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要:體操由于動作難度較大,對技術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這也加大了體操訓練難度。尤其是少兒體操訓練,少兒由于年齡尚小,力量不足,對一些姿勢的把握不到位,經常會出現失誤的現象,使身體某個部位受到損傷,而體操對專項素質要求較高,因此少兒在訓練的過程中往往會比較辛苦,使得少兒在訓練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恐懼感,這都會影響體操訓練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此,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避免少兒體操訓練中的損傷現象,并提出有效的預防對策,促進體操訓練工作順利開展,對增強少兒身體素質和專業能力方面起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少兒;體操訓練;損傷;處理
體操對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以及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在體操訓練中有很多經典體式,如翻滾、回環、轉體等具有一定的難度,每項技術都有其技術特征,但由于少兒還處于一個成長發育階段,對體操的理解能力較低,在無法掌握動作要領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損傷的情況,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一定的傷害,也會加大少兒對體操學習的恐懼感。面對此種情況,教師應做好體操前的指導工作,組織學生進行熱身運動,對學生動作要及時的糾正,同時還要檢查運動器材是否完好,從而避免運動中損傷事故出現,使學生身心健康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一、運動損傷的原因
(一)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沒有按照教師的指導要領和細節進行練習,練習次數多但動作不標準,動作粗野過于敷衍從而導致運動損傷,還有一些學生沒有認識到動作不到位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思想意識不足導致的。教師同樣也存在思想意識不足的現象,對于動作不夠標準的學生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沒有告知學生動作要領,使得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只是去單純的模仿某些動作,這都是導致學生運動受損的重要原因。
(二)準備活動不充分
準備活動對有運動要求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準備活動可以幫助人從靜止的狀態變得活躍,能夠充分調動中樞神經系統以及身體其它器官的功能,如果準備活動做得不到位,身體肌肉沒有得到真正的舒展,就會導致在活動中出現損傷的情況;此外,準備活動的開展沒有與正式活動項目相結合,運動所需要的部位沒有得到充分的舒展,這樣的準備活動是沒有意義的;準備活動量時間較長,準備活動強度較大,使得身體在沒有進入到正式活動前就出現了疲勞狀態,這就會影響正式教學訓練,此時開展高強度運動學生會因體力不支而出現損傷;準備活動違反了循序漸進原則,準備活動也不能過快,也需要一點一點開展,這樣才能讓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否則極易在拉伸的過程中造成肌肉損傷影響后續項目訓練。
(三)組織方法不當
在開展教學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身體狀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也沒有為學生進行標準的動作指導,尤其是在人數比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只顧著自己演示而沒有注意學生對動作掌握程度,學生動作不標準很容易在訓練的過程中出現損傷的情況;課前沒有對訓練所要用的器械進行檢查,學生防護用具準備不齊全,這都會加大運動損傷的風險。
(四)運動負荷過大
體操運動是一項高強度運動,運動負荷較大,少兒的身體素質尚未發育完全,教師如果按照正常標準來對學生進行訓練,必然會遠超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特別是局部負擔較重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局部勞損現象,這也是在體操訓練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五)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良
學生身體狀況不佳,身體力量和協調性就會明顯下降,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力會不集中,這個時候就應避免進行高強度訓練,如果此時進行劇烈運用學生很容易因力量不足而出現損傷。同時,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正常訓練,如學生心情不好、練習過于急躁、害怕練習等都會影響正常訓練。
二、體操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一)科學制定教學計劃
體操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結合少兒的身體狀況以及負荷情況,保證訓練工作順利開展。同時,教師應結合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對于一些身體平衡性較差的學生要先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今后的訓練項目,也能夠避免動作不出現損傷的狀況。
(二)重視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對學生后續正式練習以及減少運動損傷情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準備活動要盡可能的與正式運動相結合,這樣才能充分拉伸學生所要活動的身體部位,準備活動要盡量從基礎拉伸開展,然后緩緩過渡到高難度拉伸動作,使身體慢慢適應,這樣才能避免關節受損的情況出現。
