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拉·胡爾曼汗
摘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實現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大勢所趨。本人在組織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受到生活教育理念的熏陶,嘗試聯系教學內容,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設計生活化的練習,驅動學生走進生活,掌握生物知識,應用生物知識,提高生物學習水平。在本文中,本人將從設定教學目標、應用教學方式和設計課后練習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實現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03年版)》中指出,在組織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注重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教師在實施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關注實踐。盡管課標要求在變化,但是實現生活化教學是不變的。因此,生物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聯系教學內容,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驅動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學習;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探究生活獲取知識;設計生活化的課后練習,幫助學生回歸生活應用所學,進而使學生在生活中提高生物學習水平。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
教學目標是教師實施高中生物教學的引導,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就有什么養活的教學行為,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效果。既然我們在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下,要實現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那么,首先要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引導生活化的教學行為。一般情況下,本人在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的時候,會遵循布盧姆的歸類系統,將生活教學理念融入到三維教學目標當中。
以“細胞中的糖類”為例,在備課環節,本人聯系知識、能力、情感內容,為學生設定了這樣的生活化目標:
知識目標:聯系生活中的糖類,分析糖類有哪些類別;糖類在人體中會產生怎樣的生理作用?脂質有哪些種類?在人體中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能力目標:回歸生活,利用網絡渠道搜集與糖尿病、肥胖癥有關的報道,自主閱讀,分析與生物的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經過這節課的學習,能意識到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積累健康生活的方法;在參與生活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應用,感知生物的應用價值。
受到如此生活化的學習目標的驅動,學生們不僅可以把握這節課的學習要點,還可以自主地回歸生活,探尋所學。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設定了生活化的高中生物教學目標之后,教師接下來要做的是以課堂為載體,實現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有著明顯的差別,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靈活地應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通過廣大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探究,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驅動學生學習。一般情況下,本人在組織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會為學生呈現生活化素材,創設生活化情境,同時提出探究問題,驅動學生回歸生活,探索生物。
以“分子與細胞物質跨膜運輸”為例,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本人首先利用聯系該內容與生活的關系,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了生活中常見的腌黃瓜的畫面。在直觀畫面的觀看中,學生們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同時發現,黃瓜在被腌制一段時間之后,體積會慢慢地變小。根據觀察到的現象,不少學生自主地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黃瓜的體積會變小呢?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我指導聯系書本知識對生活現象進行分析,從而透過現象探尋到有價值的生物知識。如此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經過自主探究,獲取有價值的生物知識,還可以建立生物與生活的關系,為自主在生活中應用生物知識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后作業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是貫穿于生物教學始終的。在課前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目標,旨在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生活化的學習;在課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生活現象探索生物知識。接下來,教師需要立足課堂所講授的內容,打破傳統以練習冊為主的練習方式,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作業,驅動學生對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生物的應用價值,同時提升生物應用能力。
以“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為例,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可以建立對糖類和脂質的認知。立足學生的學習所得,我在課后為學生設計了調查每個人每天需要多少的糖類、脂質的任務,驅動學生回歸生活,并據此制定科學的膳食搭配。如此練習設計,不僅滿足了減負要求,還使學生實現了學用結合。
總之,在實施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在生物課程標準要求的指導下,探索生物與生活的關系,并據此,聯系教學內容,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設計生活化的課后練習,驅動學生切身體驗生活,探索生物知識,應用學習所得,從而提升生物學習質量,促進生物教學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興平.堅持生活化理念,提高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J].華夏教師,2018(32):66-67.
[2]周培培.基于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學生物教學,2018(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