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蘭
【摘? ? 要】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從小養成正直的品行、禮貌的行為,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生品格、素質的形成主要就是在小學階段,而語文學科又非常適合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如果教育恰當,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滲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14
近年來的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也是德育教育興起的原因,教師的教學不應再是只注重成績而忽略品德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取得好成績固然重要,不過養成良好的品行對于他們的人生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習生涯中最漫長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會培養出自己的基本性格、價值觀與思維方式,如果學生沒有接受合適的德育教育可能會使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涯或是生活中品行不端或是學風不正,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德育教育。語文學科作為學生的啟蒙學科之一,有著先天的優勢能夠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把德育教育穿插在自己的教學安排中。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良好的素質與品行不是簡單的事,不過德育教育或多或少能對學生有一些影響,我們要培養的不是只會讀書的學習機器,而是有著良好品格的學生,有的學生也許成績不是十分優秀,不過可以用良好的品行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必須要有計劃且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實施,這樣才能有效率并且事半功倍。本文將會重點討論為什么語文教學適合德育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實施措施等內容。
一、為什么語文學科適合德育教育
語文不僅僅是讓學生認識生詞和積累古詩詞,語文學科的特點就是用每一篇課文來告訴學生一些道理和觀念,比如說《坐井觀天》這篇課文就是告訴學生不要用狹窄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不能像課文中的青蛙一樣認為這個世界就是自己所看到的大小。這也反映出了一個事實,就是語文課更多的是在告訴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形成正確的觀念,學生在讀課文和聽教師講解的時候,自己內心其實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會逐漸形成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由此可見,語文教學過程中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和思想,所以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會是十分有效的,不用專門給學生上德育教育,只需要把德育教育的觀點放在語文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如同理解《坐井觀天》中的道理一樣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每當學生復習課文的時候就會記起自己所學到的德育知識,久而久之,德育教育的成果就會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另外,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他們都十分單純,所以這時的德育教育也最有效果,如果學生都有比較完全的行為思想,做事情也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反而不容易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多數學生雖然貪玩,但他們的思想單純,對教師的要求也會比較自覺地遵守,而且六年的學習時間也給了教師足夠充足的時間來對學生進行完整的德育教育。因為大多數習慣一旦從小養成后就很難改掉,所以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也能持有這些優秀的素質。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師能理解清楚德育教育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既然是在教學中滲透,那就說明德育教育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包含在學生的學習內容之中并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方向。教師可以通過與課文結合的方法來進行德育滲透,以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為例,這是一篇兒童詩歌,主要描寫了雷鋒樂于助人的形象,是一篇非常適合進行德育教育的文章。眾所周知,雷鋒身上有許多優秀的品格,當教師在講授這篇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回答自己是否知道雷鋒是誰,他因為什么而出名,這是為了進入正題,也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在講述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補充一些雷鋒的事跡,讓學生了解到雷鋒的為人,這也能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如果學生不知道雷鋒是誰就去讀課文的話就會很迷茫,他們就不能理解課文中所說的“抱著迷路的孩子”、“背著年邁的大娘”是什么意思。只有初步了解雷鋒是誰才會知道原來他在幫助這些人,學生才會自然知道他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在講課的過程中還要告訴學生為什么雷鋒會做這些事情,為什么會無私奉獻,要讓學生樹立起善良、正確的價值觀。小學階段的課文內容都比較簡單,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學生最重要的是學習到課文中人物的精神內涵,要讓他們以雷鋒這樣的人物為榜樣,在學習競爭之余也要爭相做好事,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發表自己如果是雷鋒會做哪些事情的看法,加深他們的德育教育。
三、德育滲透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切不可操之過急,要讓學生慢慢適應。如果一開始就告訴學生他們必須怎樣做才能養成良好的品行就會遭到學生的反感與抵觸,畢竟學生都不喜歡被強迫著做事,所以不要太過于注重教學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德育教育是有關于學生身心方面的,而身心方面的教育尤其應該遵循一定的步驟,就如同給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一樣,要讓學生感到舒適而不是厭惡。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是一樣的,如果過于注重教學速度,讓學生盡可能快地學會一篇課文那么學生就不會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太深刻的印象,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就是刻板地完成每天的任務,這樣的話學生自然也不會把德育教育放在心上。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也需要有耐心,為了讓學生理解,有的時候就需要多講幾遍。而且要在講授課文的同時進行德育教育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課文,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品格,這看起來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在實際執行上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在這個時候就要抓住“滲透”二字,德育教育是滲透進語文教學中的,也就是說教師要想辦法在教案的規劃設計上就把德育教育與課文內容相融合,最好能用課文來引出德育教育,這樣可以讓教學工作輕松很多,所以要在上課前做好相關工作。
四、結束語
德育教育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而語文教學對于德育教育來說尤為重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安排。
參考文獻
[1]曹建華.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淺談[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2]王艷春.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中國培訓,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