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那古·克尤木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身體素質和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全民健身也就應運而生,它是國家體育文化的重要一環,具有適應性強,全國人民均可參與的優勢,意在強身健體,提升全國人民身體素質。當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身體素質和強健的體魄為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全民健身作為我國體育文化的重要一環,正好適應了社會發展潮流,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添磚加瓦。
關鍵詞:全面健身;小康社會;和諧社會;體育文化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當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它作為我國第一個百年的奮斗目標,當代的我們更應該對全民健身重視起來,和諧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全民健身工作。文化建設工作種類繁多,而體育在文化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體育在身體素質、團隊合作能力、凝聚力、自信心、健康心態 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
一、全民健身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華民族要在世界歷史上長盛不衰,必須提高包括身體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當今世界足球、籃球、乒乓球、臺球、羽毛球、跑步等體育賽事層出不窮,各個體育項目均已發展為產業,從大眾認為的非主流行業變為主流行業,而且成為經濟增長的“新生代”,其發展不僅帶動了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旅游、文化娛樂等行業的發展,也解決了部分就業率的問題,成為社會穩定的有力推手。
當前的中國,治安穩定,社會和諧,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富足,中國人口基數大,且當前作為建設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這些都對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全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終目標。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不僅要發展經濟,還要發展體育事業,這是并行的。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人們的需求就會改變,從以前的吃飽穿暖,變為更為符合當前趨勢的身體健康,所以人們對強健體魄的意識越來越強,體育事業也就自然而然的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強身健體、強健體魄,順應當前形勢,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政府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定大眾健身計劃,按照既定計劃,逐步發展全民健身。
二、全民健身有助于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體育具有多面屬性,事業屬性和產業屬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屬性。在全民健身管理方向上,社會和政府明確分工,政府主管全民健身管理的事業部分,通過制定符合當前健身形勢的政策方針,按照既定計劃合理配置全民健身資源,使用行政方法對全民健身進行合理管控,將管理權集中在政府手中,通過管理事業屬性達到追求收益,再用收益繼續投資全民健身資源,提供服務和公共體育用品,通過不斷循環達到資源、物品、服務不斷增加、增強的最終目的。社會主管全民健身管理的產業部分,社會通過制造、管理等方法為全民提供個人體育用品,管理球館的服務,全民通過消費來接受服務。國家未進行體育改革時,政府承擔了全民健身事業幾乎所有的費用,通過與國外的體育競技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通過全民健身達到了每個中國人強身健體。隨著時代發展,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歸根結底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民族綜合素質的競爭、就是科學技術的競爭,隨后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對外改革開放后,全民健身事業的費用由政府承擔已經不符合當時的國情,所以政府進行改革變為由政府與社會共同投資發展健身事業,這樣可以更快的全面的增強國力,提高全民身體素質,促進社會整體進步。全民健身老少皆宜,增強國民柔韌性、耐力、協調能力、力量、控制身體各部分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強綜合國力,逐步加快社會進步的步伐。為此,國家應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對資源的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增加對“全民健身社會辦”的管控,達到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的共同發展。
三、全民健身有利于增強體質增強國民素質
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高低,是外國關注中國最直接的一個方面,它直接影響國家的形象,是國家綜合能力高低最容易顯現的一點,也是是否到達文明社會的重要展現。而體育健身是影響國民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的重中之重,國家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對國民的政策導向作用,通過在小區、河邊、公園等公共場所建設各色各樣跑道、場地、球場、等公益、福利工程項目,通過這些基礎設施給國民充分健身的外部條件,讓有心健身的民眾有地可健身,無心健身的民眾被帶動著健身,從而讓群眾養成全民健身的習慣,讓現代為生活而奔波的人民與自然接觸,浸潤陽光,感受自然,回歸自然。
我國最早以前將群體體育項目當做一項公益性事業來發展,政府的支持作為其發展的前提。雖然政府支持,但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導致其在體育建設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而且原有的體育資源在全國配置方面也出現了不均衡的問題,城市配置比鄉村充足,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充足,大型城市比中小型城市充足,先進的小區比落后的小區充足等等,不均衡的配置必然不利于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政府需要在現有體制與條件下,科學規劃布局,避免資源浪費,既要滿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又要保證避免擾民現象的存在。還要根據不同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保證多元化的體育服務。政府還要與社會相結合,政府負責基礎設施公益性建設,保證大多數居民的最基本健身需求,通過規章制度規范管理,保證居民正確使用器械,避免使用不當導致器械損壞。同時引導支持鼓勵企業和有體育事業的個人興辦滿足全民健身的實體公司、工廠,加大力度培育體育市場。通過這些措施,逐漸提高社會體育氛圍,發展變為最終人人健身的好習慣。
四、全民健身是家庭和諧的潤滑劑
我國體育人才輩出,“鐵榔頭”郎平、“大魔王”張怡寧、“移動長城”姚明、“飛人”劉翔等等不勝枚舉,涉及的體育項目廣泛,在這些人的影響下,更多的居民對體育更加關注從而進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如今全民健身已經成為全年齡段居民廣泛參與的一種習慣,上至古來稀在小區乒乓對戰,下至黃口少年在公園比拼羽球,這已經成為隨處可見的社會現象。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富足,工作之外的閑暇時光越來越多,家庭成員閑暇之余最好的娛樂方式就是集體去戶外進行健身,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種現象導致家庭體育支出增加,提高了體育方面的消費水平,有需求就會有更多的企業個人為需求服務,加上政府政策導向與資金支持,全面健身的環境和條件將不斷改善與提高,整體上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需求。
五、全民健身對社會穩定有積極作用
隨著我國政府對全民健身越來越重視,人民對于全民健身已經有了質的認識,具體表現在:人們對健身已經有了普遍認識并逐步提高,從對不知道什么是全民健身到閑暇之余主動科學健身,制定規劃,按照規劃完成目標,無論是理論還是對于喜歡項目的理解程度,均有了質的改變。全民健身社會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具體表現為:從以前一個小區、一個公園幾乎沒有什么健身設備設施到各個小區有球場,各個公園有跑道,還增設了許多民營球館,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抑或是在種類上,都實現了飛躍式發展。體育人越來越多,體育環境越來越好,參與人數繼續增多,在這種條件下,全民健身產業發展越裂越快,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觀念上有了很大改變,對于身體和健康的投資儼然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他的附屬產業也就蓬勃發展,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體育廣告、體育表演、體育咨詢、體育科技信息、體育彩票等均有了巨大的消費市場,推動了生產總值的提高,這不僅讓資金流動了起來,還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提升了就業率,反過來解決了人民的就業問題,穩定了社會。
隨著中國的發展,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會隨著社會變化的越來越完善,全民健身方面的法律法規也是逐步建立并越來越完善政府對于全民健身的行政監督工作也是逐步加強,現階段,政府對于全民健身的行政手段轉變為依靠法律手段,說明政府對全民健身相較于以往更加重視,以前不太好解決的公共體育設備設施建設、土地問題和更加難解決的資金問題,會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解決,這樣會更加快速而有力的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進而保證全民健身順利進行。隨著居民、企業、組織對于體育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了解深入,社會就會形成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楊立超,劉婷,王廣亮.中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發展歷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浙江體育學科,2018 (2):7-12.
[2]李志方,張建業,李相如.中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設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8 (0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