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浩江
摘 要:風力發電企業實現自身管理目標的關鍵在于保證安全生產,文章據此分析了風力發電安全管理系統及評估反饋體系的構建模式,指出了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的應急預案等措施,以保證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為風力發電企業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風電;安全生產;管理;創新模式
1 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性
風力發電工程運行的基礎在于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實現安全生產管理,包括電力工作人員的安全以及普通居民的人身安全等,之后在此基礎上降低風力發電成本,節省管理費用。同時,實現風力發電安全管理還可以保證發電過程的秩序性,電力人員可以精細化管理每個運行環節,準確度量發電工程的人員配備及資源消耗情況,節省人力、物力及財力。由此看出,采用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可以節省資源與材料,避免環境污染,實現生態發展。
2 風電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風電安全生產工作得到了廣泛重視,但發電事故的發生概率依然較大,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具體而言,風電安全管理過程中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2.1 風力發電廠安全管理基礎薄弱
受工藝技術及生產材料等因素影響,風力發電機組極易發生故障問題,無法保證安全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同時,風力發電場呈現出多元化的運營模式,風機數量較多且分布分散,無法實現集中管理,管理工作達不到持續高效要求。除此之外,部分風電場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專業人才,安全模式設計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這些均直接影響著風電場的運行效率[1]。
2.2 風力發電場網架結構薄弱
當前,國家對風力發電事業保持高度重視,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風力發電整體保持高速發展態勢。但電網規劃建設周期較長,部分風電并網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電網結構較為薄弱,不能實現安全生產。為了保證電網安全運行,電網低谷階段調整發電機組時,應降低風力發電出力,這便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棄風現象,嚴重影響了風力發電工程的高效進行。同時,風力發電場并未建立完善的檢修維護管理系統,電力技術水平較低,為風電安全管理工作帶來諸多局限。
2.3 風力發電場沒有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
受傳統電力行業管理模式的影響,部分風電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依然落后,無法適應風電事業的發展速度。同時,風電行業發展較晚,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與高級管理人員,技術監督、應急響應、風險評估、工作標準等方面并不完善,整體管理水平較低。
3 風電安全生產管理創新模式
3.1 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風力發電企業實現安全生產與系統管理的基礎在于建設完善的管理體系,具備長遠的發展目標,實現動態優化創新,改革現有的管理模式,調整優化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的薄弱項與不完善環節,制定持續性與連續性發展對策,確保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動態性與功能性。建設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時還應制定法制化目標,系統整合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保證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可執行性與剛性,建設高水平的系統發展目標,持續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同時,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設應充分重視基礎規章制度,保證全體工作人員均參與安全生產過程,系統學習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內容,熟悉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明確風力發電安全生產流程,使安全生產管理成為企業與員工共同追求的目標。風力發電安全管理體系建設需要各部門積極參與,在優化組織架構的基礎上整合各項資源,從而為電力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助推力。除此之外,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成后,風電企業還應嚴格執行,制定統一標準。比如,可以根據風電場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值班方式,確保生產人員具備充足的休息時間,降低工作強度,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促進風電生產工作順利進行[2]。
3.2 創建安全生產評估體系
