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俐
【摘 ? ?要】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不高,那么在素質教育教學新環境下,我們應當如何從具體的教學活動入手,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本文筆者就從教學實際出發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69
眾所周知,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因此,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的教學要求是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教授給學生對應的學科知識,更要塑造對應的學科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從內容方面來看是注重學生學科素養和學科思維的構建,從學生的自身發展方面來看則是培養學生的智力,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但是從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來看,雖然實施素質教學改革之后,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得到普遍的推廣,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教師素養、學生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原因的限制,教與學互動依舊帶有應試教育的影子。那么在完成素質教育所提出的素養和能力構建方面也就一直處于一種力不從心的狀態。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并且年齡原因導致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差,學習主動性不足,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教學策略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所以本文中筆者針對當前的小學教學,以數學為例探究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從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實際來看,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普遍年齡小、底子薄的特點,教師在課程目標、課程標準的制定方面更加偏向于基礎知識的傳授,主要以綜合學科的教學為主。如最基礎的語數外學科以及信息技術、音體美的活動實踐類學科,目的就在于構建學生的基礎素養。而在眾多學科中數學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教學“老大難”,不論是從教師“教”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看,效果都無法令人滿意。先從數學學科特性的角度來看,小學數學以培養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為主,基礎的邏輯思維能力為輔,而這兩者都是抽象的,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難懂、易忘,缺乏系統運用能力的問題;而從教師教學來看,則主要存在著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契合度不高,教學方法不接“地氣”的問題。所以,本文中我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結合教學中所觀察到的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素質教育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如何實現教學模式的“深加工”,通過提高教與學的契合度來提高整個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
一、溫故知新:夯實學生基礎,激發學生興趣
“溫故而知新”這是我國傳承幾千年的教育思想,在我看來尤其適合小學階段的教學。就如洛克所提出的“白板說”,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幾乎為零,教師的教學基本等同筑基,所以我們更加強調教學中的基礎鞏固,通過“溫故—知新—溫故”的循環,讓學生在學習中夯實基礎,并逐步形成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
首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好對應的課程目標和計劃,一方面,針對小學生學習遺忘率高的特性,我們在課前就要引導學生“溫故”,小學生缺乏自主性,所以溫故所學的知識我們可以將其直接布置為課下作業的形式;另一方面,則是在課堂上完成進一步的“知新”,針對新知識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就要做到與已經學過的知識連接,如學習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我們先分步驟單獨溫習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部分的內容,然后再將混合運算算式列出來,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按照“先乘除后加減,括號里優先”的規則掌握新的運算規律,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有鋪墊,也有緩沖,從而達到鞏固基礎,提高新知識的學習效率的目的。
其次,課堂上的溫故知新還可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心理方面。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學生的積極性是整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而就如上文所講,溫故知新能夠給學生知識的學習營造一個“緩坡”,從而一點點體現新知識的內容,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對于數學知識難的心理暗示也會逐步減少,進而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起信心,逐步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尤其是溫故知新作為課堂一開始的導入部分,能夠讓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進入數學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習效率也是水到渠成。
二、啟發誘導:實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孔子有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強調教學中的啟發性原則。那么啟發性原則應用于數學這類學科,更加契合其知識邏輯性、規律性強的學科特性,所以通過啟發式教學策略我們可以更好地樹立學生課堂主人翁的地位,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首先,就如上文所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年齡方面的限制,所以具有較強的向師性,不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對于教師的依賴性極強,信任感突出,具體可以表現為格外聽老師的話,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積極性高等。這固然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向師性強另一方面也帶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學生容易缺乏獨立思考、學習的意識,也就更不用談知識運用方面的創新了。而數學學科本身就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做好啟發和誘導工作,從最基礎的例題講解入手,通過提問、設置問題情景的方式,讓學生從被動聽課逐步轉變為參與課堂,通過討論、表達等方式一步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形成課堂上學生為主的教學氛圍。
其次,課堂教學之外我們也要堅持啟發和誘導的策略。一方面,我們可以直接通過語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包括課堂上未聽懂的題目,也可以是學生在自主練習方面新的疑惑等,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另一方面,在課堂內外的交流過程中針對問題一步步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尤其是解題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點撥和提示,但要盡可能地避免直接給學生講解步驟,甚至是告知答案,逐步讓學生適應學習中自己做主的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對于教學來說,有法而無定法,我們既要掌握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更要靈活運用衍生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尤其是要結合學生的特性、學科的特性將理論性的教學模式融入實際中,做到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內容學習者、思考者,最終成為問題的解決者。
參考文獻
[1]譚德祥.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50).
[2]顧萬春,錢慧.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