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 要】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教師對于語文教學語言與方式的運用,對實現語文教學的初衷是至關重要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使用規范、優美、準確的教學用語,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興致盎然地接受語言知識,從而讓語文教學煥發最美的生命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 教學語言?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92
語文是小學教育階段中的重點學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有重大意義,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關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和互動,采取創造性的建議策略和教學手段,給予學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和環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通過教學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解答疑惑,而學生則借助教師的教學語言,對知識進行理解與接受。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運用,對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現代的小學語文教材所囊括的知識與內容也愈加廣泛、深刻。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語文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也就愈加嚴格。在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多種多樣的教學內容中,許多內容都存在一定的深度內涵,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小學生很難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真正的理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的引導過程中,要用豐富的語言能力吸引學生,引導他們對這些內容進行一些比較深層次的理解,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使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二、加深對教學語言規范性與科學性的理解
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的開始時,就讓學生對語言規范的重要性進行明確的認識。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因此,教學語言的使用必須具有規范性,不可以將帶有錯誤的語言傳輸給學生。比如,一些帶有當地口音的教師,經常在不經意間將錯誤的發音傳遞給學生,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語法結構的理解,甚至影響學生的拼音學習,導致學生無法正確使用字典。因此,在進行實際的語文教學時,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用語規范性,培養學生的規范用語習慣。此外,還應注重加強語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即對詞語、句子的含義進行正確的理解,在向學生傳輸知識時,可以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含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點評時,必須正確地運用語言,使學生可以接收到正確的信息,減少師生間誤解的產生。
三、研究學生需求,改進教學語言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否能被學生輕易地接受,從教學結果中探究教學語言的作用,結合學生的意見及早更正自己的不足之處,繼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素質,部分教師在課下會有不當的語言行為,易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嚴于律己,樹立好榜樣,不要讓學生在思想上對教師的認識有偏差,為教師團體及學校帶來正面的影響。
四、教學語言具有目標性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還具備目標性這個特點,它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同學們展開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建立一個科學的規劃,將那些學生難以理解、無法弄懂的語文課程難點給予學生多次講解與提示,讓他們能夠牢記這些知識,讓他們學好語文,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幫助。教師的語言教學能夠讓小學生清楚語言的魅力,竭盡所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辨別水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帶著目的性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簡化語文教學的相關步驟,給語文老師的教學降低了難度,進一步提升老師的語文教學水平。
五、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生動性
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小學階段的語言教學環境在不斷豐富,對語文教學的生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小學生處于對世界探索的階段,其性格都比較生動活潑,而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的設計正是為了貼近學生的性格特點,對教材的趣味性設計十分重視。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生動形象地將教材的原意表達出來,傳達給學生,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產生與眾不同的教學體驗。語文是一門藝術性較強的學科,例如,教材中會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將語言更加形象化,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語文課堂藝術性的氛圍,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十分有利。
六、實現教學語言的可接受性
小學階段的教學不僅涉及有課文知識的傳授,還包含有行為等多種教學形式。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于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在這一階段中的教學還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殊性,教師需積極采用兒童化的語言形式進行授課,并且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對于較復雜的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耐心以及積極性,主要原因在于其認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存在顯著的不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環節中需切實考慮到學生的現實情形,對該年齡段的學生心理以及個性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探究。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要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得以增強。就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可采用簡單、趣味性、易懂的簡單句式進行表達。相應的對高年級學生而言,便可采用較為復雜的句式進行授課,鼓勵學生加強理解,將復雜句式合理劃分為簡單句式。
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老師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好奇心,重視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有效發揮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通過教學語言的情感和藝術性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和表達習慣。并且,老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鄭鳳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考試周刊,2018(11).
[2]冉海生.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文學教育(中),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