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素質的不斷加強,青年人成為了其中的主力軍,而職業學生在其中的比重非常大,良好的身體素質對他們的影響十分大。職業技術中學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他們在初中的大部分成績都不是很好。在老師眼里,有些學生可能仍然是壞學生,所以這些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會有一定的心理缺陷。因此,好好對待這部分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即使中等職業學生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這部分學生也有自己的優點,比如體育。有些學生體育特別的好。在體育方面可能有很強的天賦,這就是需要老師進行引導的。因此,本文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分析了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改革的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生 特點 體育運動 教學改革
引言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基礎比較的差,但我們不能否認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他們的成績相對較差,但他們的智力和普通人一樣,而且有些學生在某些方面有著獨特的天賦。比如說一些學生在體育方面就有很強的天賦,我們就應該重視發掘他們的潛力,本文主要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探討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1]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
1.目標不明確,信心不足
他們大多數人在初中成績不太好,目標也不太明確。加上初中畢業的早期競爭,他們不想參加重點高中的考試,他們感到失去了希望。此外,由于不正確的輿論,他們認為他們沒有任何優點。覺得自己真的非常的差勁。[2]
2.小團體現象
這些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學校。因此,很容易形成“小團體”,如果不正確引導,這種現象將會導致整個班級的情況變得非常差,也會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所以,對于這種現象,老師更加是要適當的干預和引導的。[3]
3.缺乏自我意識
他們是自我意識比較差的學生。他們無法正確調整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因為他們自己發生了什么事情,都喜歡找到外部因素來緩解自己,以保持心理平衡。許多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無法客觀和正確地進行評估一件事情。
4.有強烈的展示欲望。
剛剛從初中畢業的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學上還不夠成熟,并且有強烈的愿望表現出他們的虛榮心。一些學生沒有堅實的基礎,成績沒有明顯進步,學習動機不足,心理傾向很大。為了找到心理平衡,他們經常尋找表達自己的機會。有些學生甚至在老師在場時發出奇怪的聲音,或者采取不適當的行動來吸引老師和學生的注意力,以避免在這個群體中被“冷落”,并在班級學生中找到“扭曲”的位置,以彌補他們的其他缺點。
二、教學改革的方法
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點,但是如果我們的老師進行良好的指導,這些學生仍然會取得良好的成績,重點是老師如何指導學生。以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教學改革方面的一些方法。
1.教師應該在最佳狀態下進行體育教育
學生喜歡上體育課,表現積極,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熱愛和崇拜教師自身的體育素養。只有當學生喜歡老師時,才會說喜歡上老師的課。對于新來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老師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和恐懼感。因此,在與他們一起教學時,迅速消除這種陌生感和恐懼感尤為重要。
教師應以謙遜,溫和的語言和愉快的課堂氣氛為學生盡最大努力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讓他們感受到體育教師的平易近人。從而釋放約束,積極地說,并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良好的體育課程應該使大多數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學習經歷。只有當你看到成功,你才能看到他們收獲的喜悅。這種快樂可以激勵學生做得更好,達到鍛煉和避免傷害的雙重效果。
2.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體育創新的關鍵。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教學內容也必須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日常生活積極培養和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體育健康發展。
3.擴大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大腦發育與其學習、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他們的意識和行為相互影響,戶外開發游戲也有一定的情節。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才能充分調動理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拓展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他們的身心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比較有趣的游戲,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結語
總之,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些群體。在中職體育改革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改革的質量,有時更需要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青少年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和周期性。每個學生都是個體。不要把分數作為唯一的標準。為了評價我們的學生,我們需要結合更多的指標。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我們學生的特點,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實現個性化教學。希望將來我們的中職生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的民族體育也會因為他們的發展而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陶曉斌,肖柳.學生體質變化趨勢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與思路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6(08).
[2]張翼.淺析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因材施教[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5).
[3]馮東來.“時尚體育”教學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8).
宋杰?安徽懷遠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