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倩 符傳銘 王曉娜
摘要:在2018年4月1日,國家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深化全面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明確指出了海南省在未來的發展定位,其中提到了海南省要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該政策對于海南的發展來說,無異于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當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正在呈直線型上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用旅游的方式來緩解過工作所帶來的壓力,旅游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而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關注以及國家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倡,體育運動開始走進千家萬戶,體育業發展也迎來了它新的春天。基于此,我們從海南省的優勢入手,分析在國際消費中心建設背景下,怎樣實現體育與旅游高度融合發展以及融合創新路徑。
關鍵詞:國際消費中心;體育;旅游;融合發展
一、前言
就目前的市場發展來看,單一的行業或項目運行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相互融合發展已然成為新趨勢。就體育行業與旅游行業而言,其單獨的發展已經面臨瓶頸期,需要行業工作者進行新的發展方向探索,才能適應當前快速變化的市場,體育旅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海南的旅游業增加值實現258億元,全年全省共接待游客超過4700萬人次,且自2018年5月1日起,在國務院的批準下,海南省實現了59個國家的入境免簽。因此,我們在此背景下,為積極響應國家對海南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政策支持,就海南省體育與旅游高度融合發展進行了如下探討。
二、海南省當前的旅游發展優勢
(一)政策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4月發表了“4.13”重要講話,講話內容提到:“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擁有國內最佳的生態環境,在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推動海南省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成為國際旅游的重要地點”。緊接著,國務院頒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深化全面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為海南省的發展詳細指明了方向,之后的2018年12月,發改委又下發了《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為海南省的旅游發展指明了具體可行性的操作建議,由此可見黨和國家對海南省發展的重視。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深化全面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國家支持海南積極與國際旅游合作,與國際企業和組織在引資引智、市場開發、教育培訓、體育賽事等方面進行務實合作;支持海南進一步辦好國際賽事,引入新的國際一流賽事。
在《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實施方案》中提到:海南省要打造全球免稅購物中心和時尚消費中心、壯大健康旅游消費、提升文化旅游消費、擴大體育旅游消費、發展全域旅游以及大力推進“旅游+”等。
(二)地理優勢
海南是一個與內陸地區相隔較遠的島嶼,位于我國大陸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小、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在海南島,主要的地理風貌就是山川和丘陵,占到全島的百分之三十八,環島多為濱海平原,因處在熱帶北部的邊緣位置,屬于熱帶季風性氣候,故氣候宜人,四季常青,全年暖熱無冬。據相關調查表明,海南島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共11類,240余處,其中,濱海沙灘有30余處,包括亞龍灣、大東海、香水灣、高隆灣、石梅灣等;山川河流有40余處,包括五指山、尖峰嶺、萬泉河、松濤水庫等;古建筑有25余處,包括萬安書院、蘇公祠、文昌閣、文城文廟、美郎雙石塔等。
(三)人文優勢
在古代,海南和中原有著不小的距離,因此其文化也與中原截然不同,經過漫長的歲月沉淀,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人文特色。海南當地的大多數居民,都是以漁業為主,古時候男子出海打魚,女子持家織布,逐漸形成了男子勇于挑戰、女子勤勞樸素的精神。這里,我們僅以建筑文化、歌舞文化、民間工藝以及節日文化為例簡單說明。
1.海南因受到地理與氣候的影響,居民住房大多為干欄式、船型茅屋、竹墻屋、泥墻屋式建筑,其中船型茅屋還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以工藝精美、造型奇特、文化豐富等特色聞名世界。
2.海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民間歌舞盛行,例如崖州民歌、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樂、儋州調聲、黎族打柴舞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深受海內外游客的喜愛。
3.海南的民間工藝主要以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工藝為主,例如刺繡、編織、印染、雕刻、制陶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黎族的紡織品,像是黎錦、掛包、頭巾等,還有苗族的繡品,像是花鳥魚蟲等。
4.海南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有著豐富的節日,例如府城換花節、軍坡節、國際椰子節、儋州中秋歌節、南山長壽文化節等,不僅促進了文化旅游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繁榮昌盛。
三、怎樣在國際消費中心建設背景下實現體育與旅游高度融合發展
(一)加強旅游業中體育資源的開發
在國際消費中心建設的背景下,要向真正實現體育與旅游的高度融合,首先需要加強旅游業中的體育資源開發,豐富體育旅游的市場產品,更好地吸引游客并留住游客。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加強人們對體育旅游的認識,因為只有先認可體育旅游并對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才能推動他們選擇體育旅游。對此,我們可以在寫字樓、超市、學校等會有大量旅游需求的人群聚集性場所,發放宣傳廣告、填寫問卷調查、關注微信公眾號以及定期開展體育旅游知識講座,同時也可以結合國家全民健身的政策,為人們宣傳體育健身的理念。
