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下,九年義務教育不再只是單純的注重主要學科的學習,而是要以素質教育為發展目標。學生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身體素質也同樣不可忽視,尤其是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心成長的初級階段,對今后的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則以足球這項體育運動為核心,介紹校本課程是如何開發與進一步實施的,有助于在農村小學中進一步拓展足球這項運動項目。
關鍵詞:農村;足球;校本課程;開發;途徑
根據調查顯示,足球是農村小學中學生較為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這項體育運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還能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協作能力和互助友愛能力。而農村小學校園因為在資源配置方面與城市校園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實施足球運動進校園的活動中存在一定困難。但這并不影響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喜愛,相關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想辦法讓農村小學校園足球大范圍的推廣,那么將體育教材化就是第一步。
一、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化的背景
從宏觀方面來看,在眾多體育項目中,足球無疑是受眾最廣的一項體育活動。其特點是合作性強,具有一定的對抗性,對于青少年合作精神的培養可以帶來較大的幫助。從小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和不斷拼搏的意識,從足球這項運動入手最為合適不過了。而且我國是一個體育大國,對小學校園的足球運動發展尤為關注,國家于2018年曾下發關于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的通知,從中就可以看出對足球的重視程度。
如果將農村和城市相對比就可以發現,城市小學校園中關于特色足球的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而農村地區的發展程度相對滯后。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農村小學,對足球這項體育運動的認識更是少之甚少。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當地發展自身的原因,也有家長和教師的支持不足,當然也不乏宣傳力度不到位等。而農村與城市之間存在人口、地域等多方面的差異性。隨著城市小學校園中廣泛開展起來的足球校本課程,為了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就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課程的建設。要讓足球在學生當中受到普遍喜愛,更要讓這項運動成為參與度較高的體育活動。選擇這一競技項目將其校本化與學生的喜好相契合,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也能讓體育課程更加具有特色。另外,從教學內容上看,以往的足球運動中,教師往往會將重點放在訓練上,而忽視了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殊不知理論和實踐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將二者融會貫通,才能掌握競技精神的核心。因此,農村小學校園中更加應該關注起足球課程的教材化發展,對其進一步的開發并付諸實踐,起到示范帶頭作用,這樣才能帶動更多的農村小學實現“快樂足球、陽光校園”的教育目標,讓學生身心健康得到發展。
二、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課程的開發原則
首先,要將學生放在首位。雖然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地域之間所采用的教材是有所差異的,并且學生個體也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在無形之中形成了差異性。以往學校統一使用的教材忽略了學生個體性的特點,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卻無法真正的獲得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校園足球校本課程的開發就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將其當做授課的主體,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在農村小學教學中體現出校本課程的價值。
其次,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校本課程的編制過程中要想辦法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將注意力集中起來。例如可以增加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在內容形式上要具有多樣性,具體的內容也要更加的活潑、通俗易懂,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接受。令學生在學習校本課程時好像在閱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一樣,無形之中就能輕輕松松的學習到內容,在放松的心態下汲取到有價值的內容。
再次,校本課程歸根結底是要教會學生知識,因此教育功能是必須要得到體現的。在眾多體育運動中,足球是學生最為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以足球作為校本課程的核心內容,可以讓學生獲得娛樂性的同時還能學習到扎實的理論知識。并且足球是注重合作精神的項目,從中學生也能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意義,在現實中培養自己的合作精神,這就是教育功能的體現。因此,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教育作用是校本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原則,應當予以關注。
最后,足球校本課程要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農村與城市發展差距較大,很多農村小學至今都沒有完整的足球場地,學生只能在“土操場”上踢足球,但這并不影響學生們對足球的熱情。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足球的發展歷史,就要不斷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進行探索,填補不完善之處,讓學生從書本中了解足球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進一步釋放對足球的熱愛。讓校本課程的實施變得更加有價值,從真正意義上解決當下校本課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課程實施措施
(一)制定符合農村小學實際特色的目標
體育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強身健體,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不忘鍛煉身體,注重身心方面的發展。足球是技能型的一種體育運動,在校本課程實施中要體現技能屬性和體育這門學科的核心。校園足球校本課程在不同的校園中應當具有不同的特色,因為每個學校都具有不同的辦學宗旨,學生在學習當中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側重點,如果足球校本課程過于普遍,那么難免會失去學校自身的特色。并且每一名學生對足球文化和精神等內容的理解都會有較大的差異,對足球專業更深層次的追求引導著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當將思維進一步發散開來,從深度上不斷挖掘足球運動的價值,而不是盲目的流于形式。綜上,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課程應該以知識、技能以及情感作為主要的目標,從而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渴望,對更多知識的追求,對提升自身運動技能的迫切愿望。
(二)選擇合適的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課程內容
前文中提到,足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重點突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成長特點。以往的校本課程內容無非就是有關足球的基本知識,足球的相關戰術以及規則等,內容形式上來看毫無新意,更不必說自主性和文化性的特點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校本課程缺乏創新,缺少層次性,導致過于大眾化。因此,在課程內容的構成方面,應該以目標為導向,增加制定具有遞進性的課程體系。課程形式也要進行多元化的改革,成立足球興趣小組,增加社團投入,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此外,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課程的先例不多,只能通過不斷摸索才能了解到學生真正需要的課程內容,針對這一現狀需要將已有的課程實驗案例整理出來,根據農村小學的實際特色加以整合,以此來進行創新,就目前來講這是一條值得借鑒的道路。
(三)對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校本課程的評價
判斷一堂課的設計是否令人滿意,能否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到知識,就需要課程評價的指導。作為一把衡量標尺,傳統的評價方式將重點傾斜在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但現在我們認識到,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是可以通過后天養成的,還有不斷發展的空間,因此將其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顯然是不合適的。校園足球具有多維性的特點,無法通過單一的評判標準對學生進行肯定或否定,所以在新的校本課程評價中,不僅要以教師的角度進行評價,還要有學生自評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多種方式。這樣才能客觀的體現出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學生予以正確的反饋,從中學生能獲得自我反思,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四、結語
在足球運動方面,我國整體實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需要從小培養,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足球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農村地區與城市相比相對落后,但這并不能成為足球運動發展不利的原因。相關學校要進一步增加教育投資,將足球運動當做一項基礎性的教育事業來做,增加教師、物資以及基礎設施等相關方面的建設,以此促進農村校園足球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令足球校本課程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向東.構建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長效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9 (13).
[2]張曉賢.校園足球活動中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基于美國SPARK課程理念[J].體育學刊,2015 (03).
[3]肖娟.淺談農村小學如何開展校園足球活動[J].科學中國人,2015 (9X).
[4]卞帥澤.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研究[J].速讀(上旬),2017 (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