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語文教師改革閱讀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從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存在學生興趣低下、學生被動參與等問題。本文就筆者從情況教育、激發學習興趣的角色扮演、體驗學習聯想、開始了解這些方面談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詳細說明中學語文課程。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對策
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指導下,中學語文教師盡管優化傳統教學理念,改進傳統教學方式,教學改革效果仍不理想。目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學生不感興趣、被動接受知識、理解不深等問題。實際上,要搞好中學語文課程,教師必須立足于當前的教學問題,在以人為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優化教學,讓學生感興趣地體驗學習,自主地確立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通常在引進階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閱讀階段由學生扮演角色,深刻理解課文。
一、情況教育,激發興趣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環境是影響學生參與教育活動和發展成長的因素之一。適當的環境不僅能讓學生們在內心深處保持對學習的警惕,還能讓學生們對學習產生興趣,自主投身于教育活動中。目前,大多數中學生對語文閱讀不感興趣,是因為教師采用了忽視環境建設、灌輸知識的方式,閱讀環境枯燥乏味,學生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創造閱讀興趣是自然地與閱讀疏遠。與此相對,為了更好地閱讀課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重視環境建設,在引進的一環利用情況創設的方式,嘗試為學生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
以《山水畫的意境》為例,本課的實施目的是引導學生品味山水畫意境,認識“意境”的本質,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意境”這個名詞對中學生來說是不知道的。在學古詩詞時,學生們已經在探索意境,但在探索過程中受到意境抽象的影響,感到學習困難,產生了畏學之心。在組織這個課程活動的時候,我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心理,用多媒體向學生們播放了《使至塞上》這首古詩中創作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場面,同時用語言形式表現了學生們的形象。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作用,大多數學生自主進入了插頭外的美麗景色。在學生體驗情況的過程中,我在體驗場景的時候,問學生感覺怎么樣,有什么感覺呢?在這個問題的驅使下,學生們對“境界”的探索開始感興趣,自主投身于學習活動,不僅創造了適當的學習氛圍,還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二、角色扮演,體驗學習
閱讀課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在目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有些教師還在機械地給學生們解讀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希望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語言知識。這種教育在剝奪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基礎上,使學生難以掌握有價值的語文知識,不能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不僅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還要把參加課程、閱讀課文的權利返還給學生們。在此基礎上,我在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時,立足于學生玩、動的特點,聯系閱讀的課本,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在學生親身體驗過程中,通過語言表達、動作演繹獲得語文閱讀的樂趣,確立學生對課本內容的認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這篇文章戲劇性很強,我用適合于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的體驗。因此,在組織教育活動時,要求學生們自己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接著,使群組成為運營商,根據與文本有關的人物像給學生們分配不同的角色扮演任務。學生們在獲得演出任務后,必須明確閱讀文本對某人形象的描寫,找出具體的語言,分析所表達的人物特征。而且在體驗角色的過程中,用合適的方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像這樣演繹角色,不僅能把倒霉的文本內容轉化為形象場景,還能讓學生們通過自主的體驗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為深刻理解文本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加深聯想感覺、理解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是許多語言教師組織閱讀教學活動面臨的難題。教材中展示的文章多為作者的人生經驗、社會現實的高度概括,其中蘊含著作者無限的思考與思索。目前,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機械地讓學生解讀課文,學生很難通過文字語言感知課文內容。因為在被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不能聯想和感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通常采用授課問題的方式,根據課文內容深入設計問題,讓學生們在問題的驅使下發揮主觀動力,進一步深入探索課文內容,建立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
以《孔乙己》為例,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根據不同段落的描寫向學生們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在第一節,我問這個故事發生在哪里,有時間嗎?作者在畫咸亨賓館的時候,究竟描繪了多少飲酒者,他們有什么特征呢?文章中的“短”和“長”,“里”和“外”,“車站”和“坐”這個詞反映了什么呢?在這樣的問題中,學生會讀課文,細致地分析課文,根據課文的描寫內容確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清楚認識到當時社會等級制度的嚴峻、貧富差距、階級對立,把握故事的背景。讀第二、三節的時候,我問學生這樣的問題:番頭是長途客人,對于短途幫忙和小伙子的態度有何不同,這反映了番頭是什么樣的人呢?在文章開頭,作者對于咸亨酒店的構造和人物的描寫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在持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把握了時代的特色和地方的特色,深入了解了孔乙己的悲慘一生。
也就是說,在組織中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立足于當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在引進階段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在閱讀階段扮演角色,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發揮自主性,真正進入課文,確立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文.提倡如何提高中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8(20):90.
[2]袁芳.中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課程教學研究,2018(36):84.
福建省平潭城南學校?林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