2.加強體育旅游的產業化與產品化發展,通過市場調查精準發展定位,結合當地的文化、歷史、民族特色,形成獨具一格的體育旅游形式,為游客帶去新穎的體驗,同時制作別致的周邊產品,為游客營造豐富的購物環境同時加深游客的印象,擴大體育旅游的影響力在配合固定時間的體育活動或是賽事,為游客打造專屬線路。
3.在進行體育旅游產業的規劃與開發時,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要堅持生態環保與綠色可持續化發展道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并將其影響到每一位游客。例如生態旅游線路的開發、體育周邊產品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等。
(二)構建更加完善的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體系
在國際消費中心建設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會聚集,怎樣滿足不同國家、不同種族游客的旅游需求,是我們現階段需要考慮的重點。目前國內的旅游業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規模,不論是產品還是市場都相對完善,但是體育業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只是專業人士的工作,在大眾的印象中與自己并無關聯,因此,要想實現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我們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體系,充分挖掘兩個行業各自的優勢,實現旅游帶動體育、體育輔助旅游的欣欣向榮之態。
1.在技術方面,體育行業有著每年固定的項目與賽事,因此在體育旅游中可以開發賽事展覽、運動培訓和休閑體驗等,打造集運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度假小鎮,還可以發展濱海休閑體育運動消費市場、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等。體育有著獨特的趣味性與競技精神,在滿足兩者行業規范的同時,將體育融進旅游中,在旅游線路中增添體育元素,先小范圍的試點,吸引本身對體育感興趣的旅游人群,然后總結歸納經驗進行大范圍的推廣。
2.在業務方面,可以將兩者的市場要素進行打破重構,以提高各自的市場份額,加快其發展進程。例如,可以結合海南的地理與人文優勢,開設水上運動、航空運動、賽馬運動以及汽車摩托車運動等;還可以結合當地的休閑漁業,發展游艇游釣,適當放寬參賽運動船艇、飛行器、汽車摩托車的入境限制。對于體育衍生出的一系列趣味運動,進行專業與娛樂合二為一的活動項目的設計,使游客參與其中,娛樂的同時還能充分感受體育精神的魅力。
3.在市場方面,準確定位其市場受眾人群,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不同的體育旅游線路設計,例如青年人旅游可以突出熱烈、激情的元素,家庭式旅游可以突出溫馨、教育的元素,老年人旅游可以著重與健康、養生的元素等,將體育與旅游二者的市場受眾群體進行交叉與融合,實現 1+1 大于 2 的更好發展。
四、在國際消費中心建設背景下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創新路徑
(一)觀賞性
觀賞是人們選擇旅游的一個主要目的,具有觀賞性的風景、表演、活動等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有助于身心的放松,尤其是遠離原本的生活與工作場所,全身心的浸入式觀賞,能夠最大程度的緩解生活與工作帶來的壓力。
例如,賽事是體育產業的核心項目,已經逐漸演變為全球式的盛典,體育競技的魅力、賽事結果的懸念營造充分滿足了人們的想象與需求,具有極高的吸引力。將這一點融入旅游中,圍繞大型賽事的舉辦進行旅游項目設計,像是賽事前的宣傳活動指導、賽事的觀看與票務、賽后相關紀念品的購買以及周邊游等,結合游客所需的餐飲、住宿、交通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務,再融入當地其他的文化與歷史,打造專屬的區域性體育旅游,帶動當地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還能極大的帶動地區經濟消費。
(二)體驗性
除了觀賞之外,體驗也是旅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活動只有觀賞是無法滿足的,隨著全民健身概念的逐漸普及,人們越來越向往能夠加入運動員的行列,來一場真正的比賽。因此,我們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展開旅游設計,像是草原馬拉松、傣族竹棍舞、戶外徒步、騎行等,對于青少年群體,還可以設計類似假期特長班的旅游形式,像是足球訓練營等,使青少年在旅游中實現身體的鍛煉與自身能力的提升。體育的本質是運動,運動的載體是身體,只有動起來,才能真正感受體育的魅力。
五、結語
國際消費中心的建設,使得社會經濟市場環境更為復雜,也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對于體育業和旅游業來說,融合發展比單打獨斗更加具有優勢。從我們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海南的體育旅游發展有著其獨特的政策、地理和文化優勢,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態,但同時也正處在發展初期,會面臨各種挑戰,怎樣更好的實現體育與旅游的高度融合,還需要相關工作者的不斷付出。本文從體育資源開發、融合體系構建兩個方面展開,詳細闡述了怎樣在國際消費中心建設背景下實現體育和旅游高度融合,又從觀賞性和體驗性兩個方面進行了創新探討,希望可以給同行一些借鑒與參考。在未來,海南體育旅游的發展,還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參與。
參考文獻
[1]孔令學.對旅游與傳統體育融合發展的思考[N].中國旅游報,2020–06–10(003).
[2]鮑蘭平.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背景下海南健康旅游基地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2020(3):22–23.
[3]陳揚樂,趙臣,張凱.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概念、目標體系與建設路徑[J].南海學刊,2018,4(4):56–63.
[4]張善斌,李卉妍.全域旅游視域下旅游與體育融合路徑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9:7049–7051.
[5]黃瑋,李鋒.我國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問題,2017(10):116–120.
[6]張海東,吳灣,魏艷,孫繼華.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背景下海南新興旅游消費的設計與實現[J].當代經濟,2020(06):70–75.
[7]鮑蘭平.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背景下海南健康旅游基地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2020(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