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
摘要:供應鏈金融能夠為企業提供產業鏈上相應節點的融資服務,提高營運資金的周轉能力。業務切入點來看,涉及了訂單采購、存貨保管、銷售回款三個階段。隨著產業運作模式的變化,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模式以及主導模式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雖然,供應鏈金融理論上能夠較好地降低信用風險、減少損失,但實際業務中也存在風險點。本文就此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風險;防范
與傳統金融服務不同,供應鏈金融服務將管理作為基礎,將商流、物流、信息流緊密結合,市場上參與主體更多,業務流程也更為復雜,融資服務的主體更為廣泛。
一、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及趨勢
(一)有別于傳統信貸的融資模式
傳統信貸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主要是通過評估融資主體的信用狀況以及抵押物價值來提供授信;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資金提供方弱化了對融資主體的信用以及抵押物要求,轉而對產業鏈上的交易狀態進行綜合評價,針對單筆或者多筆交易提供融資服務。主要表現出以下方面的特點:
一是與貨物交易密切相關;二是資金使用具有確定性;三是要求對使用資金進行動態監管。因此,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償債資金具有“封閉性、自償性”特點。其自償性的保障,來自于對融資項下的貿易進行有效控制;封閉性的保障,則來自于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以及對資金的動態監控。
(二)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
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一是資金來源多樣化。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保理機構,還有P2P平臺、小貸公司、地方金融組織以及資產證券化等衍生模式提供資金。
二、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一)外部因素
外因對事物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外部因素,這些外部因素是構成外部風險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市場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
(1)市場因素。在外部風險因素當中,市場因素是由于市場不健全而引起的,市場風險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甚至導致企業產品無法有效滿足市場需求,例如,匯率、利率變動會影響供應鏈企業融資成本,加劇企業市場風險。(2)法律因素。法律是維護國家經濟秩序正常運行的保障,能夠約束行業行為,打擊經濟范圍,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需要一個過程中,對于法律制度而言同樣如此。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在法律層面還不完善,沒有相對有效的法律制度對其進行立法保護;此外,在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不斷發展過程中,國家法律政策也會進行不斷調整,調整當中就會存在各種風險,因此,法律因素也會對供應鏈金融產生風險。
(二)內部因素
(1)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主要體現在供應鏈內部監管方面,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與普通企業融資不同,其本身是一個產業鏈,處于復雜的環境當中,在監督管理方面容易出現問題。例如,在供應鏈融資模式當中,涉及原料供應企業、生產加工企業、銷售企業等,這些企業之間是否能夠做到密切配合,形成一種高效的運行體系直接影響著融資后的監督管理,如果供應鏈企業內部管理存在問題,那么監督管理工作就很難落實到位。(2)信息因素。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中發揮著重要的鏈接作用,做好信息傳遞工作尤為重要。在供應鏈當中,上下游企業之間需要進行良好的信息溝通,及時將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生產情況進行分享,以確保企業之間能夠滿足基本的生產發展需求。但是,在當前,供應鏈當中的企業實際處于一種比較松散的管理狀態,沒有有效的約束制度,體制不健全,尤其是在信息建設方面,沒有形成一種共享機制,信息傳遞存在問題,信息不通暢就會造成企業之間產生分歧和矛盾,無法發揮供應鏈的最大優勢,這樣對銀行而言也是不利的。
三、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發展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無論是金融服務行業還是供應鏈企業,都需要加強自身管理,提高風險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據運營模式以及服務方式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例如,對于餐飲企業而言,要做好物流以及下游門店之間的協作,做好物品管理以及下游銷售狀況的回饋,對所需貨物以及貨物質量狀況進行分類歸類,確保上游企業能夠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對于銀行而言,不僅要了解上游企業的運營狀況和管理模式,也要對下游企業的銷售狀況以及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提高對供應鏈企業的了解程度,做好信用評估調查,從源頭規避風險。其次,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在整個供應鏈當中,涉及企業較多,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企業的正常運營,所以要制定應急機制。通過監管機制及時了解存在的潛在風險,并對一些可能發生的危險事件制定預防方案;此外,還要成立一支風控隊伍,專門對風險進行防范和監管,并制定預防方案,把風險降到最低。
(二)完善信息交流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中起著鏈接上下游的重要作用,也是實現供應鏈內部企業資源得以優化的關鍵因素,所以要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信息共享。要加大軟件以及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供應鏈內部要構建一個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并加強信息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例如建立ERP信息服務平臺等,通過平臺實現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規避信息傳遞風險。此外,針對核心企業可能存在道德風險,要通過監督管理機制來提高企業的道德意識,避免由于道德因素而產生的道德風險。
四、結束語
在新時期背景下,企業融資模式在創新過程中,需要基于供應鏈的金融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發展效率。最大化地實現整個生產線與商業銀行的有機結合,充分將實業與金融的結合作用于優勢發揮出來,不斷推動企業的全面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黃春曉.供應鏈金融環境下的企業融資模式文獻綜述閉,價值工程,2017,36(26):116-117.
[2]黃莉.福建企業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模式分析[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7,25(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