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資金規模和在高校資金來源中占比越來越大,加強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可以起到規范高校財政專項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與效益、提高高校內部控制和管理水平等重要作用。近年來,由于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存在資金使用監管不到位、支付進度緩慢、管理制度不完善問題,難以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梳理,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與高校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校;財政專項資金;問題;對策
一、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含義
財政專項資金,是指上級人民政府撥付本行政區域和本級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會管理、公共事業發展、社會保障、經濟建設以及政策補貼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資金。財政專項資金必須獨立核算,專款專用。高校財政專項資金主要指政府相關部門按一定的隸屬關系和標準撥付的用于高校發展特定項目或專門用途的資金,這部分資金不算在基本支出撥款之內。高校財政專項資金同樣必須獨立核算、專款專用。
(二)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按支出用途可分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節能環保支出、資源勘探信息支出資金等,涉及領域較多、范圍較廣,是高校辦學及發展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改善高校辦學條件、提高科研水平及人才培養。因此,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有助于規范高校財政專項資金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與效益,有助于保證預算科學化和合理化,有助于提高高校內部控制和管理水平。
二、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只注重專項資金申請,資金使用監管不到位
高校資金主要來源于生均撥款,而高校學生人數較為穩定,一般不會出現大幅度增加,因此,盡可能地申請到更多的財政專項資金就成了高校籌措資金的重要途徑。在這種形勢下,越來越多的高校把如何申請財政專項資金作為重點工作內容,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資金申請上面,而很多財政專項資金申請的時間比較緊,使得進行多方論證的時間嚴重不足,導致資金項目預算編制與項目實際支出情況不相符,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在財政專項資金申請到位后,在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過程中,支出超出專項資金特定的使用范圍、支出不規范和隨意性大等情況時有發生,有些高校甚至認為資金到位后只要花完了就行,不需要任何監管。正是高校在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這種普遍存在的“重申報,輕管理”現象,導致高校的財政專項資金無法按照最初的規劃發揮應有的價值。
(二)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申報與執行不一致
目前,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大部分采用的是專項資金使用者申請、主管部門審批、財務部門設置預算數的編制流程。高校財政專項資金預算主要是由專項資金使用者負責編制申報,即高校中的各院系、職能部門的相關人員,他們都不能算是專門專業的預算編制人員,由他們來編制預算,很可能會出現預算編制不合理、不準確的情況。而主管部門在審核預算時,往往會把審核重點會放在預算有無超范圍支出、某些重點支出項目如勞務費、差旅會議費、國際交流費等是否嚴格控制在最高的比例限額內,而忽視預算與項目實施的資金需求之間的匹配性。財務部門在預算數設置時,也不會太關注預算是否與項目的實際支出需求相符合,只是按照預算金額設置各項支出的預算數。這樣的預算編制,既滿足不了專項資金使用者對資金的使用需求,還會造成預算申報與執行不一致的現象出現。
(三)專項資金支付進度差,項目執行緩慢,造成資金沉淀
設備購置是財政專項資金的主要支出,其支出進度直接影響到項目能否按時完成。而高校的教學科研設備購置金額較大,按照相關采購規定,一般需要以招標形式進行采購,程序繁多。特別是一些需要進行政府集中采購的大型進口教學科研設備,需要歷經編制政府采購預算、上級部門審批政府采購方式、招投標、簽訂采購合同、設備采購驗收等眾多環節,延緩了項目執行的進度,往往在項目結束時還未到達到設備付款的要求,使得大量專項資金不能按計劃支付,需要結轉到下一年度,資金沉積現象嚴重。另外,由于財政專項資金屬于財政生均撥款的“額外撥款”,各高校都會積極申報,而當資金到位后卻并未專款專用,被用于其他不相關項目的現象極為常見,這更加劇了項目執行的緩慢。
(四)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少專項管理辦法細則
各級財政部門大多建立了專門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并在財政專項資金下達到高校時附上撥款文件,但撥款文件只是籠統地概括了專項的用途,對于具體的支出范圍、審批權限等沒有作詳細說明。即使各級財政部門有頒布對應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也只是在財政部頒布的法律規范基礎上進行簡單改編,并沒有真正地建立適應本部門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而高校也沒有根據專項撥款文件或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結合項目和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專項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細化標準的缺乏,使得專項資金的各項支出難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更多的是憑借項目參與人員自己的理解來使用資金,各項支出的合理性也無法得到保障,最終導致實際支出與項目預算不一致的情況出現。
(五)績效評價管理機制不完善
很多地方財政部門的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管理機制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等問題,在激發專項資金申請人對資金管理的積極性方面效果甚微,資金使用效率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大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績效評價管理機制,隨著財政專項資金在高校經費來源中占比越來越大,不完善的績效評價管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發展。目前,高校對專項資金的管理仍非常局限地停留在報銷審批手續是否齊全、發票是否合法合規等層面上,不重視專項資金的實際使用效益及預算執行,績效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導致績效評價結果不能真實反映項目完成的實際情況。
