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因為對于信念的培養而言,不僅僅關系到青年自身的發展與成才,也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更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僅需要完善的知識、堅定的信念和奮斗的精神,更需要健康的體魄。但是現階段在各高校專門為培養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者而開辦的“青馬班”中,卻唯獨缺少了“體育”的身影。作為培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重要平臺和抓手,“青馬班”的舉辦應該注重發揮體育教育的作用,真正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體育;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發展
在共青團中央所印發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中,曾明確強調要在廣大青年中著力培養一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的馬克思主義者,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旨在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意識,牢牢把握好思想意識的“總開關”。因此全國各高校紛紛舉辦“青馬班”,切實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但是在實際培養過程中,存在僅重視思想理論教育,而缺乏以體育作為代表的身體教育。只有健康的身體素質,才有美好的未來,這對于個人而言是如此,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同樣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曾明確要求,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意味著對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而言,必須重視體育并發揮體育的重要作用,從而才能實現“全面發展”。
一、“青馬班”增設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增加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高校“青馬班”的開辦,一大批優秀青年進入到“青馬班”的學習和培訓過程中。通過增加體育教育和實踐活動,提供了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可以使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走出課堂,身體力行的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后,在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上下功夫,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高自身內在素質、切實加強自身思想政治覺悟、增強業務素質能力,不斷完善自我知識體系建構,從而始終做到聽黨話、跟黨走,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馬克思主義者。
(二)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年時期正是處于構建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通過參加“青馬班”的學習和培訓,可以在這一關鍵時期為廣大青年把握好“思想之舵”。通過體育教育和實踐的磨礪,增加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敢于吃苦、勇于拼搏、永不言輸的精神,有利于塑造青年的良好“三觀”。與此同時,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進行實踐和教育,將核心價值觀通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而落實到行動當中,成為社會上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實例,以此帶動和感染更多人。
(三)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
現階段各高校舉辦“青馬班”,其目的是通過馬克思主義觀念的教育和培養,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而這一點也與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增加體育教育對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而言,就是讓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目標更加完善和明確。
二、體育的“失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教育觀念落后,體質無保障
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時,認為只需要培養信念意識即可,而形成了認為身體素質不重要的錯誤觀念。這樣的教育觀念看似重點突出,實則與培養目標離經叛道。因為只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擁有一切,才能更好地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如果培養過程中缺少體育教育,那么青年的身體健康無法保障,教育觀念也得不到健全和完善。
(二)發展不全面,資源利用率低
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不僅僅是要重視思想教育,更要注重身體教育。在缺失體育教育過程的背景之下,即使理論知識教育十分全面和系統,但依舊無法實現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培養青年馬克思者的任務是委托于全國各高校,但是僅開展理論知識的培養,既不能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對于高校資源而言更是的一種浪費,因此“青馬班”在之后的舉辦過程中,要全面利用好高校資源,讓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走出課堂,經歷風雨,磨煉自己。
(三)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在上文中我們論述到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僅僅是注重理論知識教育,而忽視身體知識教育,很可能培養出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只會“紙上談兵”,而無法通過實際操作使其想法和創新落地,這樣的“人才”不足以稱之為真正的人才。董其昌早在幾百年前就提出了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同樣重要的論斷,而時至今日,我們的培養模式卻依舊存在著僅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的情況。試想,我國的青年一代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手無縛雞之力”,縱使“腹有萬卷詩書”又有何用?那是多么的可悲。因此我們要在教育過程中嚴把質量關,切不可將理論與實際變成“兩張皮”。
三、拓寬發揮體育教育獨特優勢的渠道
(一)“動靜結合”,優化培養模式
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要突破原有的培養模式,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培養和教育的基礎上,注重開展體育教育活動,利用好體育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在提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身體健康素質之外,更要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體育精神。通過精神和意識的培養,將馬克思主義的學習成果轉化為行動力,并形成最大的“合力”,從而實現最佳效果。
(二)整合教育資源,增加培養手段
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各高校所開辦的“青馬班”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教育、實踐資源,在常規體育教育培養方式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寬實踐教育的機會和平臺,讓更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利用多渠道的培養模式,實現真正的全面發展。正所謂“腳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新時代在提升當代青年信念的同時,更要提高和加強信仰的力量。
(三)改革教育理念,完善培養目標
新時代中,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要做到“目標指引實踐”。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提高體育教育的地位,強化體育教育的作用,切實讓體育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目標,指導我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全過程。
(四)配強教師隊伍,提高教學水平
對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過程而言,依舊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因此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將直接影響培養成果。因此想要最大限度發揮體育教育在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就要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讓新的教學觀念和目標轉化為行動力并落地,在增強培訓效果的同時,也可以更好完成全面發展的目標。
四、結語
進入新時代,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校具有針對性的舉辦“青馬班”,更是為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要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就必須在培養過程中重視和發揮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體育教育,不斷提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同時塑造頑強的體育精神,使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以頑強的毅力、超人的品格和不屈的動力來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楓.高校青馬工程存在問題和相應的對策[J].智庫時代,2020 (01):278–279.
[2]胡冰,魏元翠.淺議青馬班開展的現實意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 (03):31.
[3]余強.對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若干思考[J].文學教育(中),2012 (05):28–29.
[4]吳一凡,穆惠濤.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育的空間透視[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0,39 (01):4–6.
作者簡介:郭嘉星(1995-),男,漢,山西忻州人,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在讀碩士,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