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杰
【摘 ? ?要】非謂語動詞作狀語仍是許多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語法學習的一個難點,他們在碰到含有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句子的時候經常理不清句子中的邏輯結構,導致不能正確理解句子意思,更加做不到進行準確的英漢互譯。本文指出將非謂語動詞作狀語這一語法點與電影進行比喻,教師可以更加形象地講解、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大學英語中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語法現(xiàn)象。
【關鍵詞】非謂語動詞 ?狀語 ?比喻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9.163
雖然高中英語老師已經系統(tǒng)地講授過英語語法,但是高中階段的英語語法的教學側重于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重點還不在于應用;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在高中的基礎上加深對各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并能進行運用。因此,部分語法點的教學仍然滲透在大學英語課程中。但是語法對于那些英語基礎沒有夯實的大學生來說仍然是個不小的困難和挑戰(zhàn)。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反映非謂語動詞是英語中最難的一個語法大項,其中最大的難點又在于非謂語動詞與邏輯主語的關系[1]。由于漢語中沒有嚴格的非謂語動詞一說,也不存在動詞變形,部分學生對英語中作狀語的非謂語動詞與句子的邏輯關系存在巨大困擾。本文通過將非謂語動詞作狀語這一語法點與電影進行比喻,建立一種抽象語法概念與常見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力求有助于大學生進行語法學習。
一、電影比喻法
比喻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方式,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教學方法。恰當?shù)谋扔髂苁箤W生將自己處于一種熟悉的情境之中,增進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幫助教師激活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電影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囊环N事物,且大學生也非常愛看電影,電影主要是在講述各種故事,因此將抽象的事物比喻成電影,學生是比較能理解的。在本文中,筆者將把抽象的事物比喻成電影的方法解釋為電影比喻法。
二、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英語句子:一部線索清晰的電影
英語中有一個規(guī)定:一個句號內的一句話,不管描述了幾個動作,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由于漢語句子往往可以包含多個動詞,且動詞無形態(tài)變化,中國學生對這中間的非謂語動詞就非常不理解。如果把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英語句子比喻成電影,則這種現(xiàn)象就不難理解,這是因為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英語句子與電影存在著共性。
一個含有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英語句子完全可以理解為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主句就好比這部電影主角的愛情故事,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分句可以理解為這部電影的輔助性的故事,是為了配合電影主角的愛情發(fā)展的。既然是輔助性的,它(們)的重要程度肯定是比主線索要低一個等級的。那么在一個句子中間含有非謂語動詞的狀語的分句如何體現(xiàn)它比主句低一個等級呢?這可以通過動詞的形式來判斷:分句中的動詞不得使用動詞的原形及它的各種時態(tài)形式。下面結合例句來分析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兩種情況:
(一)邏輯主語為主句主語的非謂語動詞作狀語
例句①:Barbara just stood there,reflecting on something,unable to say a word.
例句①中有三個動作,分別講是:Barbara站在那;Barbara思考事情;Barbara說不出話來。顯然三個動作都是Barbara發(fā)出的,如果把例句①比作一部愛情電影的話,那么Barbara的第一個動作可以理解為是這部電影的主線索,“stand”這個動詞使用的是它的原形的過去式形式“stood”;第二個動作可以比作她的友情故事;第三個動作比作她的親情故事。顯然這兩個動作是輔助性的事件,為了與主線索區(qū)分開來,謂語動詞不能用原形,即不能用“reflect on”和“was unable to”。至于為什么用“reflecting on”,那是因為英語中有這樣一個規(guī)定:邏輯主語主動的動作用-ing形式,被動的用-ed形式。因為三個動作都是Barbara一個人發(fā)出的,為了避免啰嗦,后面兩個動作的主語在形式上就省掉了。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是一出“獨角戲”,所有的情節(jié)都是Barbara一個人的戲份。用一句話概括,這樣一部電影主要講述了Barbara的愛情故事,還附帶講了她的親情及友情故事。
(二)含非謂語動詞的獨立主格結構
例句②:Barbara just stood there,her mouth trembling,her eyes unfocused.
含非謂語動詞的獨立主格結構是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一種特殊形式。例句2包含兩個獨立主格結構,整個句子同樣有三個動作,分別是Barbara站(“stood”)在那,Barbara的嘴巴顫抖(“trembling”),Barbara的眼睛目光渙散(“unfocused”)。這個句子的三個動作分別是“Barbara”、“her mouth”、“her eyes”這三個小主語發(fā)出來的。如果把例句②也比作一部愛情電影的話,那么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有三個人物,分別是“Barbara”、“her mouth”、“her eyes”,“Barbara”可以理解為是這部電影的主角,“her mouth”和“her eyes”理解為這部電影中“Barbara”的兩位朋友。第一個動作,也就是“Barbara”發(fā)出的動作,是這部電影的主線索。后面兩個分別是“Barbara”的兩位朋友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可以理解為是他們的友情或者親情故事。同樣的,輔助性故事在地位上不能和主線索等同,為了體現(xiàn)這個不同,“顫抖”不能用“tremble”的過去式“trembled”,而要用“trembling”,“目光渙散”不能用“was unfocused”,而要去掉was。例句②中的后兩個主語是不能省的,因為后兩個分句的動作是“Barbara的兩位朋友”發(fā)出的。同樣用一句話概括,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Barbara”的愛情故事,還附帶講述了她兩位朋友生活中的親情或愛情故事。
(三)含非謂語動詞的獨立主格結構的復雜形式
例句①與例句②合并可構成一個復雜的包含獨立主格的句子。假設某天一位導演突發(fā)奇想,想把例句①與例句②這兩部“電影”合拍成一部“電影”,那么合拍之后的“電影”是這樣的:Barbara just stood there,her mouth trembling,her eyes unfocused,reflecting on something,unable to say a word.
這部合拍之后的“電影”主講Barbara的愛情故事(Barbara just stood there);“電影”中穿插了她的親情和友情故事(reflecting on something,unable to say a word);該“電影”還通過她的兩位朋友(her mouth,her eyes)的故事(her mouth trembling,her eyes unfocused)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以上分析旨在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一種講解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方法,供參考,希望引起同行對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思考。本文不涉及非謂語動詞變形的講解,在運用電影比喻法講解非謂語動詞作狀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或者穿插講解非謂語動詞的變形原則。
參考文獻
[1]楊建侖.克服英語非謂語動詞的難點[J].中國電力教育.2010(19):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