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慶森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協同理論的教育的理念,更加強調在教學中,一堂良好的體育課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合作的結果。教師要以學生為主,更加注重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協同合作,這種思想已成為教育戰線開展工作的規則。本文從協同理論的科學內涵入手,應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分析歸納法,研究將協同理論的教學理念融入到體育院校籃球主項課中,得出協同理論的教學理念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更新型的思維方式并且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進而提高教學效果,進而推動體育院校籃球主項課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協同理論;體育院校;籃球主項課;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使得人們對體育的需要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人們更加的重視體育,我國也開始強調著全民建設活動,人們更加注重健康。所以就可以到體育學院的籃球教學上,很多原有的比較古板的教學方法不能有著讓學生有著良好的學習態度,應該采用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同時隨著協同理念的發展,我國高校也逐漸開始重視并將其運用到高校教學中,體育院校是我國體育人才的搖籃,高校籃球主項課教學的發展也一直備受矚目,但是現階段體育院校籃球主項課教學中,教師仍被傳統觀念所影響,只是在按照老師的訓練方法以及手段進行每一節課程,在教學中沒有很好的互相交流與合作、每個同學包括每名教師之間都沒有很好的進行合同溝通,按照教學大綱進行上課太過古板,而同學之間也沒有很好的交流與合作的時候,所以讓學生缺乏自主研發的能力。因此本文研究協同理論提高體育院校籃球主項課教學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對今后的體育學院籃球教學提供更好的參考作用,希望能夠為今后的籃球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一、協同理論基本內涵
協同理論主要研究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有物質或能量交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內部協同作用自發的出現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協同理論認為,千差萬別的系統,盡管其屬性不同,但在整個環境中,各個系統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又互相合作的關系。
二、培養體育籃球主項相互影響作用
具有“協同教學之父”之稱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夏普林認為:協同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由兩個以上的教師共同負責擔任同一群學生的全部教學或其主要部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的籃球課程當中,教練只是布置各個環節然后由學生來進行完成。所以會比較的枯燥,訓練內容單一,給學生養成了沒有新思路、新想法只能沉浸在訓練當中。該在分組的分配、每名的分配以及時間的調節或空間的配置上成多樣性。其目的不僅僅是一個教研室整體教學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夠得到創新,使學生在活潑的教學情境中,不僅得到了豐富知識技能,也從人格上也得到提升。
(一)培養學生訓練當中的協同合作
通過互動協同研究為籃球主項教學明確了一個基本常識:合作是從古至今發展的需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沒有了合作便就是沒有了語言。同時,在教學當中教師的示范動作也是具有主導作用的。合作就會有協同的,而協同就會使得同學們有一定有學習效應,合作的特征一定反應在語言的使用當中。教和學籃球利用語言和教師指導的技術動作使用的合作特征,在籃球訓練當中創造協同條件,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合作互動,在堅持正確的訓練態度和方法的基礎上,在互動技術動作中緊密結合、技術方法探討中緊密結合、技戰術分析中緊密結合,學用緊密結合,也要加強教師正確的教學指導的協同合作,就能夠使得學生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籃球教學中運用協同學習理論的意義以及可行性分析
可以說籃球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項目之一,通過籃球的授課可以更好的傳遞給學生籃球文化知識以及籃球技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然后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但是籃球教學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主要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籃球訓練為主要形式培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正因為籃球能夠有著場上配合因素,以及場上位置變化的因素,所以使得學生在籃球場上的角色在不斷地變化,還有著很多方面的學習,集體的合作因素就是其中的一點。所以,當我們老師在籃球教訓中更加的注重合作關系就顯得有重大的教學意義。
在籃球場上,有不同的位置,所以有的時候學生也有著主導的作用,有時學生是被教練指導者,有時學生在場上又是指導其他隊員者,而有的時候因為某種的戰術配合則變成了幫助隊友完成進攻的幫助者,根據這種變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生某種變化,所以學生之間的合作的機會就會出現。同時教師應該善于運用籃球技戰術幫助他們完成教學組織工作,更多的創造這種互相合作的機會,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合作教學對于籃球訓練的重要性,甚至做人,包括以后走向工作崗位當中,使學生們通過學習籃球,即掌握了籃球知識和技能,又在其中學習到了與人合作的教育啟示。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教學是一種“非線性”結構,即事物之間不是直接的因果關系,有的時候老師認認真真的對學生進行言語以及動作的示范,可是當老師講完后學生不一定都能夠明白老師所講的動作要點在哪里,但有的學生就能夠很明確的得知老師的教學目的,進而學得也明白也清楚,因為師生之間沒有直接的有因有果的關系。但是通過這種互動協同教學模式,把教師的能動作用發揮出來,利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思維更加敏捷,主觀的去學習與訓練,使學生們能夠產生良好的趣味,都有著很高漲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學習當中去,這種模式當中教師還可以找到一些比較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與教師一同進行問題的探討,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智能,開發學生們的心理想法、智力開發,使之以每個學生能夠用心研究和有創造能力的姿態去學習,進而每位教師還一定要能夠時常引發學生的無認知作用,使得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活動的相關要求,選擇對學生籃球訓練適宜的策略,能夠及時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
(二)建議
1.為了提高學生對籃球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實施“協同理論”教學理念,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學生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訓練。
2.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間演練、比賽、相互觀摩學習和及時總結,組內成員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感,感受著自己能夠讓別的同學所接納,進而培養和發展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3.人是社會組成的最基本單元,人的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現代這個競爭與合作的社會更呼喚人的社會性。在籃球教學中采用“協同理論”給整體教學過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學生在相互合作和討論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找到合作的樂趣和價值,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蘇月.高校學生樹立運動理念的方法探析[J].新聞世界,2014(02):78-90.
[2]李福貴,趙麗光,劉宏輝.對健身運動理念的探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03):12-67.
[3]黃學誠.荷球教學訓練中應突出——荷球運動理念[J].當代體育科技,2014(04):78-90.
[4]呂艷男.樹立終身運動理念的教育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4(04):02-14.
[5]徐曉紅.全新的休閑體育運動理念在高校體育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5):13-67.
[6]李愛民.中美籃球運動理念、運作模式比較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4(05):89-90.
[7]吳昌燕.休閑與休閑體育的再認識[J].消費導刊,2014(05):16-45.
[8]黃璐.街舞運動風靡世界的傳播方式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4(06):13-56.
[9]張建業.基于陽光體育運動理念的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05):14-67.
[10]佘艷麗.NBA專項體能訓練折射出的籃球運動理念[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05):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