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 要】新課改要求的提出,對初中各學科的教學都做出了新的指示,并推動著初中學科教學朝著素質化和人文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而其中,作為美術教師的我們同樣面臨著該如何改革,如何發展,如何滿足新時代學生發展需求的新思考,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美術? 課堂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46
美術學科對于初中學生的培養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極大地優化了學生的課程學習結構,推動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學習心態以及生活態度。因此,在面對新課改形勢的時候,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依舊要繼續延續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價值,另一方面則要進行積極科學的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美術教學的過程和體系,給學生帶去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基于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美術教學進行了思考研究。
一、新課改形勢下初中美術教學創新的主要方向
(一)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為了什么而教”似乎是一個答案十分模糊且多樣的問題。絕大多數美術教師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反映出來的答案就是為了完成教學大綱任務,為了把書上的知識講完或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少會有教師靜下心來思考是否是為了學生的需要而教學,是否為了讓美術令學生產生價值、思想以及素養方面的蛻變而教學。我們不得不承認,傳統的美術教學是專注于學科本身而進行的,而并非是專注于人的。這也就是新課標與舊課標的最主要的差距。相較于原本的教學標準,新課改的提出強調了學生群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基本價值和作用,突出了美術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根本主旨。因此,當我們將教學要求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的時候,也必須重新定義學生主體的地位,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利用教學培養學生基本素養、審美情趣以及價值觀念上,形成素質化、人文化的教學特征。
(二)進一步強調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價值是我們面對新課改形勢所要踏出的第一步,而更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還必須同時強調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和獨立創作的價值與意義。隨著應試化理念在學生和教師群體中的傳播,絕大多數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豐富學生對于“是什么”問題的理解,強調學習的結果,而并非培養學生“為什么”和“怎么樣”的過程性思考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成了只知道踩著教師的腳印前進的“跟隨者”,而不是展現個性特征,開辟全新途徑的“開拓者”。這對美術這類需要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學科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故而新課改對此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獨立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開辟個性化的美術創作之路,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學習的節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脫離教師指導之后,依舊保持高度的美術創作熱情,表現出扎實的美術創作功底。
(三)加強課內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加強社會生活與學生課內學習的聯系,拓展學生美術學習的靈感來源,展現美術課堂的生活化、趣味化特質,也是新課改對我們初中美術教師提出的教學要求之一。美術作為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一門學科,要想真正展現出其價值,還必須回歸到日常生活才能夠實現。因此,現階段我們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形勢,帶領學生以教材為基礎,而不是以教材為核心開展美術學習活動,將教學的空間從教室拓展到更加廣闊的自然社會與人文社會中,引導學生用教材知識去理解和發現生活中的藝術,去不斷豐富自己的美術創作靈感,并進一步反哺生活,創造自己的價值。這樣一來,我們的美術教學工作才能夠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我們的美術教學成果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去美化生活和創造生活,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具備應對考試的能力而已。
二、新課改形勢下初中美術教學創新的有效措施
(一)構建基于學生的教學策略,強調學生的主體價值
現階段,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重新挖掘學生群體在美術學習中的核心價值,引導學生群體參與到設計課堂策略,把握學習方向的過程中來,不斷擺脫“唯書,唯教師”的學習風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及時創新教學理念,擺脫專注教材而教學的觀點,構建真正服務于學生的教學策略,堅持借助美術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構建有互動、有討論的教學課堂,通過巧妙設置課堂問題來及時引發學生思考和實踐嘗試,最終建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最大限度避免教師從頭到尾喋喋不休的講解形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感覺到自己得到了尊重,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來。
(二)重視學生的獨立創作,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
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獨立創作意識和創作能力是新課改形勢下初中美術教學的一大變化。作為教師,我們要適當地弱化自己的存在,給學生創造更多去想、去畫、去做的機會,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創作獨立性。一方面,教師要以學生獨立創作為最小單位,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與交流。這個過程中,學生群體之間想法的碰撞與交流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個體的創作意識、創作技巧和創作能力,從而為學生提升學習獨立性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兼顧不同學生的美術才能和水平上的差異,豐富美術創作任務,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多角度出發,給學生安排繪畫、雕塑、手工制作等多樣化的任務,并通過建立良好的評價和分享機制來激發學生的獨立創作積極性。
(三)教學素材和形式生活化,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加強初中美術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需要教師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進行實踐。首先,教師要積極借用生活化的素材、經驗和經歷來改變傳統“唯書”的教學課堂。譬如教師為學生安排寫生任務,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美術學習成果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從創作中不斷收獲成就感。譬如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美術技巧裝點我們的教室,帶領學生參加社區墻畫活動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意識。通過將日常生活與美術課堂緊密聯系起來這樣一種方式,學生學習美術才更富有熱情和積極性。
總之,在新課改形勢下,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思考能夠為學生構建怎樣全新的教學課堂,能夠給學生帶去怎樣的改變。只有將新課改作為教學進步的推動力,我們的美術教學才能夠取得新進展。
參考文獻
[1]馬亦男.新課改下彰顯學生“主體”的初中美術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24.
[2]李敏.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教育界,2016(00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