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是科學有效的評估與及時反饋,因此風電企業還應建立可行的評估反饋機制,在系統評估、準確評價、及時反饋的基礎上,實現風力發電的生產管路目標。建設評估體系時可以采用以下兩種分析方法:風力發電安全生產故障分析法。以風力發電企業風力發電故障為切入點,分析故障產生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深入探究管理環節,針對安全隱患提出對策,從而對風力發電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深刻認知,向上送達的同時,向下反饋,再評價與再認知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的環節與部門情況,形成新的共識與管理模式,全方位提高風力發電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風力發電安全事故系統分析法。將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的每個環節看作隱患與問題,安全評估風力發電的每個管理環節,由整體角度分析故障發生的系統原因,在發電企業層面提出整改措施,全面覆蓋風力發電整個流程,保證評估與結論的全面性與科學性,提高每個主體對風力發電安全管理的反應準確度,保證安全管理質量。
3.3 強化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作為風力發電安全生產的主體,員工自身安全意識直接影響著生產質量。對此,在風電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應在日常管理環節納入員工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保證生產管理效果。風電企業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等形式實際了解企業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情況與最新發展動態,結合風電企業安全生產要求與實際管理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電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風電企業安全管理水準。同時,風電企業還應開展一系列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活動,確保員工深入了解風電安全生產管理標準,提高安全生產意識,或者可以圍繞風電生產活動開展知識競賽,組織員工排查安全生產隱患,在顯眼位置張貼安全警示標志,全面提高員工風電生產安全意識。除此之外,風電企業管理人員應具備帶頭作用,積極帶動員工學習最新的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機制,自覺維護企業的安全生產秩序,主動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充分發揮員工安全生產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4 加大安全隱患防控力度
風電場工作人員應定期檢查升壓站、箱變、風機、集電線路以及道路等場所的運行狀態,排查安全隱患,及時設定預控與應對方案。風電場安全生產中的隱患具備隱蔽性、復雜性、突發性以及潛在性等特點,排查工作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應綜合采用多種查找方法。比如,組織員工學習安全案例,尤其重點宣傳教育違反安全管理制度的事件,保證全體員工吸取經驗教訓,強化自身的安全生產意識,最大限度消除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隱患問題。對于經常發生故障問題的場所,工作人員還應頻繁進行現場勘查與檢測,明確故障發生原因,實行有效整改。之后跟蹤完善整改結果,避免再次發生此類故障問題。對于系統性隱患,風電場可以采用科學分析與查找方法,或者借鑒同行業其他企業經驗,根據以往安全事故案例推斷自身情況。同時,風電生產企業還應總結歸納已經發現的安全事故,找出發生規律,推理找出其他安全隱患。或者注重平時的調研結果,逐一分析發現隱患本質,找出根源地。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據法律法規中關于安全生產的要求,排查安全隱患,要特別重視不同隱患的發生頻率、危險程度以及引發的后果,劃分危害等級并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加強預防危害程度較小的事故,利用特殊手段重點控制危害程度較高的事故[3]。
3.5 制定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風力發電場生產條件惡劣,不具備可控性,為了降低事故風險發生概率,應重點開展應急管理工作,針對突發事件與緊急事故制定干預性設計方案,針對發電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隱患制定應急措施。在建設應急預案時應保證完整性,全面分析風電安全生產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部位以及各個主體,在最短時間內準確判斷風力發電安全生產事故,快速響應,在事故初期便形成應對措施,保證風電生產的連續性與安全性。應急預案的設定還應注重實現功能性,在最短時間內適應突發情況,在保證人身安全、設備安全、生產安全以及社會安全的基礎上調整應急預案,結合風電發電實際情況,發揮應急預案的保障功能。同時,風力發電應急預案也應突出可執行性與可預測性,結合風力發電生產實際進行動態完善,明確事故發生的客觀性與可預防性,優化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事故不良影響,獲得最大經濟效益。
3.6 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風電企業管理過程中也可以引入大數據、互聯網等科學技術,提高管理效率。比如風電企業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建立風電綜合信息化系統,完成業務處理,系統包括調度中心系統平臺、網絡系統、安全系統、決策分析系統以及報警系統等內容,可以實時采集生產數據形成地理背景監視圖,存儲分析數據。同時,用戶可以在系統中查詢所需數據信息,遠程監控風電現場,隨時掌握風電機等設備的運行情況。通過系統決策與分析功能,還可以分析歷史趨勢,了解設備使用情況,以便制定科學合理的采購與生產計劃,嚴格控制檢修成本,提高發電效率。
4 結語
當前,電力生產與供應的主要清潔能源為風力電能,這也是促進社會持續綠色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此,相關管理人員應結合風力發電實際情況找出存在的安全隱患,在技術、管理等方面優化調整,全面保證風力發電的持續性與安全性,使公眾可以更好地享受清潔、安全能源。
參考文獻
[1] 何剛,陳平.風電場事故防范與安全生產管理問題探討[J].東西南北,2020(03):141.
[2] 劉偉.風力發電場運維管理工作淺析[J].四川水利,2018(10):98-100.
[3] 張鐵龍.風力發電系統防雷技術改進分析[J].技術與市場,2020(1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