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剛
【摘? ? 要】初中歷史教學內容包含中華文明起源、近現代史以及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史,時間跨度大,知識點繁多,所以許多學生因記憶內容太多而對歷史“望而生畏”,產生厭學心理。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币淖冞@種情況應該從“頭”開始。
【關鍵詞】初中歷史? 導入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50
課前導入是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教師有目的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其教學時間安排一般為3分鐘,雖然時間占比很小,但是課前導入卻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初中歷史課的課前導入,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吸引人的課前導入,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能動性,活躍課堂氛圍。而對于教師來說,一個恰當的導入,是溝通師生的橋梁,能夠讓學生在進入課程學習之前啟發自己的思維,主動思考,同時也有利于對課程的理解。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屬于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入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入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
二、多媒體影像導入
多媒體影像導入就是借助多媒體技術用生動直觀的圖像、動態的影視片斷導入新課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再現歷史情景,打破時空界限,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是教學中常用的有效的導入手段之一?!傍f片戰爭”一課就可以先播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電影片段,以一種直觀而形象的方式把學生引入新課。通過影視資料,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等,還可以啟發學生思考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即林則徐“虎門銷煙”只是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進一步探究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以及這場戰爭的結果和影響。講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可先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電影片段,學生的激憤之情溢于言表,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教師在此基礎上充滿激情地進一步總結,會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運用多媒體影像導入時要注意不能喧賓奪主,影像播放的時間不宜過長,播放的內容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三、詩詞導入法
詩詞語言精練、生動、優美,尤其受到初中學生的喜愛。利用集中反映歷史事件發生背景和時代特征的詩詞導入新課,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還能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教學“元朝的統治”一節時,課堂伊始,筆者就用配樂詩朗誦起文天祥《過零丁洋》。文天祥為抗擊元軍而率南宋軍民英勇奮斗的一幕幕場景,仿佛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文天祥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又使孩子們為之欽佩。特別是當學生聽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一起跟著朗誦起來。在這種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氣氛十分活躍,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課中了解文天祥所處的時代背景。
四、以小見大,運用個案導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課堂導入的實效性就是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親身體驗過去的歷史。在初中歷史教材中一些內容就可以運用以小見大的個案導入。如在上“社會生活的變化”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設想明末清初自己從家鄉到上海游玩的經歷來導入,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從家鄉到上海”可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可用什么通信工具聯絡、到上海后的所見所聞等,讓學生從衣、食、住、行幾方面構建起本課的知識體系,親身感受工業革命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動腦習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五、影視資源教學導入法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通常是通過板書或者口述方式來教學,知識會相對枯燥,從而影響到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歷史影視資料不斷豐富,這些資料將聲音、圖像和歷史知識進行了有效綜合,能夠在教學中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激發初中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在新的課程標準體系下,初中歷史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情感以及認知能力同樣極為重要,如果將歷史影視資料引入其中,就能夠讓這些情感的培養更加具象化。比如初一歷史課程大多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史,這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四羊方尊以及古代的四大發明等視頻資料,從而增強學生對祖先智慧的尊敬,激勵后輩不斷超越前賢。
六、時事性導入,最大實際強化生活質感
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時事,給學生營造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從而增強學生興趣。當然,這里的時事不僅是指國家大事、世界發展,還包括與學生有關的周邊的生活小事、瑣事,給學生營造一種親切感,從而最大限度消除學生的厭倦心理。
比如,針對“百花齊放”這一課內容教學,教師就可以從2014年的仁川亞運會導入,向學生介紹在這次亞運會中取得的金牌、獎牌數量以及名次,讓學生感受我國體育取得的偉大成就,接著教師話鋒一轉,用“然而”進行轉折,講述我國才成立的時候體育發展道路。針對“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一課,教師就可以從“三大件”進行導入,讓學生明白在不同時期“三大件”分別指什么,從而讓學生明白社會生活的變化對群眾生活的影響,“除此之外,你發現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發生顯著變化的?”這樣一來,學生不僅理解了文本內容,還有生活質感,讓學生把視野帶到了生活之中。
在初中歷史課程中,讓學生帶有學習熱情、積極的思考老師課上講解的各個知識點,離不開歷史課上老師的引入式教學,讓學生在課上的注意力時刻處在興奮期,利用課上的時間高效率地掌握歷史知識,是現在初中歷史教學課程的重要課題。使學生愛上學歷史,自主地探索歷史知識,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思想、情感、價值觀,這是初中歷史課程存在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袁浩.關于初中歷史課堂導入教學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5(7):42.
[2]郭智勇.試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法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4(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