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群
摘要:對于一個學生的成長來說,小學教育發揮著重要的啟蒙作用,是他人生中接受規范教育的一個重要起點。對于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學生來說,也是如此,盡管他們由于自身存在一些缺陷有別于他人,但是他們的權利是平等的,他們都有權利接受平等的教育機會。而若要確保特殊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則需要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對此,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切入點,探討了如何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語文教學具有趣味性、童真性等特點。在傳統教學中,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理解情況。不過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如果只是關注課本知識教學,不注重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內在聯系,必然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影響,使其思維變得過于局限和狹隘。對此,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吧!
一、培養樂觀的情感,增進師生關系
好的老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師潛移默化地影響。如果學生對教師比較滿意,他們的學習欲望會變得更強烈,有利于獲得優異的成績。不過,若學生對教師產生不滿,則會導致其學習興趣下降,甚至會出現嚴重的逆反心理。這一點對于很多特殊學生來說是非常明顯的。對此,在開展特殊教育期間,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增進師生關系,盡可能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思考和引導、盡可能地以溫柔、平和的語氣進行授課,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做鋪墊。另外,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擁有一顆善良、寬容、積極的心態,唯有老師的生活充滿陽光,那么必然會讓學生變得樂觀、向上。
二、在教學中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著眼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備課環節的工作,而且也要注重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強調“教師如何做、學生如何學”,并未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過,當前則需要以“學生有哪些問題、哪些反應、哪些需求”為核心進行備課,并且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其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全面融合,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做鋪墊。對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著眼點在哪里呢?其實,從本質上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基本上包含在生活教育范疇中,其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此,我們需要以新的思維去閱讀教材、去理解教材,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提供幫助[2]。
三、教師需要形成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
根據新課改的內容來看,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將教育長期目標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一節課的評價標準并非是教師“教得有多好”、學生“學得有多好”,卻是需要通過多元化的層面進行評價,結合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評判。所以,一節課不僅要強調課本知識的講解和傳授,而且也需要關注師生在課堂中的積極表現,諸如學生受到了哪些啟示、獲得了哪些技能知識、糾正了哪些錯誤等等。對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形成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活動全面融合。
四、以教材為基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
在特殊教育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影響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例如,高年級殘障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會對低年級殘障學生的行為習慣帶來影響。由于他們具有一套相同的語言溝通模式。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學生中樹立學習榜樣,烘托出榜樣的積極影響力和輻射力。另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不少文字優美的名文名句,并且也塑造了一些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良好人物形象,他們刻苦鉆研、熱愛學習、勤奮努力,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等等。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偉大人物的崇高品質,鼓勵學生將他們當作學習榜樣。寬松、良好的課堂氛圍對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心理狀態對人際關系質量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對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為營設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努力。
五、利用家校合作增強學生心理素質
特殊教育與常規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必須結合校內校外教育方可順利地開展教學工作。對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校合作更有必要,對此,教師一定要多與家長溝通和互動。在互動期間需要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且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在家的實際表現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3]。另外,家長通過與教師的互動能夠掌握一些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于對孩子開展積極、有效的家庭教育。所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兩個重要的教學場所,一定要密切地結合在一起,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教學質量等發揮著積極作用。
六、結束語
總之,通過本文的研究和探討,我們能夠發現,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以學生的基本情況為前提,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模式、教學計劃、教學手段等都并非是固定不變的。我們需要增進師生關系、尋找心理健康教育著眼點、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促進家校合作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強學生的個體發展,讓教師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內心,使教師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豐富實踐經驗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馮青山. 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 赤子(上中旬), 2016, No.369(01):237.
[2]其其格. 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中), 2013(9):11.
[3]徐波. 如何在聾啞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 基礎教育研究, 2015, No.425(1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