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縱觀俄羅斯文學,不論是古典文學作家,還是當代文學作家,其作品中都蘊含深厚的女性崇拜思想。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是善良的、勇敢的、智慧的、美麗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有一定的文化淵源,研究俄羅斯文學作品女性崇拜思想的淵源,利于讀者深入理解作品內涵,進而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
【關鍵詞】 俄羅斯文學;女性崇拜;淵源
【中圖分類號】I5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9-0023-02
一、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
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依托兩條線開展的,一是絕對形而上的軌跡,一是關注女性的社會際遇。俄羅斯文學作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是社會對女性的態度使然。社會先是將女性作為完美的神進行膜拜,社會也否認女性在社會中的權力和地位。俄羅斯在發展過程中,其文化思想一直處于形而上的層面,對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及際遇很少給予關注,進而讓陷于苦難的女性將靈魂寄托于上帝,以求得心靈的解脫,最終使得苦難成為圣性的符號。
杰出作家葉爾莫萊 · 葉拉茲姆的《關于穆羅姆的彼得與費芙羅尼婭的故事》是以古文獻形式,融合多種創作手法,具備圣徒傳和神話傳說的雙重特點。該作品以主人公的愛情和婚姻為陳述主線,并有效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智慧,肯定了女主人公的高傲及順從,強調了人人平等的思想。
又如短篇小說《活尸》是作家以從未有過的角度出發,研究了農奴制下的社會問題,并用藝術性的手段闡述了宗教的含義,進而揭示了俄羅斯人的精神生活核心。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甘愿在苦難中錘煉靈魂,這也是作家審美思想的體現。
俄羅斯文學的眾多作品,在對“索菲亞”“圣靈圣母”“女神”等進行借鑒的基礎上孕育了女性崇拜思想,使女性崇拜思想成為俄羅斯民族的重要意識,也促進了文學作品對愛情的圣化。俄羅斯文學作品的永恒女性思想都篤信上帝,且富于自我犧牲精神,她們忽視物質利益,她們具備較強的道德理念,且能無私奉獻。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是作家對自己理想的表達,也是作家對俄羅斯復興的希望,并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成為拯救世界的力量。
二、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的文化淵源
(一)宗教的影響
1.多神教的影響
多神教認為神靈能主導自然界中的現象,人們要對神明進行膜拜。在此之后基督教也在圣徒崇拜和圣物崇拜的基礎上呈現多神教的思想。葉爾莫萊 · 葉拉茲姆的《關于穆羅姆的彼得與費芙羅尼婭的故事》,其體裁是神話傳說與圣徒傳的雙重應用。借助女主人公費芙羅尼婭秉持的高傲和放棄自我,體現福音書中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多神教對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崇拜的影響分為三個時期,一是別列基妮與吸血鬼時期,二是生育之神羅德時期,三是變遷時期。在別列基妮與吸血鬼時期,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別列基妮蘊含著水岸、保護和播種的含義,主要是與大地進行連接。別列基妮是大地之神,大地代表著播種和收獲,進而保護在大地上生存的人們,進而拓展為保護的內涵。吸血鬼一般以男性為主,寓意萬惡的來源,后來,在基督教傳入俄羅斯后,吸血鬼形象變成為低級神話的人物特征。生育之神羅德時期是因為羅德的職責是管理生育,進而依托生命將后代與祖先連接在一起。羅德受到斯拉夫人的崇拜,并跨越了人間、地上、天上等三界,成為無所不能的神靈。對羅德的崇拜目的是為了讓種族的命運借助新生作得以延續。變遷時期是社會制度的動蕩時期,俄羅斯人在對多神教進行借鑒的基礎上也進行著改革。六位神明西馬爾格、霍羅斯、風神斯特利博格、太陽神達日博格、豐收女神瑪科什以及雷神佩倫被列為崇拜的核心。此時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與大地、母親、祖國、豐收聯系在一起,在突出母親或女性面貌的基礎上與祖國的發展聯系在一起。涅克拉索夫的《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以七個從貧苦村莊走出的農民為線,依托他們的探索,為讀者展示了俄羅斯的美好自然風光,進而突出了農民的作用。大地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是不斷被明朗化和崇高化的,進而突出女性崇拜。
2.基督教的影響
基督教傳入俄羅斯后,在本土化后變成東正教,歷經六百年的滲透與發展,成為大部分俄羅斯人篤信的民族宗教。基督教的圣母瑪利亞和貴婦人情結都是俄羅斯文學中女性崇拜的淵源。
首先,圣母瑪利亞的影響。基督教文化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崇拜,在傳入俄羅斯后,在東正教的擴大化下更加強了對女性的崇拜。東正教中的女性主要是指基督的未婚妻,是對由于信仰而遭受苦難的人的庇護。在基督教中圣母瑪利亞一直是光輝形象,且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每一個與母親相關的概念都會與圣母瑪利亞融合。在東正教認為,圣母瑪利亞是守護圣父的人,且具備絕對的愛,能實現人與上帝的溝通,可以救贖任何一個人。俄羅斯的東正教對圣母瑪利亞的理解區別于天主教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佐西馬長老對待阿遼沙的態度體現出了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愛思想和同情之心。苦難是《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女主人公的典型遭遇,她的繼母有肺病,且脾氣暴躁,她的弟妹沒有生存能力,她只能當妓女進而維持家庭的生活。雖然生活如此窘迫,但她還是非常信仰上帝。
