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麗
摘 要: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不斷錘煉教學語言,提高語言修養,那么,教師如何錘煉語言呢?一是精挑細選,使之具備科學性。二是精雕細琢,使之體現藝術性。還要豐富學識,加強語言實踐,這樣才能為教學語言插上飛翔的翅膀,使之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關鍵詞: 教學語言 科學性 藝術性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老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边@句話精辟地道出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教學語言是表達思維的形式,又是啟發學生、影響學生的重要手段,語言技巧的差異,將對教學效果有多方面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嚴謹的語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語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語言使人振奮,形象的語言使人清晰。確實如此,語言是一切思想的外衣,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教師在課堂中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語言的精彩與否。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知識水平相仿,教學內容相同,但教學效果卻迥然不同。一者情趣橫生,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一者平板乏味,課堂沉悶窒息,學生昏昏欲睡。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雖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教師的語言修養、運用語言的能力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有良好的語言修養的教師說起話來,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聲聲悅耳,從語言和音質上就技高一籌,這樣的課怎能不情趣橫生呢?相反,一個教師語言干癟、索然無味,說話隨意、啰唆,聽了自然令人昏昏欲睡。工作中,總有一些老師抱怨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不能一味地怪學生,教師應該找找自身的原因。著名的于漪老師曾說:“語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如果我們的語言還粘不住學生,就說明我們的“蜜”還不夠甜。如果每一名教師都能認識到教師語言的重要性,并不斷加以錘煉,在課堂中以鮮明、和諧的語言節奏,準確、優美的語句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魅力,那么,這樣的課堂,該是一種怎樣的風景呢?因此,教師要不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具有良好的語言修養,在教學中用精湛的語言變無趣為有趣,變無聲為有聲,變無形為有形。那么,教師如何錘煉語言,為之插上飛翔的翅膀呢?
一、精挑細選,使之具備科學性
首先,語言要準確無誤。教師的語言要使學生信服,就要講究科學性,準確無誤。我們祖國的語言豐富多彩,奧妙無窮,有時一字之差,有時次序變化一下,意思就會截然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挑細選,斟詞酌句,不能有絲毫疏忽。
其次,語言要通俗簡明。教師語言是口頭語,作用于人的聽覺,因而,通俗易懂更重要。教師首先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善于融會貫通,才能深入淺出,講到精要處,說到點子上,讓學生明白易懂。另外,還要注意遣詞造句,盡量選用通俗易懂的詞語,少用晦澀難懂的詞語,句式也盡量簡短。
再次,語言要清楚明白。用清楚明白的語言傳授知識,啟發思維是教學的基本條件之一,含含糊糊,閃爍其詞,學生就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說話要嚴謹,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怎樣開頭,怎樣過渡,怎樣結尾都要再三琢磨,一層意思扣住一層意思。語言只有具備了邏輯性,才能清楚明白,才能有說服力。
另外,教師上課時應該講普通話,切忌摻雜方言,語速要中等,吐字要清晰,聲音要響亮。
二、精雕細琢,使之體現藝術性
教師課堂用語雖屬日常用語,但不同于大白話,應該是加工過的口頭語言。教學用語里既要有人們群眾經過錘煉的活潑的口語,又要有優美精辟的書面語言,才能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語言環境中。語言貧乏,干癟無味,平淡如水,啰唆重復是教師口語之大忌。翻來覆去用那幾個詞,說來說去是那幾個句式,重復來重復去,總覺得意思沒能充分表達。這種情況實質上是受到個人學識與語言素養的制約,表現在語言上就貧乏、干癟、平淡,可聽性差。教師作為文化人,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播者,理應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知識的清泉滋養自己,不斷地積累詞匯,豐富語言,先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
那么,如何讓自己的語言具有藝術性呢?首先,教師要掌握大量詞匯,善于使用一些優美的詞語,如成語、俗語等。漢語的詞匯豐富如海洋,平時要廣為采擷,認真儲存,教學時才可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大增語言的風采。
需要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句式要富于變化,語言才能形象生動。善于運用語言的作家十分注意語言的形象性,教師的語言雖不同于作家的文學語言,但要悅學生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非講究生動形象不可。善于使用各種修辭,再巧妙借助句式的變化,語言的閘門一打開,伴隨語言的知識就會如清泉汩汩地流入學生的心田。
語言要風趣,寓于幽默感。教師不應該板住面孔,如果善于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語言幽默風趣,就能創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輕松地學,愉快地學。
另外,還要掌握說話的節奏,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才能牽動學生思緒。
教學語言要做到優美生動、文采飛揚,除了知識素養、語言技巧外,還必須傾注充沛、真摯的感情。只有對所教學科、所教對象充滿深情,教學語言才能充分彰顯生命力,熠熠生輝,使學生產生共鳴。
語言的錘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依靠長期的積累與實踐。不僅需要多閱讀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并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讀物,豐富學識,還要加強語言實踐,平時多鍛煉,教學時注意反饋調整,經??偨Y經驗教訓,揚長避短,持之以恒,才能為教學語言插上飛翔的翅膀,使之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參考文獻:
[1]方國才,主編.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3.
[2]于漪,主編.于漪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
[3]趙國忠,主編.教師最需要什么.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