三、完善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專項資金管理機制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規模迅速膨脹,學校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而數額日益增加的財政專項經費也為高校的管理職能帶來的新的挑戰。只有建立科學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事業的蓬勃發展,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益。首先,高校上上下下,從校長到教職員工都要高度重視并充分認識財政專項資金對學校的重要性。在專項資金使用與管理過程中,高校應將項目負責人、職能部門、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審計部門等部門的職責與權限予以明確,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規范業務流程、減少內部審批環節,才能使資金的聯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提升資金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
(二)強化預算編制,建立預算執行情況通報及分析制度
強化預算編制在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全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專項資金使用者、各職能部門、財務部門、上級主管部門應互相溝通協調配合。由各職能部門牽頭,專項資金使用者提出項目實施的具體需求,財務部門以其專業知識輔助完成項目預算編制工作,在校內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下,能更好地強化預算編制,實現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而與上級主管部門的形成良好的溝通,能解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預算偏差。同時,高校可以建立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通報及分析制度,財務部門定期對各項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和公開,提高預算執行率和資金使用效率,減少資金閑置浪費。
(三)加強財務管控,保證專款專用,加快項目執行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果
財務人員應嚴格遵守各類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的規定,認真學習不同項目的執行要求,規范專項資金支出行為,專款專用。財務部門可以通過與專項資金使用部門、項目負責人簽訂項目資金執行任務書,明確項目進度、資金使用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完成項目及其資金支出。同時加大對專項資金執行的督查,落實支出責任,加快支出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此外,可以充分利用政府采購預采購政策,提前進行已經確定的項目的采購,政府采購預算指標到位后即可直接支付,這樣對政府采購和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的執行進度很大的提高作用。
(四)健全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加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細則的制定
一方面,財政部門應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條例,制定適合本部門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梳理資金的撥付流程,確保各項資金支出行為有據可依。另一方面,高校應根據財政部門頒布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結合自身教學科研管理的特點及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靠并適合高校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細則,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同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細則制定時,應聯合高校內部各重要職能部門、財務部門、項目主要人員一起商討,使得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細則更具客觀性、可行性、明確性和全面性。
(五)完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
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加強、支出責任的強化、科學合理的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對規范專項資金管理、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有重要意義。高校應不斷完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方法,根據項目總體目標,結合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向和要求,選取能充分反映專項資金績效的評價指標如產出、效益、滿意度等指標,對高校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進行評估,從根本上改變高校在專項資金方面存在的“重申報、輕管理”問題,提高專項資金的管理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可以通過建立科學的專項資金管理機制、加強預算編制、加強財務管控和項目執行進度、完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等對策建議提高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水平,實現財政專項資金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煒.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風險研究[J].時代經貿,2019(32):19-20.
[2]何程.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3):32-33.
[3]張景鋒.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探討[J].商訊,2019(36):175-176.
[4]陳云建.對高校財政專項經費的一點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8(34):78-79.
作者簡介:
李萍,深圳大學計劃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