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啟平

【摘 ? ?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是豐富而多彩的。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通過挖掘教材、指導閱讀、實踐活動等形式不斷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在思考與實踐中逐步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 ?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0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內心情感是豐富而細膩的,他們不僅僅需要獲取語文知識,更需要精神與情感上的滋養。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摒棄“知識論”,而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情感,進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挖掘教材之美,豐富學生的內心
1.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美。中國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文字是知識傳播的有效載體,特別是中國的漢字很多都具有象形的特點。在教學中,通過教師向學生講解漢字文化,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諸如,“人”、“田”、“火”、“月”、“水”等象形文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簡筆畫的形式將文字的演變圖形描繪出來(如下圖),這樣方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認知。又如,中國的古詩、詩歌、散文語言文字不僅凝練,而且富有哲理性……小學語文教材中,這些文字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絕佳內容。
2.語文教材中的自然美。中國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廬山的云霧》等。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對作者的文字描述進行認真分析,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了解祖國不同地理的環境、特點、物產,進一步增強熱愛祖國山河的積極情感,進一步提升審美情趣。
3.課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往往偏向感性。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要不斷刻畫語文教材中的人物(事物)的形象,引導小學生去感受和體會情境中這些光輝形象的情感世界。如亭亭玉立的白楊樹、辛勤勞動的小蜜蜂、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壯士、向命運挑戰的霍金……這些一個個生動具體的人物(或擬人化)形象,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
二、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的情感
1.培養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在條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有樂趣才會喜歡,那么怎樣使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呢?一是選擇“淺”、“近”的內容。小學生,他們的閱讀能力有限,為此,我們要盡可能地選擇淺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閱讀材料,如童話、寓言、故事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要閱讀形式多樣化。借助于多種形式如讀唱結合、表演閱讀、舞臺劇等形式為閱讀提供情境。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明確閱讀目標,而且還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情感。三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因為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知識水平所以就會得到不同的感悟。教師應鼓勵學生差異化閱讀,自由交流閱讀心得,為后續寫作奠定基礎。
2.注重情感體驗。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色彩,文章中的自然美、語文美、人物美注定會對閱讀者的內心產生一定的影響。或是由衷的贊美,或是無情的批判,或是熱情的謳歌,或是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對于一些重點字詞、重點語句或段落。教師應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和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展開大膽想象,身臨其境,將所“看”,所“想”與課本文字相對應,這樣會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豐富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
1.重應用。語文知識的最大價值在于運用。隨著語文學習的深入,學生們所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無疑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如在國慶節前夕,學生們可以通過電腦設計一些海報或是電子報刊,展示祖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或是家鄉巨變。在六一兒童節節目表演時,學生自行編排快板、三句半、相聲段子。定期舉辦語文知識擂臺賽,組織大家積極參加……這些活潑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2.重體驗。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的面前時,洋溢于我們心中的喜悅。生活是五彩繽紛的,處處充滿著美,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做個有心人,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發現美、去捕捉美、去感受美、去體驗美,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情感,提高他們的素養。例如,在學習白居易的詩作《暮江吟》時,“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FLASH動畫加配樂的形式呈現古詩內容,這樣可以使文中的描寫更加直觀的呈現出來,從而使小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去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多動腦,勤思考,把語文課堂真正的交給學生,讓他們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成功與喜悅,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陳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年1期.
[2]卓麗嫦.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滋養語文素養的實踐探索[J].《師道》2019年12期.
[3]原飛.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育[J].《參花》2019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