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創
摘要:隨著教育機制的不斷改革創新,我國的體育事業迅速發展,本文首先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其次從師資力量有限、新教材較少、教育方式落后、全面教育推廣程度不夠、教學體系不完善及畢業生就業困難等六個方面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現階段的存在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后從調整招生規模、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改變培養模式、豐富課程內容、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學體系、提高就業率及倡導素質教育等六個方面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現階段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武術;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教育;應對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發展迅猛,武術作為一門傳統技藝,在推廣及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現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教育方式顯現出一些不足,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論成績和思想政治素養,還要提高學生的比賽競技水平,武術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學習教學方式較為傳統,缺乏創新性。
一、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現狀分析
相對于其他專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院校及招生人數較少,由于該專業需要一定的基礎,該專業的錄取招生只能采取院校單獨招生,招生的目標對象主要是運動員及運動成績和運動能力較好的學生。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同,我國有些地區的思想開放程度較低,資源有限,從小學習武術等體育教育的孩子相對較少,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學習武術等體育教育將來得不到充分的施展空間,加之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基本上是學校自主招生,考試的題目由學校自己擬定,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弊端,導致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出現。
武術與民族體育專業的學生成績相較于其他參加普通高考專業低很多,這些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相對較低,學習能力等處于中下水平,學習能力相對不足。我國高等院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錄取學生運動成績至少為國家二級,一些學生由于多次參加比賽,日積月累達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標準,但是其中參加的比賽很多都是低層次的,運動成績經過累計疊加等在參加成績考核時也達到了國家二級的標準,但是考生自身的運動能力卻未能達到國家二級。
二、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現階段的存在問題
(一)師資力量有限
我國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教師較為缺少且大多為兼職教師,一些體校的思政課教師極其缺乏,導致學生的思政教育嚴重不足。在一些綜合院校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老師在武術方面的造詣較淺,無法滿足學生成長比賽的需要,跟不上學生成長的速度。
(二)新教材較少
武術與傳統體育教育理論教材較少,有些院校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是同一套教學材料,競技武術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不易創新,要求統一性,導致新教材編寫較為困難,未能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差異以及學校地域之間的差異。
(三)教育方式落后
武術與傳統體育專業教學方式方法缺乏靈活性,較為老套,在創新性的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多數只是被動接受,自主創新的能力較低。部分院校的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重實踐而輕理論,導致學生的素質教育良好,而文化水平不高。
(四)全面教育推廣程度不夠
在人們的傳統思想里,體育專業就只能進行競技體育,因此,高校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內容都安排成與競技比賽相關的訓練,學生的理論學習方面較為欠缺,學生思政教育跟理論教育與專業知識等所投入的時間比差距過大,學生的跨專業能力不足,學生畢業之后就業領域局限性較大,文化水平欠缺導致無法從事高知識水平的工作。
(五)教學體系不完善
現今我國高校武術專業的教育體系尚處于發展之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時間安排不合理,課程設置的均衡性較差,學校應當大力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自己的部分課程進行自主選擇,全方位發展,力求掌握多種學科知識,以便于將來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
(六)畢業生就業困難
由于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特殊性,學生在畢業之后難以找到與所學專業相匹配的工作崗位,現今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就業渠道窄,就業面少,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風險較大。
三、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現階段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調整招生規模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應當根據市場需要及時調整招生人數,在招生時,擴大文化課在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對學生進行精英教育,力求學生在練好武術的同時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二)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改變培養模式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現今的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多種技能的綜合型人才,高校應當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并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模式,擴大理論課程所占的比例。
(三)豐富課程內容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等體育專業由于其特殊性,課程內容較為刻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師可以適當將游戲化教學等融入其中,展開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創造性和開放性。
(四)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學體系
高校應當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學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提升教師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教師的教學考評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將學生的考試測評的質量納入到教師的考核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技能的培訓,對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也必不可少。
(五)提高就業率
學校應當及時進行市場調研,對與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進行崗位調查分析,根據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制定培養目標,進行課程安排,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六)倡導素質教育
建設體育強國就要提倡素質教育,將素質教育滲透到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日常教育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生的課程安排,科學地調整體育生的項目目標,增強教學效果。注重學生的武德教育,將學生的武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訓練當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四、結束語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我國的文化瑰寶,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體育強則中國強,我國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高校必須建立完善的招生培養教育模式,在提高學生武術技能的同時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理論水平,給予其充分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瀟.我國西部地區高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本科)專業建設研究[D].寧夏大學,2018.
[2]邱丕相,翁信輝.傳統武術發展的新思路──關于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對傳統武術人才招生改革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5 (05):54-56.
[3]顧春雨,王艷屏,彭翔吉.目標培養與就業導向的分歧與趨同——基于對北京體育大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和就業狀況的分析與思考[J].運動,2013 (03):91-92+102.
[4]段子才.我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課程改革關鍵問題芻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 (02):139-142.
[5]韓維群.關于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武術課程改革的理論思考[J].搏擊(武術科學),2006 (03):58-59.
[6]張長念,王崗.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思考[J].遼寧體育科技,2014,36 (0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