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俊龍
摘要:在大學生健康體質培養進程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明顯無法滿足當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尤其在體育教學向生活延伸過程中,傳統的“班級”教學很難滿足學生的鍛煉需要。同時,體育俱樂部的組建也為學校組織開展體育教學、訓練比賽和校園文化傳播提供了重要載體。因此,在“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要將俱樂部制教學模式融入學生培養之中,通過有效補充,實現從“上好課”到“養好習慣”的根本升級。本文從活動參與、訓練組織和賽事組織等角度出發,綜合探究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活動;訓練;比賽;俱樂部制模式;實踐應用
一、引言
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健康身心的重要教學活動。不同于傳統教學方式,俱樂部制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菜單式選擇”和“套餐式方案”,使教學方式更靈活,并且打破了傳統“機械課堂”的教學弊端,有效培養了學生的鍛煉意識,釋放和滿足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身心素質。
二、活動、訓練、比賽:高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當前大學生培養過程中,“重知識、輕體能”和“重教學、輕習慣”的問題日益明顯。尤其是體育教學以課堂為主,課外訓練、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等各環節力量過于分散,缺乏對學生鍛煉習慣的有效培養,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實施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打破傳統分散的教學模式,整合校園體育教學力量,使教學更科學,更能深入學生成長,實現學生培養理念的有效轉變。
(一)個性化開展體育活動:轉變理念,學生從“被動”選擇到“自由”參與
以往高校體育教學時,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只有“被動”的選擇權。從學習內容、計劃和進度設置等,均缺乏對學生體能基礎、興趣和習慣等多種元素的有效融合。因此,使用俱樂部制模式,允許學生根據個性化特點“自由”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尊重了學生的體育精神,打破了傳統體育教學的“學科”邊界,通過發揮俱樂部在教學開展、社團活動的雙重優勢,為學生釋放和培養個性化興趣,提升個人身心素質提供核心動力。在俱樂部制教學中,學生可以針對性選擇學習內容,這為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培養個人體育特長提供了新的可能[1]。同時,在實施俱樂部模式時,需要高校立足師資力量、場地設施等基礎實際,積極創新教育模式,制定合理的俱樂部選擇制度,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系統化組織體育訓練:拓展方式,從“單一”訓練升級為“多元”互動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受教學資源、理念等多種因素限制,課下訓練活動大多由學生自我開展,老師很難對學生的課下訓練狀況進行有效管理,影響了體育訓練的結果。特別是學生在體育學習訓練過程中的困惑或疑慮,未能予以及時解答。俱樂部制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興趣、身心健康為主線,注重融入體育精神、校園文化和心理教育等多元內容,使課下訓練不再是簡單的教學任務。此外,在體育訓練中,充分發揮俱樂部的訓練組織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訓練經驗交流活動,互相探討學習訓練過程中的問題,滿足學生的訓練需要。教學俱樂部可以結合學員的學院、專業和年級等信息,對學員進行分組,通過組織俱樂部內互動訓練活動,使學生認識到體育教學的生動趣味,不再以“應付”心態簡單應對訓練任務。因此,俱樂部模式能夠積極拓展體育訓練方式,使學生不再以單一的“任務心態”參與體育學習,尤其是通過俱樂部內不同學生的對抗比賽,添加“互動”元素,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訓練[2]。
(三)立體化實施體育比賽:延伸空間,從教學參與“升級”為賽事文化
體育賽事是培養學生體育精神、營造校園文化的重要素材。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學與訓練、比賽三者相互“割裂”,缺乏全面融合和高效互動,影響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全面、客觀認知。體育俱樂部完全不同,作為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的主體,具有相同愛好的學生共同參與俱樂部組織的教學、比賽等活動中,既有效延伸了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空間,也從傳統的教學參與升級為“賽事文化”,為學生學習體育運動、形成體育意識奠定了堅實基礎[3]。此外,設置體育俱樂部集中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愛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升級為體育鍛煉習慣,并顯著提升學生的運動競技水平。學校通過“俱樂部”組織相關校內、校際的體育賽事交流,有效加深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理解,賦予學生必要的賽事成就感,使學生形成有自我認知的個性化體育意識。
三、結語
將課堂教學與課外俱樂部相融合,實施俱樂部制模式,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與趨勢。特別是通過發揮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有效豐富了體育教學形式、優化了教學內容,滿足了學生的多樣化學習訴求。同時,通過實施該模式,將教學與訓練、比賽和校園文化全面融合,使學生真正有機會探究到體育學習的獨特魅力,有效解決了“困擾”體育教學的根本難題,實現學生體育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 黃銀華,程風.大學體育俱樂部制模式教學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研究——以欽州學院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7 (01):129-130+132.
[2]吳杰.深化高校體育教育促進貴州大學城俱樂部制精品課程學分互認——推進民族體育項目在大學城中的運用[J].教育文化論壇,2018 (02):41-46+60.
[3]顏意娜,陳華,程磊,王燕飛.“互聯網+俱樂部制”高校體育三位一體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9 (02):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