其次,貴婦人情結。在圣母瑪利亞崇拜后,俄羅斯文學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轉向貴婦人情結。在騎士文學中,貴婦人情結并非普通的男歡女愛,而是在宗教信仰基礎上的對女性美德的一種歌頌。雖然俄羅斯在發展過程中未形成騎士制度,但騎士精神對純潔愛情的崇尚卻一直影響著俄羅斯文學的創作。東正教對圣母的崇拜是莊重的,并且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不斷轉移。如索洛維約夫的作品《三次相遇》中,主人公是“身披太陽的婦人”的化身,進而表達的是新的圣母的到來。
(二)哲學的影響
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崇拜除受宗教影響外,還受索菲亞哲學影響。索菲亞哲學不僅在基督教中有體現,也在俄羅斯早期的泛神論中有體現。索菲亞哲學將女性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索菲亞蘊含著永恒女性的內涵,代表著智慧。斯佩蘭斯基是研究索菲亞的先驅,其將索菲亞看作鏡子,進而突出圣子和圣父的榮耀。
到19世紀后,索洛維約夫成為研究索菲亞的杰出人物,其被稱為“永恒女性哲學家”。在索洛維約夫的帶領下,俄羅斯的思想家越來越重視索菲亞,并深入研究宗教的創造及其意義。在研究的基礎上,文學作品創作者也彰顯出對永恒女性的癡戀。因索菲亞的內涵豐富,人們能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進而也突出了索菲亞的神秘性,但總體來說,索菲亞包含智慧、愛和創造等。索洛維約夫指明,索菲亞是智慧的神,具有神秘的特征;布爾加科夫指出,索菲亞是極具靈性的神。他們研究的索菲亞都是具備圣母靈性的神靈。弗洛連斯基在他創作的《真理的柱石與根基》中,將愛作為宗教的本質,即愛是全部有愛的人和神的匯集。在洛連斯基看來,永恒女性是神明的化身,是對未來的期待。雖然俄羅斯對索菲亞的人類哲學的嘗試未成功,但人們對索菲亞精神的追求卻一直延續下來,并滲透于文學作品創作中。宗教哲學的索菲亞常說目的是解決上帝與世界的關系。在傳統的基督教里,人與上帝的關系始終是模糊的,且天與地之間有不可跨越的距離。東正教在基督教的基礎上渴望世界的整體性,文學作家在體現自身的創造性的基礎上將索菲亞與圣母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人與上帝溝通的橋梁。索菲亞精神在體現女性沉穩的母性氣息的基礎上實現了與大地的連接,進而更具包容性。俄羅斯文學創作的女性形象也體現了索菲亞文化特征,既將人直接提升到神的高度,讓神進入人的生活環境。在此來看,索菲亞與柏拉圖的理念是相通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女性形象就是索菲亞的化身,目的是突出世界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探索,進而表達俄羅斯作家和思想家的想法。
(三)藝術的影響
俄羅斯女性作家在進行作品創作時往往與女性生活相關,但對女性崇拜的研究要從整體層面進行切入。俄羅斯以女性主義為研究的經典作品有《女性小說的怪論》《對女性小說的看法》《女性的百年孤獨》等,作者以女性題材表達了對女性崇拜的獨特見解。《我國當代女性小說:女性主義的詩學問題》全書分章節對納爾比科娃、帕列伊、瓦西連科、托爾斯泰婭四位女性作家的作品風格進行研究,并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探源。在蘇聯解體后,對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分析發現,沒有全面集中地進行文化特質的研究。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屬于俄羅斯文化的產物,具備俄羅斯藝術特征,她們是圣潔的生靈,被道德意識約束著。
總之,俄羅斯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受宗教、哲學、藝術的影響,對女性樹立起特殊的崇拜意識。俄羅斯作家在創作作品時,不同時代的作家創作出不同的生動的且崇高的女性形象,在增加俄羅斯文學藝術性的基礎上促進了俄羅斯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交流。作品中作家精心刻畫出來的女性形象,她們自信、執著、善良、剛正,體現的是永恒的女性精神,彰顯的是作家對圣潔的追求,為讀者與作者構建橋梁,使讀者能深入理解作品內涵。
參考文獻:
[1]李沁于.探析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崇拜的原因[J].大觀,2019,(3):246-247.
[2]鄭小芳.俄羅斯文學傳統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淵源[J].文學教育(上),2018,(4):64-65.
[3]盧月.俄羅斯文學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探析——以《日瓦戈醫生》為例[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6,(12):30-32.
[4]梁坤.俄羅斯文學傳統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淵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20(3):138-143.
[5]嚴文穎.淺析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崇拜的原因[J].赤子,2016,(9):42.
作者簡介:
徐迪,女,漢族,吉林德惠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俄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