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俊
【摘? ? 要】初中文言文學習是大多數學生想要攻克的難題,初中是培養學生國學素養,增強學生傳統文化底蘊的重要時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構建有利于學生文言文學習自主思考、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體系與知識結構框架。依照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教師應當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實用性強的教學理論體系,為初中學生文言文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61
學生的文言文水平不僅是對語文教師教學方法運用和課上溝通技巧的考量,還是學生文化底蘊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體現。教師教導學生進行文言文的學習要從對學生有利的角度出發,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提高民族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文化自信的培養將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涯具有深遠影響。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狀
當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進入新時代以來,伴隨著中考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中學語文教育改革逐步推行,加大了義務教育中文言文教學與考查的比重,也更加重視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文言文的應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當下社會文化發展進步的需要。
在以往分數至上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追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狹隘地把“有效”理解為“做題正確率高”,讓學生死記硬背,課上逐詞分析,課下記憶注釋,最后各種輪番檢查,最終得到學生“已經掌握”的假象。這種固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已經過時,學生傳統文化自信的培養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已經成了初中語文教師教學任務中的重要目標。
二、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漢以后逐步定型的一種標準化文體,好處是:時間上便于承上啟下,既看懂古代的文章,又可以讓后代讀懂今天的文章;空間上,不同語言不同語音的民族都可以用文言文溝通,大中華地區的古代朝鮮、日本就是例子,說話發音不一樣,但是文化可以互通理解。而且文言文很精簡,表達意義非常凝練,以“言簡意豐”的標準衡量,本身有很多優點。所以一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前,雖然很多白話小說明清就出現了,但學校作文還是以文言文進行。
當前,不少人提倡“傳統文化無用論”,認為在這個高速發展的“快餐時代”,學習文言文并不能帶來實際收益,忽視了文言文學習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情感共同能力都有巨大益處。對于不學習文言文的孩子,所謂開心就是心情好,而喜歡文言文、將文言文學以致用的孩子,心情好是有層次的,對心情好的表達也是有要求的——有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也有時“露濃花氣清,悠然心獨喜”。學習文言文,讓學生擁有更豐富的詞匯,更能優雅、貼切地表達心中所感,文言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管是個人興趣、考試需要,還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需要學生重視文言文學習。可以說,無論是從應試角度,還是從開拓人生寬度、鍛煉思想深度,學習文言文,都將是學生人生賽道上最有機會提高自己的重要一環。
三、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困擾:每天都在帶領學生背誦文言文實詞、翻譯、斷句,但是到實際考查時,學生還是不能學以致用,只是一味地靠運氣。其實,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文言文的盲目訓練,只想著簡單重復就能夠量變引起質變,導致教師盲目、學生痛苦。如果教師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并且會讓學生愛上文言文的學習,從本質上提高自身文化素養。
(一)結合場景教學,注重字詞積累
初中是銜接小學和高中的重要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對古人的世界仍然充滿好奇心。教師可以通過場景教學,結合作者所處時代背景,模擬文言文中的故事場景和作者所想表達的內心情感,使學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境界,折服于他們的思辨能力和觀察世界的態度。理解場景下的人物心境,再去體會文言文中晦澀難懂的字義、詞義便非常容易。
字詞的積累非常重要,不僅要明白單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含義,更要確保朗讀時的正確發音。字詞的積累豐富,正規的語音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經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定能厚積薄發,提高學生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帶領學生朗讀文言文,培養語感
朗讀本身體會的就是文字背后的底蘊和想表達的情感態度,文言文有著它天然的優勢,言簡意賅,氣勢磅礴,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感染力,也有著鮮活的生命力。朗讀不是單純地念文字,而是要帶著情感和自己的理解去誦讀,這樣在朗讀中才能了解作者想表達的真實情感,讀出來的文章也更加打動人。
學生在朗讀文言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場景教學,邊朗讀邊想象,久而久之,學生便能理解文言文和白話文的轉化。學生有了文言文初級詞語的積累后,先從朗讀語調的糾正開始,嫻熟地運用不同的詞語和句式,讀出節奏和停頓,多讀幾遍,熟讀成誦,由淺入深,從而更深層次地了解文言文的思想內涵。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言文是語文科目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最大的難處就是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興趣。在教學初期,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引入文言文,利用多媒體課件,設置文言文的不同主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課前運用圖片導入文言文故事主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在課文朗讀時采用文字和圖片相結合的模式,不僅提高了內容的呈現效率,也提升了學習趣味,便于學生模仿和跟讀。
另外,教師要傳授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技巧,使學生發現文言文學習有規律可循,減少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難情緒,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的接受度更高,學起來也更加容易。
四、結束語
文言文教學的成功與否,從根本上講,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應變能力。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語文課程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結合的產物,在對文言文知識點的學習和作者背景進行探究時,文言文教學的科學成分較大;而在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層面,文言文教學的藝術成分較大。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不能采用一味的知識灌輸、過于功利的應試教育形式,要使文學知識和傳統文化素養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對文言文的文化認同感,達到從理論成果到意識形態的巧妙轉化。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用一種辯證的方法使知識增長和思維發展相輔相成,二者共同作用,最終形成成熟的文言文學習方法,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教學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