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生活方式的不規律和抗壓能力較弱的問題導致大多數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存在著問題,由體質健康導問題導致了大學生的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在高校開展武術散打課程有利于學生的體質健康,針對高校課堂設置小運動量和簡單的教學內容,多進行互動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健康;武術散打
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愈發嚴重,他們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健康問題必須要加以重視,應把改善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作為重點。武術散打屬于武術的一部分,他不但有傳統武術的內涵,而且還與現代格斗相結合,內容豐富,趣味性高,使高校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現在大多數高校內都開設了武術散打課程,武術散打進入高校要注意去掉原本的競技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革,使之成為促進高校學生健康、培養興趣愛好的一種現代運動,否則將會起反作用。
一、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
當代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都存在超重或者是過于瘦弱的體質健康問題。根據近年來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體重呈上升趨勢。肥胖不僅會使身體各個機能下滑,甚至會引發一系列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而且肥胖也會帶給學生一些心理上的壓力,抑郁、自卑和缺乏信心等。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如果沒有良好的體質作為支撐的話,這將會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根據全國高校大學生心理調查的相關數據表明,有20%左右的大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嚴重者會出現自殘或者是自殺等行為。
二、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原因
(一)生活方式的不規律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國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互聯網等行業為滿足人們需求在高速發展,是大學生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使得大學生的肢體活動相對減少,缺乏肢體鍛煉而導致食物無法消化,引發肥胖的問題。此外,還有一些學生錯誤的學習方式,過于看重學業從而忽視了身體健康問題,以及整日沉寂于網絡游戲的問題,導致生物鐘改變以及飲食的不規律,從而引發了體質健康問題,這些都是缺乏自我鍛煉意識的表現。
(二)外界壓力以及自我抗壓能力
進入大學校門也就意味著自己即將步入社會,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畢業后的就業問題是壓力的主要來源,而這種壓力也來源通常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家人或自身施加的壓力,對自己的期望過高所帶來的就業壓力、學業壓力等。另一方面就是大學生對未來的迷茫,對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長時間的迷茫中很容易產生焦慮、惶恐的情緒。
當代大學生對自我期待較高,而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不小的打擊,面對這種壓力和結果不能理性思考,自我調節能力較差,使身體處于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這就是自我抗壓能力差的表現。
三、武術散打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
據研究顯示,從事體育活動的大學生相較于普通大學生的抗壓能力以及心態方面都更加積極樂觀,從實際考慮武術散打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帶來的作用,讓武術散打起到積極作用。武術散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同時包含了拳、腿、摔等多種多樣的技法。大學生掌握散打踢、打、摔等技法,通過上下結合進行攻擊,不僅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整體思維觀。因此,習練武術散打能夠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武術散打的訓練節奏快、強度大,在進行打靶或打沙包訓練時,學生可以將自己內心壓力和情緒徹底釋放出來,通過大強度的訓練方式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緩解心理壓力、減少心理疾病的效果。散打有很強的實戰性,在高校開展武術散打,學生通過搏斗來增強頑強的意志和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
武術散打作為一項競技類對抗項目,所有的動作技術進攻性很強,大學生散打基礎薄弱,在實戰過程的自我保護意識差,將競技性的武術散打融入校園中,不但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反而使學生的身體受到一定傷害。校園散打應該淡化其競技性,重視對大學生的體質和武德培養,良好的武德能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
四、武術散打在高校開展的對策
(一)明確教學目的
高校武術散打的教學應以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以及調節內心的壓力和情緒為出發點,通過武術散打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在高校開展武術散打應相對減少實戰練習,多進行散打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打靶,在掌握了散打技術動作的同時,武德的教育同樣不可忽視,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良好的作用。
高校開閘武術散打教學相對減少實戰,這并不意味著將實戰徹底摒棄,散打本身就擁有很強的實戰性。高校可根據學生體質的實際情況開展散打實戰練習,對實戰進行條件限制以保護學生安全,從而促進學生自我防衛能力。對體質較差的學生而言,還是應該以強身健體為主,否則不僅達不到預想效果,反而使得這類學生更加膽怯。
(二)針對高校的教學內容
武術散打的技術種類繁多,而高校武術散打課程的時間有限,要想在有限時間內將所有的技術動作教學全部完成是不現實的。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學生體質的實際情況在不同階段調整學習內容,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應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教學,如拳、腿、摔動作的單項練習,這樣對于大學生來說較為輕松。拳法以沖拳為主,貫拳和抄拳的技巧性相較于沖拳來說較為復雜;鞭腿以低中鞭腿和正蹬腿為主,大學生的柔韌性較差,如果練習高鞭腿的話就會使下支撐腿失去重心或是踢不上去;摔法應是以接腿別摔為主,摔法技術較為復雜,對于剛剛接觸散打的練習者著來說,摔法技術不應過多練習。
在武術散打教學中,使大學生上、中、下三個部位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運動,讓學生對散打技術有深一步的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協調能力。
(三)適合高校的教學方法
在高校開展散打教學不僅要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還要有適合高校的教學方法。出于教學目的的不同,在高校開展散打課是應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教授學生散打技能的同時,作為教師也應盡量參與到課堂中,很多學生的參與感并不是很強,教師參與到實際課堂當中不僅能夠很好地帶動課堂氣氛完成整節課的內容,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散打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心態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也是學生在課堂中作為主體的重要體現。
(四)準確的運動負荷把控
競技性武術散打的訓練模式并不適用于大學生,由于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較為復雜,特別是當中存在著一部分肥胖或是體質較弱的問題,考慮到種種因素,在實際教學中運動量應以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這種運動方式不僅能增強體質健康,也有利于學生減重。隨著學生體質的不斷改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使學生體質在準確的運動量把控中逐漸增強。只有讓學生對散打保持興趣和積極性才能真正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效果,這就需要課程內容足夠豐富以及對于整堂課程運動量的把控。
五、結論與建議
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依然存在著問題,這與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和一些其他因素相關,因為肥胖等問題引發的心理疾病較為嚴重。將武術散打在高校中進行推廣和普及,以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增強。武術散打是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希望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持,在高校中開設散打課程。
建議在高校開展武術散打課程應注重學生體質以及情緒的變化,采用合理的教學內容,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興趣和積極的心態。發揮武術散打的項目優勢,配備拳套和沙包,讓大學生的情緒得以宣泄,這有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孫進軍.校園網絡一體化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 (25):11+13.
[2]林永.從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論武術散打[J].搏擊(武術科學),2015,12 (04):48–49+52.
[3]許耀增.運用運動世界校園數據平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10):127–129.
[4]聶芳芳.新媒體時代“運動世界校園APP”的使用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研究[J].黑龍江紡織,2019 (02):43–44.
作者簡介:楊馨(1997-),男,漢,河南商丘人,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武術學院2017級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民族與傳統體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