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昕煒 鄭偉東 梁希
摘要:體質健康水平是人類生活工作的基礎和保障,高校教師因其工作性質和環境等原因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亞健康現象較為普遍。構建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和運動健身指導體系,有利于補齊高校教師健康管理與公共健身服務體系的短板,對于完善國民體質健康管理和運動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師;體質健康;運動健身
高校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教師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影響自身的生活狀態和教學工作,而且對大學生教育具有重要的間接影響。近年來,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亞健康現象較為普遍,體質指標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構建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和運動健身指導體系,有利于彌補高校教師健康管理與健身服務體系短板,對于完善國民體質健康管理和運動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
教育是一個民族與國家興衰存亡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育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高校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工作,教師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影響自身的生活狀態和教學工作,而且對大學生教育具有重要的間接影響。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戰略部署,全民健身成為增強人民體質健康、保障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工作[1]。為加快建設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和多惠及的服務宗旨,以《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為實施準則,形成了分別以國民和在校大學生為被測主體的較為完善的體質健康監測系統。體質健康監測目的是在開展體質測試和運動能力評價的基礎上,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運動健身處方方案,提供科學的運動健身指導服務,推進運動健身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提高其身體機能,改善體質健康水平[2]。但是,高校教師群體在體質健康監測中遺憾“缺席”。
研究發現,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亞健康現象較為普遍,當前針對高校教師開展的體質健康測定工作較少[3]。高校教師超重率和肥胖率普遍偏高,并且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隨著年齡增長,高校教師體脂率顯著升高,體質指標呈下降趨勢[4,5]。高校教師在體質測定和運動能力評估后,未能接受個性化的健身指導服務,體育健身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受限,提示高校教師一直缺乏科學的體育健身指導和規律的體育鍛煉[6]。可見,一方面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尚不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教師在實際的體育鍛煉中缺乏科學專業的體育健身指導。
研究表明,高校教師伏案工作時間長、體育鍛煉減少,高糖高脂高鹽的現代飲食習慣,可能是高校教師超重和肥胖發生率增高的關鍵因素[7]。目前,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工作開始受到重視,高校開始推行“體質監測為教師身體素質把脈,健身指導為教師體育鍛煉服務”[8]。構建“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和運動健身指導體系”是增進教師體質健康的有效策略,即通過定期組織開展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監測,建立高校教師體質健康檔案,以體育健身指導為手段,制訂個性化的體育健身指導,達到增進教師體質健康的目的[9,10]。
二、構建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與運動健身指導服務體系的需求分析
(一)個人健康促進需求
高校教師關注個人健康狀況,重視增強體質健康水平。定期組織開展體質健康監測與評價,建立高校教師體質健康檔案,為其制定個性化運動健身指導方案。同時,針對不同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的教師群體提供生活方式、心理咨詢、衛生健康、營養等教育培訓,是增進高校教師個人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和保障。
(二)群眾健康管理需求
體質健康是高校教師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根據《關于開展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試點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為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各級(市/區/縣)體育局建立“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的體質健康管理工作體系[11],運用科學方法對高校教師身體形態和運動機能等進行測試與評價,針對性指導運動健身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是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指導精神的有力舉措,是發揮體育運動對增強教師體質積極影響的有效方式,是構建覆蓋國民大群體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重要工作;是在新時代發展中,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體育方針戰略,堅持體育為人民教師服務的具體體現。
(三)智能科技發展需要
基于互聯網和智能科技發展,加強高校健身指導服務站點和運動健身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推進開展高校教師體質測試,完善教師體質健康管理體系,開發應用體質健康管理大數據和運行平臺,開展疾病風險智能評估,建立長期穩定的動態健康大數據信息網絡。
三、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與運動健身指導體系的構建設想
