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亞利
【摘 ? ?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學習效率提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從小學階段的教學來看,大部分學生缺乏的恰恰是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本文中我就從小學語文教學中,談談我們應當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日常教學 ?積極性激發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56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作為教師能夠明確的總結出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較為重要的幾個要素:興趣、積極性、天賦和努力。而其中天賦往往是學生與生俱來的東西,有天賦的學生往往從學科知識學習一開始就具備超乎常人的效率,進而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效果;而努力則純粹是后天的如何,不論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因素,具備努力這一要素,學生最基礎的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基本對等的回報。再來說積極性和興趣,這兩者則是較為中性的因素,由先天天賦導致的學習興趣的構建,進而形成對應的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但也不排除學生經過后天的努力,逐漸從學習的進步中感受到樂趣和滿足感,進而逐步形成學習方面的興趣和動力。當然,從教學實際來看,隨著學生年級的不同,這三種因素形式上具體體現也有所不同,本文中我所重點探究的內容就是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處于“零基礎”、“零能力”的階段,所以學習過程中更多的受到興趣的影響,進而在不同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上也會非常隨心。這也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效率。
語文是我們各階段課程設置過程中的主科之一,不僅在各階段的考試過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更是中國學生學習生涯中一門意義非凡的學科。因為漢語是絕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母語,以漢語為載體形成的語言和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歷史與文明的見證,所以學好語文這門學科不僅僅是我國考試制度的需要,更是傳承中華民族歷史與文明的需要。但是正如那句話所講,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文化素養和美學情趣的構架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細水長流的過程。因此,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首要針對的就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改革,強調文學素養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而從小學階段的教學實際我們也能夠看出,語文不論是漢字還是文學的復雜性都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挫折較多,小學生本身就存在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較為薄弱的情況。因此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懈怠心理,存在消極情緒,所以本文中我就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談談我們應當如何從師生關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好學生積極性的引導,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通過表揚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的依賴心較強,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肯定和表揚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喜歡一門科目,主動學習一門科目的重要動力。因此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以表揚為手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的好習慣。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語言性和文學性兼具的學科,漢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基本是自然的天賦,所以語文教學最主要的內容歸結為文學。而文學是純粹主觀性的內容,我們通過日常交流尤其是文學作品的交流,不僅能夠給學生一個閱讀的提示,還能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學習需要,從而拉近師生關系,讓學生因為喜歡教師而愛屋及烏的主動學習語文。
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做到主動表揚學生。尤其涉及到文章解讀方面的內容,本身角度眾多且往往沒有絕對的對錯標準。所以在交流過程中我們要及時肯定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敢于想,敢于表達的勇氣。進而讓學生從教師的肯定和表揚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改革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循序漸進
小學語文雖然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基礎,尤其是閱讀部分,篇幅短小且內容淺顯,但這是教師立場下的小學語文難度定義,對于小學生來說,在現有基礎能力范圍內,閱讀和寫作依舊是難題。這也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最低的部分。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還要從教學內容的設置入手,讓學生聽得懂,是學生主動聽的基礎。
首先,在教學內容的準備方面,我們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學順序,從“大語文”的角度入手,實現綜合和重點教學的結合。如在內容的設置方面,我們結合課本文章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綜合性的字詞和閱讀教學,一方面將字詞進行綜合,讓學生組詞進行集中性記憶;另一方利用單元文章文體統一的特點,針對性地分析某一類文體、題材的特性,從而做到全面性和針對性的統一,提高課堂知識輸出的脈絡性和層次感,便于培養學生的整體性思維。
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還要結合實際進行課外拓展。例如課文講解過程中,引入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結合課本文章特性,讓學生課下閱讀作者的相關文章,或者題材、體裁相類似的文章,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慣性,進而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創新教學模式,打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課堂氛圍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較大的影響。而在我看來,課堂氛圍的營造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合適的教學模式。
首先,針對小學語文課堂來說,我認為情景式教學是一類較為實用的教學模式。簡單操作如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夠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貼近文章所塑造的人物內心,進而在情感體悟、心理理解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作用。而情景教學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參與難度較低,所以更有利于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激發。
其次,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以文章為載體實行探究式教學。小學生本身想象力豐富,表現欲強,探究式教學能給學生自由想象和拓展的機會,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靠自己”所帶來的滿足感,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逐漸習慣于主動學習。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性是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對于各階段各學科教學所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性知識學習最開始的階段,也正應了那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從小學階段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為未來我們進一步在積極性的基礎上構架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基礎。
參考文獻
[1]安伯敏.小學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激發[J].新課程(中),2016(10).
[2]陸海娟.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7):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