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摘? ? 要】高中語文學科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大,內容多且復雜。尤其是近年來,高考語文越來越貼近時事熱點,不僅考察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掌握,還考察學生對時事熱點的關注,注重學生論證能力的考查。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著力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152
高中語文教學無論是在學習內容方面還是考試范圍方面都比初中階段的更加復雜,難度更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承擔起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任,為學生提供高效的教學服務,不僅要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培養語文學習能力。
一、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過程中沒有緊密聯系時事熱點。仔細分析近年來的高考語文內容,不難發現語文考試越來越聯系到時事熱點的論證。但由于高中階段學習科目多,學習難度加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多數在做練習題,教師也致力于書本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對時事熱點的關注和把握。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高考考試中對時事熱點的論述考察沒有頭緒和答題經驗,僅僅憑借基礎的語言組織拼湊出字數。這樣的教學模式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更沒有正確聯系高考實際,只是一味的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高考中失去優勢。各個地方高中語文教學存在很大差異性,學生的學習成績自然也差異較大,隨著高考改革的逐漸普及,高考語文所占必重更大,分數更高,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2.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性。現代教育中,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一直存在這樣的傳統觀點,認為有基礎漢語的語言組織力,加上古文古詩的背誦,語文學習就沒問題,沒有必要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語文學習上。這樣的觀點雖然強調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力和文言文的重要性,但沒有全面的考慮到高考語文試卷的布局,這樣的觀點是非常片面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要著重向學生強調語文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合理分配時間,要保證基本的語文學習時間。此外,英語作文也是語文考試中比重較大的板塊,考察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語言組織力,還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時事熱點的獨立思考能力。語文教學不應該忽視作文的重要性,更應該強調語文各個板塊的練習,讓學生正確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是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
3.學生的作文寫作缺乏深度和廣度,思維局限于表層的理解。高中語文作文目前依然是六十分,所占比重非常大,但學生的作文寫作普遍在四十幾分左右,分數并不高。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缺乏深度和廣度,局限于所給題目的條條框框,有的學生甚至寫偏題,或是生搬硬湊,整篇文章毫無邏輯可言,因而作文得分非常低,拉低了整體的語文得分。學生對于作文寫作中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廣泛的思考,是學生高考語文失利的重要原因。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忽視作文訓練,想方設法打開學生思維想象至關重要。此外,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點還遠遠不夠,只針對課本知識的學習也是導致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應該知道死知識永遠也喚醒不了活思維這一道理,迫切需要解決學生思維受限制這一難題。
二、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
1.教學要做到與時俱進,緊密聯系時事熱點。無論是社會生活還是教育教學,都是在運動中不斷前進的,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過程。語文教育教學也應該遵循這一規律,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及時更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必要的時候必須要求學生增加課外知識的儲備。如古今中外的論述名著必須要定量閱讀,時事熱點也需要利用課外閑暇時間儲備。了解時事熱點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事實的把握,做到與時俱進。教師更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拓學生思維,趕上時代的步伐,不能讓教學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此外,科學的教學應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比如學生在學習論證文寫作時,教師可尋找合適的素材練習學生的實際論述訓練。這樣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與時俱進,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現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2.糾正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誤解,強調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很多學生被自己的語文成績蒙蔽了雙眼。許多學生的語文成績處在相對穩定的中上檔次,這樣的現狀很容易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誤解,不利于學生科學規劃學習時間,合理安排學習任務。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或是每一次的測驗中,嚴格強調學生知識點解答的正確性,實行相對過緊的打分,要讓學生有意識地培養答題步驟和方向。如,對于古詩詞的默寫,當前的高考語文默寫一般是理解性默寫,而不是僅僅依靠死板的背誦就能得分。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知識理解的重要性,讓學生培養靈活的理解性記憶非常重要。教育的目的不是生硬地灌輸知識給學生,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能力,能夠做到知識有效的遷移,對于相似的問題,學生可以靈活套用學到的知識點,做到一題多解,思維靈活轉變。
3.開拓學生思維,拓寬學生寫作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高考作文看似十分貼近生活和現實,但其中蘊含著思維深度和廣度的考驗,非常注重學生對與作文題目的正確審題以及靈活的應變能力。思維的深度是指針對某一題目或命題,學生是否理解到題目背后隱藏的社會現實和規律,是否能一針見血地指出題目想要表達的觀點,是否能從表面的命題貫穿但深入的理解。思維的廣度是指,針對某一問題或命題,學生是否能廣泛的聯系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或是能在有限的時間聯想到無限的世界。思維的廣度重在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思維的深度重在理解和思考事件背后的靈魂。高考作文考察的就是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大學需要的不僅僅是掌握知識的學生,更需要能廣泛思考、深入理解、思維敏捷的人才。所以,高考語文教學應該注重拓寬學生知識的積累,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挑選合適的時間,播放一些國內外的重大事件,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故事背后的靈魂,訓練學生的論述能力,讓學生擁有獨立的、豐富的思維想象力。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學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其地位不斷地增高,分數比重不斷增大,這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都應該致力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與時俱進關注時事熱點,讓語文教學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培養善于思考、才思敏捷的人才,促進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苗秀梅.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23-124.
[2]王月飛.探討新時期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