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關于文獻計量學,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隨著時間的推移,1969年英國著名的情報學家A.普里查德提出了“文獻計量”這一名詞,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業界的肯定,文獻計量學就此產生。文章先介紹文獻計量學的特點,再分析文獻計量學方法體系,最后論述具體應用措施,體現出文獻計量學的價值。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圖書情報領域;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3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獻計量學方法是對文獻和文獻工作進行定量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數學語言,將存在的規律通過數學公式和圖形表現出來,對文題陳述和計算都是用的數學符號,給實際工作開展提供了便利,具有深刻描述性能和高度概括能力。將文獻計量法應用在圖書情報領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加強研究,獲得更多成果。
1 文獻計量學的特點
定量性是文獻計量學的根本特點,在進行研究的時候,必須要將對象量化,才能獲取準確數據信息,通過分析總結出文獻情報的規律。文獻計量學的發展離不開數學、統計學、文獻學理論,任何一個都是文獻計量學的必要條件,但卻不是充分條件。測量對象比較集中,文獻計量學的測量對象主要包括文獻、人、團體等,從現階段情況來看,文獻計量學只局限在著者群、雜志量、詞匯數等幾個分析單元上開展工作。文獻計量學是一種研究方法,從提出到應用到實際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建立文獻計量學方法主要分為四步,包括收集資料和理論分析、建立模型、估計參數、實際應用。只有在實際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才具有方法論的意義[1]。
2 文獻計量學方法體系
2.1 文獻統計分析法
無論哪一門學科,在進行研究的時候,方法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獻計量學也不例外。在搜集來源數據時,會用到多種統計學方法,例如多維尺度分析法、內容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圖譜分析法等,找到文獻中的數量特征和變化規律,就可以達到研究目的。對相關機構、學科、期刊文獻在一段時間內特征信息分布的統計分析,可以準確了解到文獻的增長變化、流通狀況、分布特征、利用程度,發現文獻信息中的量變規律,達到對研究對象進行評價、發展預測等目的。統計內容主要是文獻作者分布、機構分布、引文分布、主題相關分布、文獻內容單元分布等。在應用文獻統計分析法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才能發揮出有效作用。
2.2 數學模型法
數學思想在文獻計量學占據著重要地位,有著很好的實用價值。數學模型法就是運用數學理論和方法,以數學表達的形式和符號來描述研究對象中各種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這種方法常用于文獻計量學理論研究中,效果非常好,包括布拉德福定律期刊等級模型、齊普夫定律頻率模型、洛特卡定律倒平方模型、文獻增長與老化的數學模型等。在文獻計量學的發展過程中,數學模型方法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讓文獻計量學取得了豐碩成果。在研究中,要有效運用數學模型法,對復雜的關系進行簡化,梳理出清晰的邏輯,為研究提供便利,意識到數學模型法在文獻計量學中的重要作用,在不斷改善中趨于完善,這對于開展研究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2]。
2.3 引文分析方法
引文分析方法是有效應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開展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動,對科學期刊、論文、著者等分析對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現象進行分析,可以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種信息計量研究方法。從學科發展的規律來看,文獻之間相互引用是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必然性。在文獻引用過程中,會有知識轉移痕跡,這是引文分析方法建立的理論基礎。引文分析研究方法主要由引文分析工具、引文分析流程、引文分析指標等要素構成,每個部分都發揮著有效作用,保證分析的順利開展。引文分析法主要是對引文的年代、類型、數量、語種、國別等方面進行分析,掌握學科發展的前沿,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有效預測。
2.4 計算機輔助文獻計量分析法
這種分析方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一般是面向特定的課題,有效運用計算機系統,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模擬以及推理,最終給出統計分析結果。計算機輔助信息計量分析法需要經過數據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三個步驟,利用計算機對某一課題進行文獻計量分析,收集的數據非常全面、準確,數據整理速度較快,而且最終結果可信度較高。在進行文獻計量分析時,除了用EXCEL統計軟件對所搜集數據進行多元相關統計分析計算、原始數據與曲線模型的擬合、引文分析方法中引用耦合的統計分析等。還可以借助多種可視化數據分析平臺,利用類團關系圖、戰略坐標圖、共現網絡圖等知識圖譜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
3 文獻計量學在圖書情報領域的具體應用
3.1 在核心期刊測定方面的應用
對于核心期刊的研究和測定,在文獻計量學中的應用是最早的,在發展中已經趨于成熟。對期刊質量進行研究和評價,確定核心期刊的范圍,對于獲得高密度的情報源,對期刊內容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核心期刊測定最常用的就是文獻計量學方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方法體系。為了提高核心期刊測定的準確性,出現了將幾種單因素測定法取長補短結合運用的綜合評價法,實際應用效果明顯改善。在發展過程中,在處理具體問題的時候,可以采用加權平均數法、模糊數學法、灰色關聯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可以保證計算結果的準
確性。
3.2 在把握學科熱點研究、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中的應用
文獻計量是建立在文獻事實的基礎之上,可以產生更多新的理論,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學科發展的方向。對文獻或者引文的統計和分析,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文獻計量學在學科現狀熱點分析、學科動態研究和預測學科發展方面應用非常廣泛。部分研究者用引文分析法,通過統計引文量按頻次、年代、文獻類型、學科或者主題的分布等,對學科的交叉、滲透、成熟、老化等趨勢進行研究。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引文分析的可視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結果會直觀地展現出來,引文的可視化分析綜合了共引、文獻耦合等引文分析方法,找到作者間、期刊間、機構間、關鍵詞間的相互關系[3]。
3.3 在科學評價中的應用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科研評價都采用同行評議的評價方法,以定性為主的評價方法有其優越性,但是也有明顯主觀性和隨意性,要合理去看待。文獻是科研活動的存在形式,是科研成果的固化,貫穿于整個科研過程中,文獻的數量和質量可以有效反映出科研水平。所以,將文獻計量學方法運用在科研評價中,是進行定量評價的新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獻計量方法在科研評價中的應用,經歷了從專家評議的定性評價到以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發展過程。總體上來看,文獻計量學對科學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科評價、期刊評價、學術團體、個人評價、機構評價等方面。在科學評價中,對科學文獻信息進行整理和收集,選擇合適的評價指標,采取科學的評價方法,建立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
3.4 文獻計量學的綜合應用
用文獻計量學的理論和方法展開應用研究,可以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文獻計量學發展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文獻計量學在已經應用的領域中需要改進,才能獲得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還需要開拓新領域,例如圖書情報系統管理、館藏定量分析、圖書選購、圖書流通、圖書情報系統分析、用戶行為等方面。文獻計量學應用在情報檢索方面,對詞頻分布進行深入研究,改進自動標引與分類技術,可以實現對情報檢索系統的完善,定量評價檢索效果,提高文獻的利用率。國內很多學者對文獻計量學展開研究,并且取得了重要理論成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文獻計量學進行深入探討,將其應用在圖書情報領域可以取得良好成效。研究發現,文獻計量學在圖書情報領域的運用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研究領域集中、研究視野廣闊、研究方法多樣、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等。文獻計量學要不斷發展,對實際工作進行指導,科學合理地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 安源,張玲.文獻計量學在我國圖書情報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綜述磁[J].圖書館,2017(5):63-68.
[2] 章晨焱,倪昕曄,賈中芝,等.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及在國內醫學領域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9,19(7):1000-1002.
[3] 王大盈.文獻計量學的高校圖書館科研情報服務研究[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8(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