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群艷
【摘? ? 要】教師想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摒棄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著重運用現代化技術做到教學模式的創新,使學生在數學課堂活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知識的收獲、成績的提升、知識面的拓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43
小學數學是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學生生活的實際出發,教師通過帶動學生創建生動有趣的情境,指導學生通過有趣的活動來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課堂必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怎么讓核心素養更快地融入教學課堂呢?需要什么樣的策略呢?這都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要思考、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就要學會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短短幾十分鐘的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的數學基本知識。對于數學知識的教學,并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培養全方位的綜合知識,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打好基礎。高質量的課堂離不開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全面多元的教學手段會拉近學生與課本內容之間的距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更好地把握課堂的重點。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在各個環節下功夫,注重教學的細節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邏輯,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出于目標,又歸于目標,所以教學目標必須明確,一切的備課、上課、課后的復習與總結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展開。
一、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做任何事物都要依靠對一件事情的熱情和興趣,這樣才能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只有對學習的科目保留最大的積極性和熱情,才能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順利。在教師教學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對所學科目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為只有學生對教師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在課堂上得到積極有效的互動,從而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并且將這些興趣點與教材當中的知識點進行緊密的結合。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開展輕松活躍的教學活動,這既是在培養學生課堂中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良性反饋,能使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中,雞兔同籠一共有8只頭,共有28條腿,請問有幾只雞,幾只兔?雞兔同籠的應用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生動形象,學生解答起來并不會因為沒有接觸過而感到困擾,而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種直觀形象的應用題,進行多方面的解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列表法,將有幾只雞、幾只兔的所有可能性都列舉出來,從而得出最符合結論的答案。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運用畫圖法,用圓圈表示兔子或雞的頭,用豎線表示兔子或雞的腳,然后通過簡單分析從而得到正確答案。教師通過創設各種有趣的解題情境和解題方法,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由此培養學生面對數學問題時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也被應用到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與傳統板書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同,多媒體技術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縮短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在大大小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課堂教學是靈活多變的,將多媒體技術與課本知識點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邊聽邊看的過程中學習到數學知識,這是很重要的一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知識的重點通過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學生對于知識點有了自己更為直觀的感受與理解,從而一步一步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講解“認識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課堂上,巧用各式各樣的圖片進行演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腦海里有一個初步的圖形概念,學習到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圖形的主要特征。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也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與這些圖形有關的各種事物,如方形的桌子、圓形的盤子……將課本知識更好地融入生活。原本抽象的內容,一經多媒體教案的演示立馬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學生的數學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而且在這種直接形象的立體化教學模式中,學生也能逐步形成抽象思維。
三、增強學生與教師的良性互動
如果教師要想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服從相關的教學命令,那么就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信任自己,這樣更有利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傳統的教學關系中,教師比較注重自身的權威,習慣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命令學生執行學習任務,這樣不但會拉大師生之間的距離,造成雙方之間的隔閡,還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加法與減法”時,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到五人的小組,各組針對分數的加法與減法進行探討,在學生探討過程中,教師應不對其進行干擾,讓他們自由發揮,等到學生有問題舉手時,教師才為其答疑解惑。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體驗當“小老師”,各小組派出代表充當教師角色上臺講解分數的加法與減法知識,其他小組可以提出不同意見,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適當講解和說明,以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展開互動,采取鼓勵原則夸獎他們。這樣既能讓學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又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潛能發揮,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是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主要場所,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傳達重要的知識點。另外,無論是從學生還是從教師自身出發,教學的互動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互動中,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到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只有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