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普通人在日常健身的過程中都懂得高強度的訓練動作不能長時間堅持。長時間堅持高強度的訓練動作不僅會導致身體被損害,而且也會對人的意志力進行高強度的考驗。但是田徑訓練和健身訓練之間的辛苦有很大的差別。短跑類的田徑項目的運動員如果想要在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注重對爆發力的訓練。超高的爆發力對人的肌肉力量要求標準非常高,可以在提高爆發力訓練的過程中將力量訓練作為重點內容。傳統觀念的訓練在對人的爆發力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是將長時間超負荷運動和加強訓練量作為主要方式,這樣的訓練觀念不僅會對運動員的耐力進行考驗,而且還會導致運動員的身體長期處于疲憊狀態。并且如果對人的肌肉進行長時間的刺激,自己就會導致出現損傷,嚴重可能導致運動員永遠無法參加比賽。除此之外,傳統的訓練觀念在對運動員進行爆發力訓練的過程中只采用統一訓練項目。這樣的訓練措施只能夠對運動員的局部力量進行鍛煉,所以當運動員進行高強度訓練的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局部組織損傷的現象。
三、田徑訓練的創新觀念
在對田徑訓練觀念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對傳統的訓練觀念進行反思,并在傳統的訓練觀念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從而制定出符合現代運動員訓練的田徑觀念。
(一)田徑訓練中量與質的重新定位
從傳統的田徑訓練觀念對冬季訓練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田徑運動員訓練的過程中采用傳統的訓練觀念雖然可以使得訓練量大幅度增加,但是訓練的強度非常低。等到運動員快參加比賽的時候就將訓練強度大幅度提高,從而使得達到訓練效果。在運動員冬季訓練的過程中采用這樣的訓練方法不僅不能夠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反而因短時間的高強度訓練,使得運動員的體能和身心都處于疲憊的狀態,從而導致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不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在比賽前的一段時間內大幅度增加訓練強度,很難讓運動員適應,所以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需要依據運動員的體質和實際的能力將田徑訓練的量與性質進行重新的定位,從而促使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
(二)強化訓練強度跟專項訓練相結合
在訓練的過程中為了使得訓練可以更加全面,需要將強化訓練和專項訓練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將強化訓練和專項訓練進行有效的結合,不僅可以確保所采用的訓練強度負荷運動員的自身體質,而且也能夠將運動員身體潛能進行有效的激發,這有利于促使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除此之外,要將強化訓練和專項訓練的內容進行固定,但是也不能夠局限在一個小的范圍之內,同樣在日常訓練中所采用的訓練方式也不能夠貪圖多樣化,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在訓練過程中集中刺激現象的發生,從而使得運動員的各種反應變得更加井然有序。現如今,田徑動員很多項目在開展的過程中都是以一周為訓練周期,所以這也是決定訓練方式不能夠多元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訓練方式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將強化訓練強度與專項訓練相結合,從而選擇出更加科學和合理的訓練方法。
(三)要有穩定的訓練強度結構
穩定的訓練強度結構在田徑運動開展的過程中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和實力,比賽前后的訓練強度結構不能夠有太大變化,否則會對運動員自身實力的發揮產生不利的影響作用。除此之外,所采用的訓練強度也需要與運動員專項訓練強度相吻合,這樣可以確保所采用的訓練強度能夠符合運動員自身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組織的狀態。
四、結語
總的來講,傳統的訓練觀念已經不能夠適用于現代田徑運動員訓練的需求,為了能夠確保我國的田徑運動員在競賽中可以充分發揮實力和自身的潛能,就需要教練員能夠依據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能力,制定出符合田徑運動員水平的訓練方式,從而確保訓練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侯玨文.淺談高強度田徑訓練模式下運動損傷的恢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20(03):1+13.
[2]武傳學,張希亮.試談青少年體育教學田徑訓練的強度及訓練量[J].田徑,2019(10):47–48.
[3]許德剛.淺探負荷強度與訓練比例控制下的田徑訓練效果[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2):41–42.
[4]龔俊峰.田徑教學中控制訓練強度的方法研究[J].運動,2019(02):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