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娜
【摘 ? ?要】當前依托于互聯網所呈現的大數據在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方面發揮著較為明顯的作用,本文中,我就從教師隊伍建設、師生教與學關系優化、家校共育等方面談談大數據背景下,我們應當如何做好初中生物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從資源共建共享中實現教學最優化。
【關鍵詞】初中生物 ?資源共建共享 ?素質教育 ?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126
互聯網的誕生和應用直接改變了我們以往的信息傳輸方式,尤其是實現了海量信息的數據化記憶、存儲,并達到及時傳輸和適時延遲的效果,總之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信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高了事與事之間的關系效率。而對于教育來說,當前互聯網在學校教育方面呈現的積極作用可謂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互聯網憑借其便利性和包容性參與學校教育之后,改變了傳統的依靠黑板和粉筆的初中課堂教學組合模式,通過三維立體式的知識呈現,給學生課堂學習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則是,互聯網所自帶的數據存儲和傳輸功能,實現了信息的及時性傳播和永久性存儲,這對于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和共享提供了直接的途徑,在促進教師素養構建,實現家校共育等方面發揮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本文中我所探討的也正是大數據背景下的資源共建共享的相關內容。
本文中我以初中生物為探討案例,具體談談教育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初中生物是初中階段一門非常普通的學科,但是從未來的應用前景來看,生物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之一,其貫穿于生物制藥、軍事、農業等多個方面,并且其專業性隨著研究的深入會越來越強,尤其是未來細胞、基因領域的研究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所以在生物教育的最基礎階段——初中生物教學過程,我們就要從人才培養的最終角度出發,找到最為合適的教學模式,打造優秀的教學資源,從而做好學科啟發和人才初步構建工作。而從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來看,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大環境下,生物和其他學科一樣經歷了內容和教學模式上的改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操作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教學內容的拓展性較弱,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開闊,教學模式的單一或者矯枉過正等,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本文中我想從初中生物當前的教學現狀出發,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研究,談談我們如何從資源共建和共享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家庭在教育整個過程中的潛力,實現最佳的教學配合,促進人才的啟蒙性培養。
一、構建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師隊伍資源共建共享
對于學校教育來說,要想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先從教學內容入手,而教學內容的輸出直接媒介就是教師,所以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這就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知識教學有效性。那么在我看來,教學資源共建和共享也就當之無愧的需要從教師隊伍方面入手,利用大數據的存儲、傳輸功能構建教學資源庫。首先,針對初中生物這門學科打造專門的學科數據庫,而對于教師來說我們先要集合各方的力量實現教學資源的構建。例如針對學科教學知識,我們將自己所掌握的資源如教案、教學資料等都通過平臺入口傳輸到統一的教學資源庫中,然后進行分門別類,集合教師的力量針對初中生物教學新大綱中規定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將缺少的教學資源通過教師搜集資料等方式進行填補,最終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綜合性的生物學科資料庫,并且做到實時維護和數據的更新。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存儲和傳輸功能,構建教師之間“磨課”的交流平臺。一方面實現資源的共享,平臺資源的自由上傳和下載,從而實現教師之間資源的綜合性利用;另一方面,實現教師在平臺上的溝通和交流,如日常備課過程中及時地進行內容和模式的探討,從而從教師本身素養出發,實現教師自有的“教學資源不動產”的共建共享。
二、打造教學平臺,實現學生知識資源共建共享
對于初中教育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即使素質教育強調學生能力的開發,但教學實際中學生對教師教學的依賴比重較高。所以在新時期大數據依托下我們可以打造教學平臺,實現教與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首先,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生物本身就是一個專業強的學科,專業領域內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那在初中階段雖然我們對于學生的要求停留在知識學習和能力構建的基礎性上,但是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注重教學啟發和興趣培養,所以通過構建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的一部分進行開放,從而讓學生理解課本之外的生物知識,進而開闊學生的研究層面,構建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其次,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教學資源共建共享來說,還包括利用大數據評測出學生學習上的弱點學科,例如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重點自己制作微課,或者是搜集對應知識點的其他教師的優秀課程分享,上傳到平臺,學生通過互聯網自主學習、鞏固,而平臺之后的大數據統計能夠根據學生的點擊率一定程度上測算學生的學習難點,進而為更有效的教學布置提供依據。
三、構建交流平臺,實現家校教育資源共享
對于初中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在校時間,學生課下的學習和鞏固也至關重要,所以依托于大數據構建家校共育平臺,在家校共育中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首先,生物也是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初中生物教學基本圍繞基本的生命構成來展開,所以學生課下可操作性強。通過打造交流平臺,實現教師和學生課下交流,充分利用課下指導學生將生物理論應用于課下實踐,如觀察植物生長、昆蟲變態等,實現知識教學的最佳效果。其次,初中階段的教育,學校教育相對可控,但涉及到家庭的課下輔導監督則存在很多不足。通過依托于大數據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讓家長通過互聯網的開放性,參與到“學習”中,從而促進家長的成長,為課下監督學生、輔導學生、實現學生課下高效的學習和鞏固奠定基礎。
總之,依托于大數據實現教育資源的共建和共享,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以上所列舉出的各種方法都是基于提高教學效率所產生的,實際教學操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希望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不斷研究新的教學策略,實現初中生物在內的所有學科教學有效性的“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卜珍平.大數據環境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實踐探索[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27-227.
[2]王小玲.淺談小學英語的興趣教學方法[J].課外閱讀:中下,2012(5):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