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飛

摘要:隨著游泳設施的日益普及和人們對游泳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高,學習游泳已成為許多孩子暑假的必修課并已逐漸形成為良好的社會現象。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和訪談法,對浦東新區白玉蘭小學實施“人人學游泳”的專題研究。
關鍵詞:游泳;體教結合;現狀;對策
一、前言
如今游泳場館的不斷增多、游泳設備的不斷普及,人們對游泳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學習游泳已經成為孩子暑期的必修課,上海市更是將游泳列為體育測試的一項選項。學生學習游泳,對其發育有很多好處。游泳的姿勢與動作可以鍛煉孩子的大腦能力,促進學生對外界的即興判斷與反應,在水中可以促進學生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以及骨骼成長,堅持學習游泳還能培養學生的意志以及品質。
上海市浦東新區白玉蘭小學,有著六十多年的辦學經驗和文化傳統積淀。學校在浦東新區游泳館旁邊成立了白玉蘭游泳學校。通過走“體教結合”的辦學理念與思想,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注重學生游泳技能的培養,并且取得一定成績。在教育過程中,學校結合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結合本校辦學特色,提出“讓學習成為習慣,讓實踐促進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的成功學習與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浦東新區白玉蘭小學實施“人人學游泳”的專題研究。其范圍涉及浦東新區白玉蘭小學的100名學生,游泳教練員11名。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內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閱、收集和整理有關體育書刊中關于少兒游泳研究的材料。
訪談法:與白玉蘭小學游泳教練員進行交流溝通,了解當前游泳教學的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
問卷調查法:為設計“學生調查問卷”采用親自發放和委托發放的形式。“學生調查問卷”預計發放100份,回收率99%,有效率97%。
數據統計法:對咨詢、調查、訪問收集到的有效數據,根據體育統計學原理,運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常規統計和處理。
三、討論與分析
(一)白玉蘭小學對實施“人人學游泳”的策略
1.文體并重,貫徹體教結合
學校走“體教結合”的道路,注重學生文化知識與游泳技能的共同習得與發展。近幾年來,學校借鑒國內外先進教育思想,并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提出了以“讓學習成為習慣,讓實踐促進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的成功學習與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以“建設實踐型學習共同體”作為推進學校內部改革發展的策略,努力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結合。
學校的體教結合之路已初顯成果,先后獲得2006年“士寶(英發)杯”全國少兒游泳冠軍賽男子組團體總分第一;上海市第十三屆運動會優秀組織獎,其中陳清雯同學已入選國家游泳隊、四名同學入選上海游泳二線隊等。與此同時,學校還先后獲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雛鷹大隊;浦東新區少先隊優秀集體;浦東新區第四屆教育科研成果推廣二等獎;浦東新區健康校園和安全校園;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一級黨支部;2006年度第四教育署先進黨組織。
2.資源整合,尋求自主之路
白玉蘭小學游泳隊一直得到各單位和部門的大力支持。2000年浦東新區社工委、社發局提出的建設優質教育資源集聚的創新思路,要求學校充分利用周邊資源,緊緊依托浦東新區游泳館。浦東新區游泳館也積極配合,無償提供訓練場地,學校領導特別重視改善訓練條件:隊員們訓練時用的起跳器,都和“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里的一模一樣。
但學校由于多方面原因,當下尚未擁有學校自己的游泳設備,這對游泳教學帶來一定的不便。目前,學校正在籌劃自主泳池的開發建設,希望白玉蘭小學的游泳健將們可以在屬于自己的泳池里劈波斬浪。
3.政策扶植,幫助學生長遠發展
不急功近利,不貪大求全,白玉蘭小學游泳從起步就體現了謀求長遠發展,建立了與洋涇東校、進才中學的人才培養體系。新區社會發展局的領導給予學校很多的關愛,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可在四年級開始向市游泳隊、跳水隊、水上芭蕾等專業隊輸送隊員。對于文化知識學習和游泳技能訓練成績良好的,可以直升浦東新區洋涇東校就讀特色班。
耕耘終有收獲時,學校培養出的游泳健兒在全國范圍內各級游泳比賽多次獲得殊榮,獲得了100多枚上海市游泳比賽金牌,包攬了近兩年浦東新區小學生游泳比賽全部冠軍,并向上海市體育運動學校、敬業中學等上一級運動隊輸送了多名運動員,其中4名同學入選上海游泳二線隊,3人入選國少隊,陳清雯同學已加入了國家隊。
(二)白玉蘭小學游泳學習基本情況
1.學生參加游泳活動的目的
對白玉蘭小學的學生參與游泳課程的動機進行了調查,結果如表1: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參與游泳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休閑娛樂、不易溺水以及有助于身體健康,只有22%是為了提高自身能力,14%的學生是為了展示自己,還有19.0%是因為學校規定才參與游泳教學的。
