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祥
【摘? ?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兩個大的方面。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從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兩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的分析,制定正確的教學計劃。以下我就針對初中英語教學展開探究,談談新時期,我們如何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高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 核心素養?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21
眾所周知,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不僅是在國家層面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諸多方面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并且在個人發展層面的行業交流、旅游等方面的對外交往范圍和頻次也逐步增加。而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交流的最大障礙就是語言,所以對外交往中尋找一門相對使用人數多、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的語言是我國實現改革開放政策的基礎工作之一。而不論是從歷史發展因素的影響考量,還是從全世界經濟發展影響力角度來看,英語會是從過去到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在世界范圍內普及最廣泛的語言。自20世紀70年代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我們就充分意識到英語對于我國未來對外交流與發展的作用,所以重視對英語人才的培養。英語也就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出現在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時至今日一直和語文、數學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當然作為一門外語,英語的語言體系和使用方式同我們的母語漢語有著非常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所帶來的最直接表現就是教學認知上的不全面,進而導致教學模式的不契合,從而在應試教育階段“積弊成疾”,教學效率持續走低。直至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之后,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出現才迎來教學成效的明顯提升。
從學科本質特性來看,英語和語文都屬于語言和文學相結合的學科,實際教學中涉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內容。但是在我國的教學環境下,英語和語文的教學又存在更多的客觀差異性。一方面是英語缺乏先天的語言環境,學生在語言思維和語言練習方面缺乏基礎,學習效果也就相對低下;而另一方面則是從教學來說,應試階段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素質教育階段我們即使將教學目標扳回正軌,但是從整個英語未來應用大環境來看,初中教育階段依舊將教學的重點定位在語言而非文學部分。以下我就結合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談談我關于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呈現高質量教學內容
作為外語學科,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本身就缺乏先天的語言環境和知識積淀,即使是初中階段,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學習上學生也具有較強的依賴性。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先從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入手,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高質量。
首先,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秉承“教學不分家”的理念,在整個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斷地實現自我學習和提升。一方面,我們要深入鉆研教學標準的各項要求,吃透教學標準、摸清教學范圍,從英語教材內容入手,明確各階段的教學總目標,并針對性制訂總的教學計劃,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其細分到每節課、每個章節,使得教學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以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為目標,目光放長遠,針對英語這門語言,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去提升自身的素養,同時掌握更多實用性英語知識和案例,從而保證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英語作為語言學科的實用性特征。
其次,在教學中我們還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會換位思考,研究學生需要,從而在知識呈現方式上進行創新。對于初中生來說,正處在半成熟、半幼稚時期,思想上急需得到認同和肯定,希望被尊重,被當成成年人看待,而在學習上卻缺乏厚實的基礎和學習能力。所以針對這一特性,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在理解學生心理的同時將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完美契合,在備課過程中不斷打磨,為課堂教學實踐奠定基礎。
二、營造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
初中英語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素養,但是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一個最尷尬的問題就是缺乏對應的語言環境,學生的語言練習、思維構建往往集中依托于課堂和課下專門化的英語活動,所以在這兩方面盡可能營造全英語的氛圍和環境,從而高效構建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體系。
首先,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先從自身開始堅持全英語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地選擇學生學過的單詞和語法進行表達,尤其是當堂學習的新單詞和新語法通過教學中教師的不斷重復運用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當然對于表達中的一些生詞,我們可以輔助給出漢語解釋,從而逐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總之,通過全英語的教學輸出,給學生營造一個對應的語言環境,同時注重情緒的活躍性、語言的幽默性,從而激發學生的交流興趣和勇氣。
其次,課堂教學之外,我們盡可能地通過構建“英語角”的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練習環境。如利用英語自習課,結合活動課等,在固定的時間范圍形成“英語角”,一開始可以進行主題探討,如分享生活中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有得說,有興趣說,然后逐步發展為自由交流,這種不受限制的說話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而全英語的氛圍也有利于在交流中塑造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
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塑造學生的英語能力
學校教育中各學科教學時間有限,我們需要結合學科特性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合適英語的教學模式,從而最高效地塑造學生的英語能力。首先,針對英語語言特性,我在教學過程中優先選擇探究式教學模式。本身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法和單詞基礎,探究式教學更多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獨立思考,結合小組探究進行的交流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其次,初中階段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所以不能僅僅依賴于課堂上的高效學習,還要實現課上課下的連接。針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通過布置課下作業或探究活動的方式,通過答題作業、視頻作業、活動作業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的課下英語練習更傾向于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運動能力。
綜合來看,我們在素質教育教學過程中所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是基于英語這門學科的要求和課程目標,重點針對語言特性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另外從學生日常學習能力的構建出發,結合英語學習特性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針對單詞語法使用的英語思維。所以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從提升教師素養出發,為提升內容質量,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奠定基礎,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和課下引導。
參考文獻
[1]王月香.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17(7).
[2]章熙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