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光倫
【摘 ? ?要】小學時期的科學實驗課程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實驗空間,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在不斷的實驗中發現許多快樂,在實際的體驗中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通過長期的堅持不斷地拓展自身的科學知識面,形成正確的三觀,尊重事實,對于生活抱有“質疑”的態度等,本文將圍繞“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實驗環節的有效性”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科學 ?課堂實驗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16
在小學科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日常科學教學需要以“探究”為教學的主要核心任務,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想要實現必須掌握正確的方式,科學實驗不能脫離生活,生活是學生探究實驗的主要學習途徑,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應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帶領學生共同進步。
一、寓教于樂
作為小學科學的教師想要改善自身的教學有效性,首要做到的便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培養學生對科學實驗產生興趣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體驗后才能使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其真正的主要作用。科學實驗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在實驗環節中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開發有趣的實驗,這樣做的話能足以吸引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便做到了全神貫注,身心都在教師布置的實驗環節當中來。
例如,在一節《觀察小金魚》的課堂中,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動畫視頻,由于學生非常喜歡觀看動畫所以一個個都看的十分認真,在本視頻中播放了小金魚生存在怎樣的環境中,小金魚的身體結構是怎樣的來適應周遭的環境,在視頻后教師帶領學生展開實驗……或者教師帶領學生通過觸摸游戲來使得學生了解,感官是我們最好的工具,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秘密,可能有的學生在游戲中并不能夠具體觸摸到的是什么,但是通過體驗學生的印象便是深刻的。當然教師應該保證學生是在安全的狀態下展開實際動手操作,只要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最終表現會讓教師去喝彩。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實驗中快樂的玩耍,在玩耍中學習新知識,教師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達到自身的教學目的。
二、走出現有教學環境,拓展教學空間
在小學時期的科學課堂中不能包含太多的“條條框框”去束縛住學生的想象空間,這個時期的科學實驗應該是開放性的,這里所講的“開放性”具體可以在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內容,相關的活動作業與日常的聯系等等,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機會去創造只屬于自身的科學世界,該方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最大化的滿足學生的多方面學習需求,該方式的開放性還可以體現在學生的家庭生活中,在廣闊的學習背景下去接受新鮮知識,幫助學生們在不斷的學習中加深對周遭世界的認識和理解,增加學習知識面的同時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逐漸增加學生的學習經歷。作為小學科學教師,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但是始終需要記住的就是不要把對學生的教學空間局限在小小的教室,不需要將教學內容體現在文字中,應該去引導學生發現外面的新新世界,教室外有著學生科學實驗學習的最好教材。
例如,在一節《拓印樹皮》的課堂實驗中,教師先帶領學生了解本節課需要用到的工具有紙和筆還有樹葉、樹木。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要求學生在課下去觀察樹木上棲息的動物,它們的生活情況是什么樣的,在上課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后與同學們分享自身的有趣體驗,了解了在實驗的過程運用到了怎樣的材料和使用了怎樣的實驗方式,通過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實驗活動使學生的科學實驗有效性得到提升。通過實驗學生也明白科學課堂帶來的快樂是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無法得到的,其中包含的快樂是無法取代的,并且認識到科學知識的力量是強大的。教師應在科學實驗有束縛的狀態下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有研究證明在科學實驗中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有效的實驗啟發學生,激勵學生去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有創新的思維以及意識,在日后的學習中有獨立思考解決的能力,所以作為小學科學的教師就應注意培養學生在實驗中逐漸的“創新”精神,在一段時間的堅持后將會達到教學目的,如在小學科學實驗的課堂中不乏許多新穎卻很有趣的實驗,那么就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同時來增加學生的綜合素質吧!
在科學課堂《影子》中,教師在上課之前便向學生提出:影子是什么?它表現為怎樣的形態呢?在什么情形中會有影子的存在?同學們可以通過自身的思維方式去設計實驗去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同學們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互幫互助完成本節課的實驗任務。在一段時間后,實驗小組分別通過組內設計的實驗方式去測量出來了物體的相關數據以及影子的相關數據,通過實驗對比組內的組員共同分析數據,總結問題,發現在一般情況下影子和被測量的物體頂點連接圖十分的相似,這個時候學生又有了新的疑惑:這是一種巧合還是規律?這個時候教師并沒有直接給予學生正確答案而是鼓勵學生繼續實驗得出最準確的實驗結果。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后學生發現影子的形成和太陽的位置也有著聯系,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有著一定的啟發性,所以教師應該在做實驗之前確定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目的,并始終謹記對于學生來說理解實驗現象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想要提升小學科學課堂實驗環節的有效性還是應該從教師身邊的教學細節去不斷地實踐總結,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學生,需要教師和學生親密無間的合作等等才能使得學生在實驗中豐富自身,為日后成為一名全面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志國.讓記錄成為習慣,使探究走向深入——小學科學課堂提高實驗記錄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2).
[2]深曉英.深度把脈,向課堂要效益——以課例研究為載體探索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獲獎論文集(中),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