2.學生對游泳的喜歡程度
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表明:多數的學生對游泳的態度是喜歡和一般。從表2中可看出,男生對游泳運動的喜愛比例占65%,明顯多于女生;而不喜歡游泳項目的女生也多于男生。結合表3可知:在不喜歡游泳的12人中,有75%的學生是因為怕水,而怕水的9位學生中有8位是女生。這主要是由于男女生性格的差異而決定的,多數女生膽子較小,因此如何克服學生怕水心理,讓更多女生喜歡游泳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3.學生每周游泳訓練的時間
通過對白玉蘭小學97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表明:每周游泳2小時的學生有62位,占總人數的64%;每天游泳1小時的學生有22位,占總人數的22%;每天游泳2小時的有13位,占總人數的13%。白玉蘭小學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按普及型、提高型和競技型三種類型制定有針對性的鍛煉計劃。首先是人人參與游泳鍛煉,營造良好的健康氛圍,其次把游泳課納入學校課程,保證人人學會游泳,身體素質得到保障。同時,運動時間得到保證,根據訓練的普遍規律,學校規定競技班訓練時間每天不少于兩小時,提高班每天訓練不少于一小時,普及班每周訓練不少于兩小時,客觀為“每天鍛煉一小時”創造了條件。
(三)白玉蘭小學游泳教學基本情況
1.學校開展游泳課的氛圍及領導的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70%-80%的同學表示滿意學校游泳氛圍且認為領導較重視游泳課程的開展;但也有少數一部分同學覺得游泳氛圍一般;還有個別同學是不滿意的,認為領導不夠重視的。學校游泳氛圍是開展游泳課程的基礎,是游泳項目普及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在校內開展游泳比賽可以激發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興趣,并對開展和普及游泳課程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時游泳比賽有賴于學生們積極地參與,也從側面反映出游泳運動在學校開展和普及的狀況。走訪中了解學生們時常會在練習之余進行小組間的游泳比賽。班級、年級、校與校之間的相互切磋,可以讓彼此溝通了解、學習經驗、增進友誼,真是一舉多得。
2.教師的教學評價及專業水平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游泳課教學的滿意率占80%;認為教學一般的占17%;不太滿意的占3%。此外,認為游泳教師的專業水平較好的占92%;專業水平一般的占7%;較差的占1%。在對教師教學和專業水平的調查中我了解到,白玉蘭小學隨著學校聲譽的逐年提高,學校規模的逐漸擴大,游泳運動員和教練員也逐年增加,從初始招生28名游泳小運動員到如今參加游泳訓練的451人,并且每個年級擁有25到30名左右的游泳競技型小運動員,教練員也增加到了11人。
(四)學校游泳教學硬件設施方面的基本情況
從表3看出,38%的學生對學校游泳設施比較滿意,53%的學生認為學校的游泳設施一般,還有9%的學生認為不太滿意。一個擁有游泳特色的學校為何有多半的學生認為設施一般呢?在訪問了該校的老師后,我學校每天早上會為競技班的學生安排出2個小時,由老師帶隊到浦東游泳館進行訓練,而體鍛班的學生則是一周練習3次左右。
(五)影響學校開展游泳課程的主要因素
結果表明:游泳的課時數少和場地器材的缺乏,成為影響游泳課程開展的最主要原因,占89%和81%,還有36%的同學覺得是因為學習壓力大導致其影響開展游泳教學。眾所周知,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從一年級開始,就學業“超前”、作業“超負荷”。這一現象始終是條無形的繩索束縛著學生的身心,為追求高分,教師增加作業量、加時補課、加時測驗等,就連平時的體育課都要被主課老師占為己有,游泳課時自然是少之又少。另外,家長對學生游泳不夠重視占13%,可見該校學生的家長都很支持游泳課程的開展。據了解:在游泳訓練館外,時常有一群大人透過窗玻璃或坐或站,專心致志地看著里面孩子們的每一個舉動。教練徐曉東介紹說:“這些大人多為游泳孩子的家長。他們中很多人會天天來到現場看孩子們的訓練。”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白玉蘭小學作為浦東新區游泳特色學校,積極響應“人人學游泳”的號召,開創了浦東新區游泳特色教育的先河,提出了“體教結合”的先進理念。
2.白玉蘭小學提倡人人參與游泳鍛煉,把游泳課納入學校課程,經過每天的訓練,92%的學生都能掌握2種以上的泳姿。
3.白玉蘭小學游泳教練員需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緊跟世界游泳培訓的發展趨勢,了解少兒游泳培訓的新動向、新方法,學習借鑒、增強學識修為。
4.在教學實踐中,要轉變思維,淡化競技游泳至上的觀念,明確游泳培訓主次輕重。
5.白玉蘭小學在硬件設施方面還有較多不足:當下尚未擁有學校自己的游泳設備,這對游泳教學帶來一定的不便。
(二)建議
1.有游泳設施條件的學校,可主動借鑒白玉蘭小學的成功經驗,積極地開展游泳課程,共創安全、規范、健康、有序的游泳培訓環境,為我國競技游泳事業發展和個體終生游泳打下基礎,促進我國少兒游泳培訓的科學和諧發展。
2.學校應以身體力行作為經驗,以人的發展作為教學的根本,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從青少年長遠發展的視野和競技游泳發展的大局出發,擔當好游泳啟蒙者的角色,做好少兒游泳初級培訓工作。
參考文獻:
[1]馬志梅.游泳與撫觸對少兒生長發育影響的效果研究[D].吉林大學,2006.
[2]陸強毅.北京市兒童少年業余游泳俱樂部發展現狀與改革思路[D].北京體育大學,2004.
[3]嚴蓓.建立我國青少年游泳訓練營可行性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