(三)培養學生骨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教師在進行體操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對運動項目的掌握情況,挑選幾名優秀的學生當做自己的“指導教練”,教師要保證他們動作的規范性,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幫助其他同學規范自己的動作,尤其是在課上人多的時候,教師沒有辦法進行一一指導,這就需要讓“指導教練”代替教師進行指導工作。此外,教師在教動作前應教給學生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這樣學生不會盲從的學習教師的姿態,可以自己檢查動作規范與否[1]。
(四)優先提高體操專項身體素質
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會決定學生對技能的掌握程度,體操作為一向高難度的運動項目,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往往很難適應高強度的運動,因此,教師應在日常訓練中加強對學生身體的訓練,如在訓練蹬地翻上技術時,對學生的臂力和腹部的力量要求較高,而多數女生往往沒有足夠的臂力進行支撐,因此在學習此動作前,教師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必須先練習仰臥舉腿、仰臥懸垂屈伸等,增強手臂的支撐力量和腰腹部力量,這樣才能為后續動作打下基礎。教師應重視起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如果一味的追求技術訓練,長此以往,必然對學生的身體帶來嚴重損傷,訓練要著眼于實際,立足當下學生身體狀況和對機能的掌握程度,在身體得到適應后再加強訓練強度。
(五)消除學生的心理恐懼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組織有紀律的帶領學生練習,禁止練習過程中學生打鬧嬉戲情況出現,體操訓練對學生專注度較高,只有集中全部精力才能保證動作的標準,才能減少運動失所帶來的損傷,同時,教師也要重視起安全保護工作,極力消除學生緊張的情緒,對于比較困難的動作,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讓學生能夠克服心里的恐懼,這也是減少損傷事故重要內容[2]。
(六)優先解決關鍵性技術
在體操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重要技術以及易損環節進行優先解決,如在學習魚躍前滾翻動作時,要求學生在跳起的過程中,就要做好手的準備動作,便于落下時進行翻滾,此訓練中翻過是否成功多取決于手的準備動作是否做好,手支撐的過早或過晚都會導致翻滾過失敗,也會造成手臂出現損傷。綜上我們總結出此動作的教學步驟為:(1)學會屈臂緩沖;(2)練習翻滾;(3)保證姿勢規范;(4)把控騰空高度;(5)保證動作的連貫性,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動作流程,動作順序也不可以隨意調換,學生如果不懂得曲臂緩沖就進行撐地跳的情況下,就會加大手腕、手臂的損傷,還有可能因撐地不穩導致頭部先朝地,對學生的身體帶來嚴重傷害。因此,教師應交給學生關鍵的技術和技巧,將每個動作的要點進行分解,學生在逐一練習后才能進行完整動作的學習,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3]。
(七)注重體操器械維修與調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訓練場地以及訓練器材等進行詳細的檢查,在保證學生防護用具齊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正式的訓練。如檢查運動場地是否平整,有無碎石、玻璃碴等危險品出現,檢查器材的完好性,有無松動、脫落的情況出現,如果發現損壞的器材一定不要使用,及時的更換或維修;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穿著進行檢查,穿著舒適的運動裝才能更好的去進行訓練,不要佩戴金屬首飾以及尖銳的物品等;器材練習時要保證手掌干爽、沒有異物,這樣才能避免脫手情況出現等。此外,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帶領學生進行熱身運動,尤其是冬季的時候氣溫低,學生的身體很難活動開來,教師要多進行跳躍式的熱身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身體機能,使身體能夠快速發熱起來,這樣才能更好的展開正式訓練[4]。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少兒體操訓練,要求教師應時刻關注少兒身體素質能力,保證每個動作都能標準的完成,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傷事故。課前做好熱身運動,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運動,教師應將復雜動作進行分解,學生按步驟進行練習,這樣既能保證動作標準同時也能減少運動損傷的情況。同時,教師能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對于一些體能較弱的學生要加強引導,時刻關注學生的訓練狀態,這樣才能使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玲娟.論述幼兒體操教學中保護與幫助的重要性及運用[J].才智,2019(24):20.
[2]陳永青.幼兒快樂體操教學體系構建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9.
[3]李航.體育專業學生體操教學的運動損傷及其預防[A].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學術期刊專業委員會.2017年國際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部分)[C].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學術期刊專業委員會:中國香港新世紀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2.
[4]孫東山,張京平.體操教學中的運動損傷及預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12):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