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雅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以及整理感知文章的重要方式。然而傳統的語文教學卻與閱讀教學的宗旨和目的背道而馳,往往是教師采用講解和演繹教材的形式展開教學,而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地位,導致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被剝奪,閱讀興趣和熱情也盡然喪失。本文從意境的顯現、重難點知識的突破以及讀寫結合活動的開展闡述了微課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微課;凸顯意境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育教學活動的變革和創新。微課的出現及其在課堂上的廣泛運用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微課作為一種內容簡短、情境生動以及主題鮮明突出的微型授課視頻,能夠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將之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融合起來,能夠讓學生感受并領略到全新的閱讀學習體驗,使傳統閱讀教學中的種種不足之處得到有效改善,閱讀教學也因此變得更加鮮活,有生命力。
一、借助微課凸顯意境,調節課堂教學氛圍
閱讀活動的開展離開特定背景和情境的支撐是低效而無趣的,因而構建與文章背景或具體內容有關的生動情境,從而將學生帶入到文章特有的場景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微課本身具有的聲、像、色俱佳的優勢能夠將單調的文字內容以立體客觀的形式呈現出來,是進行情境創設的有力武器。為此,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應在充分把握微課本身具有的感官優勢的基礎上,通過提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音頻、視頻資源進行情境的創設,將文章的獨特情感以及作者真摯的深情充分展現出來,課堂教學氛圍也因此變得更加活躍。
例如,以《春》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文章用生動、逼真而不失趣味性的語言描述了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面貌,將春天的美好及其帶給人的希望在字里行間展現得淋漓盡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訓練,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微課營造情境,給學生播放文章中所描述的草長鶯飛的春日美景,讓學生通過觀看直觀畫面的形式了解盎然的春意,感受文章所描述的春風的溫暖,春雨的細膩,感受人們因春天的到來而歡呼雀躍的心情,從而更好地感知所傳達的豐富內涵,使學生對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有深刻的把握。如此,便用微課給學生營造了一種生動、具象化的課堂學習情境,促進了學生對課堂的積極參與并深化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推動著閱讀教學活動的深入進展和實施。
二、借助微課深挖教材,凸顯課堂教學難點
與小學語文相比,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在篇幅和難度上均有所增加,學生由于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學習這些較為復雜的篇章時往往會感到困難。加上有的文章中包含有不少含義深刻或是模棱兩可的句子,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諸多阻礙。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有效化解教學中的這些疑難知識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針對性較強的特征對這些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和歸納總結,通過深挖教材并直觀呈現知識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發展。
例如,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文章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以及深情的筆觸描述了童年生活和學習的畫面,展現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作者的無比懷念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品析文章的語言來感受這些語句是如何增強文章表現力的。為了使學生對這些疑難知識點有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從文章中對百草園風景的描述入手,通過利用微課對文章寫作手法和技巧進行分析讓學生感受語言運用的奧妙。這一段落開頭便用到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依次對百草園中的各種植物、昆蟲進行了生動地介紹。所描述的植物、昆蟲種類繁多,且很多是我們沒有聽過、見過的。不僅如此,作者還用十分形象化的語言對這些植物、昆蟲進行了描述,比如紫紅的桑葚,比如在樹葉里長吟的鳴蟬,或是伏在菜花上的肥胖的黃蜂等等。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微課將這些內容生動地展現出來,即首先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這一段落分別描寫了哪些事物,之后以動畫演示的形式添加這些描述性的詞語,并在整體上展現段落的整個結構,使學生對文章的寫作結構以及具體的寫作手法有全面的認識,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文章語言的運用和情感的傳達。如此,便將教學中的疑難點知識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呈現了出來,促進了學生認知結構和學習方式的優化,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也因此得以不斷改進和提升。
三、借助微課輔助寫作,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體。閱讀是為寫作提供素材和必要準備階段,是寫作的提升方式和知識積累過程。因而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而微課本身具有的資源豐富的優勢能夠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素材,學生通過閱讀、整理、規劃、吸收能夠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對自身的寫作活動帶來益處。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巧妙運用微課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和寫作素材,將學生從寫作時“無話可說”的泥沼中解脫出來,促進學生讀寫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學會記事”這部分的寫作教學活動為例,為了使學生對記事類文章的寫作素材有所了解,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搜集一些以記事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并將這些文章進行分類整理,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微課的形式讓學生瀏覽和閱讀這些素材,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文章是如何圍繞中心思想對具體的事情展開論述的,記敘文寫作的要素都有哪些,順序是怎樣的,以及如何通過對具體事件和事物的描寫凸顯了文章的主題和情感等等,讓學生對記事類的文章有所了解。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勾畫出文章描寫優美的句子、段落等等,并思考如何將這些好詞佳句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如此,便將閱讀與寫作巧妙聯系了起來,促進了讀寫結合教學在語文課堂上的深入貫徹和實施,對推動語文教學活動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之,微課對語文閱讀教學的促進意義是有目共睹的。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在充分把握和利用微課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深入探究其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具體方法和策略,將網絡時代信息化手段帶給課堂的優勢作用充分展現出來,為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于秀玉.微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局限及對策分析[J].中學語文,2015.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