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詩哲

中圖分類號:G82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6-070-02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梳理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課程設置的核心以上期刊發現,當下研究所存在的問題如:對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不清;考核機制不成熟;教育的側重點不同等。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改進方法:對素質教育內涵重新認識;建立靈活的考核與評價體系;基礎教育階段需要獲得更多的支持。
關鍵詞 素質教育;體育課程設置
1999年素質教育在中國正式提出,明確素質教育要以造就適應社會的各種本領為首要任務,并給予了新內涵: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質;重點是教育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用性的人才;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得到提高。體育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體現在:1.促進學生道德、智力、身體、身心健康發展;2 .造就受教育者優秀的體質,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自發拋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3 .體育事關全民族健康。
一、素質教育推行以來體育課程研究現狀回顧
首先,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知網)檢索關鍵詞“素質教育”,從1999到2015年共有期刊49822篇,繼續輸入關鍵詞“體育課程”,并在結果中再次檢索,共有相關研究55篇。為了較能突出素質教育對體育課程設置影響的研究成果,我們選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核心期刊進行研究。基于上述研究思路,筆者收集到的9篇文章的相關信息如下表1:
二、素質教育推行以來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評述
從表一的研究成果來看,多數作者首先從體育課程在素質教育推行的發展背景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入手,在體育課指導思想上的分歧,現行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到底應該遵循快樂體育還是健康第一,如何協調鍛煉身體與能力培養等仍舊是我國未來學校體育所要解決重要問題;其次,體育課程與學校其他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例如何設置,體育課與其他課程的學時分配等問題;第三,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體育教學,如何使體育教學內容設置更具吸引力,更能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第四,如何使學校體育的評價標準,既能夠使學生獲得身體鍛煉、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又能為學生培養運動興趣。以上的這些觀點可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
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的研究成果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一是在提出課程改革目標和指導思想方面,提出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將學校體育與其他課程籠統的對待,導致提出的意見和觀點不具有針對性,這些對策換個名詞就能夠直接套用在其他課程之上。二是相關高等教育中體育課程設置研究成果較多,初級和中等教育的研究成果較少或沒有。由于本文選取的都是核心以上期刊,因此,對研究層次的梳理可以發現,由于高等教育由于各種資源相對較多,其研究水平也較高,長期以來人們對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對基礎教育的關注程度不足。
三、素質教育推行以來學校體育課程有待探究的問題
(一)對素質教育內涵重新認識
素質教育主張學校教育能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種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的要求是要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為先決條件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同時,積極引導和發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才是素質教育的內涵。由于當代學校體育課程的特殊性,它在融合多學科的知識同時,保留自身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傳習形式的特殊教學模式,使體育課程在具有傳統學科知識體系的同時,又具備從身體練習的角度對人的各種身體指標、道德品質等施加影響。如何看待素質教育的內涵與體育課程的結合,是當下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建立靈活的考核與評價體系
應試教育使基礎教育中的學校體育的目標僅僅在于提高升學率,由近幾年的國家體質健康測試結果來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惡化的情況較為嚴重,雖然近幾年由于國家制度層面的強化干預,學生體質水平有所提高,但形勢依然嚴峻。單一的考核標準模式下,學校體育的價值難以發揮,針對這樣的相撞,我們應當積極采取更靈活的考核制度,如體質測試各種成績指標的設定,對于堅持鍛煉的學生來說,這些指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對于有疾病或者不喜歡運動的人來說則是一種煎熬,就體育的目的并非單純的提高運動成績,學校體育強調的更多的是在促進身心協調發展、保持健康的基礎之上,增強人的身體素質并提升人的運動技能,使人們養成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就高校中的體育選修課而言,課程的考試內容并不是唯一的考核標準,可以設置相同或者相近的考核內容,從而豐富體育選修課的內涵,使學生更加喜愛體育課。
(三)基礎教育階段需要獲得更多的支持
長久以來,人們對基礎教育沒有很清晰的認識,認為基礎教育為學生所傳授的知識是微不足道的,而基礎教育中教師的功底也遠沒有大學老師那樣高深,因此導致基礎教育中老師的地位很低。人們對基礎教育產生這樣的評價大多是由于人們經常以傳授知識的高低深淺作為衡量學校教育層次高低的唯一標準,殊不知各教育階段均有其不同的地位和價值,他們之間相輔相成,不可替代。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教育的出發點應當建立在學生的需要、興趣、經驗和活動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他們探究和表達的自然沖動,把握其活動,并給予指引”[2]。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在接受整個教育階段的奠基時期,而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人道德品質和個性素質等身心指標的可塑性是最高的,因而能夠影響學生在后續教育中價值觀的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呼吁素質教育的當下,學生素質的發展成為衡量學生能否順利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評價標準,就基礎教育中的體育課程而言,由于學生在這個時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以各種游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體育課對它們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由于一直以來國家政策向高等教育的傾斜,優秀的人才都到了高等教育中,隨之而來的是基礎教育中都是一些稍微次級的人才,有句俗語叫:“跟隨一等的師傅,學出二等的水平,二等的師傅,學出三等的水平”,就是這個道理。國家在各種政策的指定方面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而提升整個基礎教育的狀況。
參考文獻:
[1]李啟迪,邵偉德.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育課程理念的意義與實施策略[J].體育科學,2014,3(34):15-23.
[2]李明學.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再思考[J].體育學刊, 2000,6.
[3]孟月婷,馬文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4.
[4]唐健.論大學生素質教育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2,1.
[5]王玉擴,張獻輝,王爽.論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5.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