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隨著人們運動鍛煉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游泳運動作為健身的方式。也正因如此,許多游泳館都開設了游泳培訓班,其中大部分培訓產品都是針對6—8歲年齡段的兒童。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對初學蛙泳的兒童進行研究,并特別將6—8歲的兒童分組后以兩種教學方式分別展開教學,然后對教學結果進行對比并分析結果,最終得出適應6—8歲兒童初學蛙泳手腿配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教學法? 教學效果? 兒童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8-124-01
一、文獻綜述
譚德軍在《蛙泳教學中兩種方法的比較研究》中提出:在從分解到完整的過程中會出現兩種對基本技術不同的組合方式。一種順序為腿部動作、臂部動作、臂與呼吸配合、完整配合;另一種順序為腿部動作、腿與呼吸配合、臂部動作、完整配合。陳然在《7—9歲兒童蛙泳教學策略研究》中提出:7—9歲兒童游泳教學,是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策略的研究是聯系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其有助于改變體育教學理論與實際脫離的狀態。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6—8歲兒童蛙泳初學中的兩種不同收腿時機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中的相關書籍,對相關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從而為本文的對比研究打下了基礎并確立了基本的研究框架。
2.數理統計法
采用Word、Excel等數據處理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
3.實驗法
通過2019年8月10日至23日在國家體育總局游泳培訓班中隨機抽取初學游泳無基礎的學生30人進行實驗。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同一教學點進行教學,各自執行教學進度,進行一期13堂課的研究。
三、兩種不同收腿時機教學法
(一)不同收腿時機教學方法介紹
不同手腿配合時機,是指蛙泳配合教學中劃手時收腿的先后。劃手時開始收腿的教法以下簡稱“先收腿”;劃手結束再收腿的教法以下簡稱“后收腿”。
(二)兩種不同手腿配合時機教學法在培訓市場的應用率
通過走訪和調查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館、水立方游泳館、清華大學游泳館、北京市實驗二小游泳館和四川新辰游泳館中的游泳培訓班,記錄游泳館教練員使用先收腿和后收腿教學法的情況。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種教學方法在不同的游泳館的使用情況不一。北京市實驗二小和四川新辰的教練主要使用先收腿的教學方法,其他游泳館的教練主要以后收腿的教學方法為主。經走訪得知,游泳館主要以速成班為主,連續上課,一般10到13次課為一期。
(三)兩組25米達距結果分析
經過13次課的教學,在第13節課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25米游進的考核。考核結果通過表格數據顯示,實驗組達標人數11人,占總人數的73%,需要戴背板游進的人數4人,占總人數27%。對照組達標人數6人,占總人數的40%,需要戴背板游進的人數9人,占總人數60%。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先收腿的動作方法比較復雜,6—8歲的兒童非常容易理解成劃手和蹬腿同時進行,且實際當中兒童往往對教練表述的內容難以完全理解。
2.實驗組中有4名兒童在游進過程中做出劃手時開始慢收腿,伸手低頭再蹬腿,這符合游泳教學書中的蛙泳配合動作。如此可以證明實驗組的兒童雖然采用后收腿的教學方法,但也能游出正確的蛙泳配合動作。
3.在相同的學習時間下,實驗組兒童的學習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如此在學習時間有限的條件下,應用實驗組的教學法無疑能讓兒童更快掌握蛙泳動作技巧。
(二)建議
1.國內初學游泳的人士主要以少年兒童為主。為此,就要針對兒童學習蛙泳的主要問題總結經驗,探索有效的教學法,從而制定出一套適合低齡兒童的蛙泳教學法,如此也為游泳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2.市場上的游泳培訓產品中還有許多蛙泳速成為主的兒童教學方法,可以說每種教學法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陷。本文主要將常見的兩種手腿配合教學法進行對比,并不完全否定其他教學法。
參考文獻:
[1]譚德軍.蛙泳教學中兩種方法的比較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12,33(02):108-112.
[2]陳然.7-9歲兒童蛙泳教學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3]馬玉梅.蛙泳技術教法新議[J].呼蘭師專學報,2000(04):102-104.
[4]廖祖英,凌勇.對快速學會蛙泳的教學方法探索[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8(03):73-75.
[5]單永剛.蛙泳少兒速成教學法[J].游泳季刊,2012(03):34-35.
王大鵬? 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