(一)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
1.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高校教師入職開始,建立教師個人健康檔案,包括體質健康測定、體檢、心理健康等健康數據,完備教師個人健康信息,建立長期穩定的動態健康大數據信息。
2.高校教師體質測定
“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立足于發揮政府服務與公益性職能,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體育工作服務體系。高校主體要積極主動與當地體育職能部門建立合作,參與高校教師體質管理推廣工作,促進體質測定與指導站落地高校,加強健身指導科技平臺建設和創新。定期針對高校教師群體開展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價,完善體質健康管理體系,建立高校教師長期性動態化的體質健康檔案,根據測試數據和評價,為其制訂包括運動形式、時間、頻率、強度、運動量等個性化的運動健身方案。
3.衛生健康干預
提供綜合衛生健康服務:根據體檢、體質健康監測與評價數據信息評估疾病風險,分析整理疾病狀況、原因及解決方案,幫助教師了解個人健康信息,及時防控降低疾病風險。同時,舉辦各類衛生健康大講堂等教育活動,提供營養膳食、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指導,提升高校教師衛生健康知識和水平,促進教師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
(二)高校教師運動健身指導
1.強化科學健身指導
積極舉辦各類健身技能培訓、科學健身大講堂等活動,提升高校教師科學健身能力。在現有國民體質測定和健身指導的組織基礎上,探索建設高校體質測定和運動健身指導站,整合醫院、高校等機構專家資源,進一步充實高??茖W健身指導服務團隊。針對不同教師人群、不同工作環境和不同身體健康狀況,建立和完善運動健身處方庫,發布高校教師運動健身活動指南,推動形成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新模式,發揮體質測試、處方提供、科學健身指導與志愿服務在高校教師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康復中的積極影響。
2.推進高校健身指導組織改革
鼓勵高校建立個性化、特色化、群眾性體育健身組織,引導支持體育社團積極參與教師健身公共服務。壯大高校體育指導員隊伍,鼓勵高校在職體育老師與學生加入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充分發揮體育指導員、全民健身志愿者和科學運動宣傳指導者的作用。
3.豐富高校教師健身活動
加強高校教師健身指導,營造教師身邊的健身文化氛圍,擴大高校教師體育健身活動供給,鼓勵高校各類組織大力開展參與便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師健身賽事活動。針對疾病高風險教師人群重點干預,加強教師體育技能培訓、完善校園競賽項目和競賽體系,結合節假日開展體育文化節、教師運動聯賽、趣味戶外拓展等專項活動,加強部門和組織間的合作,實現高校教師健身活動的全人群覆蓋。
4.加強體育運動文化建設和交流
積極培育新時期下高校體育文化與精神,培養教師熱愛運動、參與健身、追求個人全面發展的健康發展理念,弘揚良好的校園體育風尚。以舉辦體育賽事活動為契機,將體育文化融入運動健身的全階段和全過程,營造參與健身、科學健身、快樂健身的校園健身氛圍。
四、結語
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與運動健身指導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完備體系,二者不可偏廢。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的監測和管理工作是開展體育健身指導的前提和依據,運動健身指導是增強體質健康的方法和手段。通過開展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監測,以體質健康監測結果為依據,以運動健身指導作為干預手段,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運動計劃和開展運動健身指導是增進高校教師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構建高校教師體質健康管理和運動健身指導體系,有利于彌補國民健康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師群體中的空缺,對于完善國民體質健康管理和運動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林慶,馬利,劉漢玲.江蘇省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進程中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20(02):183.
[2]姜懿軒.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測試與分析——以寶雞文理學院公體學生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2):246–247.
[3]阮宇,明瑤,羅家紅.瀘州地區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況與中醫體質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7,9(13):51–53.
[4]王世香,張崇林,丁孝民,王卉,夏志,劉紹生.江西省某高校女教師體脂百分率與體質指標關系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9,20(10):907–910.
[5]王奧昉,呂亞南,葉貞.杭州某高校教師健康體檢數據分析與健康管理體系建設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8,34(06):759–761.
[6]馬春.Hatha瑜伽對高校女教師體成分及體質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07):22–23.
[7]鄭永才,路富林.西安高校教師體質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5,31(18):2491–2493.
[8]郭春鋒.建立健全高校體育教師風險管理機制與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03):23+13.
[9]蔣國權,李穎.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運行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四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8:20–21.
[10]龐建民.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體系建設構想——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5):61–64.
[11]鎮江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N].京江晚報,2016.11.03
(通訊作者:仝昕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