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珍
摘要:目前,小學生接受的新鮮事物越來越多,對趣味性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研究趣味化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舉措。小學語文以識字、閱讀和寫作教學為主,趣味化的教學方法需要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習語文不僅有助于學生靈活地進行交流,還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提升學生的個人氣質有重要的影響。不過,文字具有抽象性,小學生的思考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倘若教師一直以自我為中心,運用語言輔之板書為學生授課,則不僅會降低語文教學的趣味性,還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對此,教師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研究趣味化的教學方法,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關于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從“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組織游戲,吸引參與”、“以讀促寫,讀寫提升”、“拓展延伸,滲透文化”? 四點進行闡述。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輕松地課堂會放松學生的情緒,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互動過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對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應用視頻、圖片、動畫等形式,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或者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更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使學生直觀的感知語文學科的趣味性。
比如:在執教《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筆者首先應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有關這個故事的動漫作品,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印象。其次,要求學生閱讀文本,并回答問題:1.小蝌蚪找媽媽的動機是什么?2.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錯認了幾個對象?3.小蝌蚪最終找到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在完成問題后,學生已經對文章有了比較深的認知,然后再創設表演情境,要求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以及青蛙媽媽看到自己“孩子”的心情。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上課過程,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
二、組織游戲,吸引參與
游戲具有娛樂和開發智力的雙重屬性,小學生喜歡各種各樣的游戲,假如教師能夠將游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則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上課的快樂,還能提高語文課堂的授課效果。不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教師還應強調好規則和課堂紀律,以避免造成課堂混亂或是脫離教學目標的問題。
寫作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傳統的寫作教學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一提到寫作就犯難。對此,筆者根據綜藝節目,設計了故事接龍游戲,組織學生一起創編故事,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也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假如,筆者設計的故事主題是《校園生活》,然后七八人一組的學生,需要自由分配站位,第一個學生開頭,最后一人結尾,中間學生需要負責故事情節的創編,這十分考察學生的臨場反應能力,對于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迅速地想出寫作思路,構建寫作結構和情節有重要的幫助。
三、以讀促寫,讀寫提升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二者具有非常緊密的關系,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也可以總結寫作方法,通過寫作,學生能夠得知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閱讀對豐富自我的意義。一直以來,很多語文教師采取著閱讀與寫作相分離的方式,這不僅無法使學生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聯系,還會影響語文教學效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懂得根據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幫助學生分析寫作的技巧,積累閱讀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這樣既能夠深化閱讀教學,又能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綜合提升。
仿寫、續寫、改寫、寫讀后感等都是以讀促寫的具體方法,在執教過程中,教師要懂得結合具體內容選擇適當的方法,增強以讀促寫教學效果。比如: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寫文章以四季為敘述時間的結構,使學生學習寫作技巧;在執教《窮人》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續寫桑娜一家收養西蒙遺孤后的生活,考察學生的想象創編能力;在執教《七步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歷史事件以及古詩情節,將文章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敘述,改寫為現代文,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并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在執教《落花生》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以《讀落花生有感》為題,寫一篇作文。這樣做,都能有效的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讀寫能力。
四、拓展延伸,滲透文化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德育為先,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懂得滲透德育知識,以培養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語文是我國國語,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解鎖和學習,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在教學的同時,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將我國的傳統文化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滲透給學生,這樣既能夠使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又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謙虛克制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在執教《陶罐和鐵罐》這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回答哪些地方體現了陶罐的謙虛克制,哪些地方又體現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通過這種方式倡導學生學習陶罐謙虛、懂理、克己的品質。之后,再組織學生探討在生活中遇見過哪些諸如陶罐品格的人或現象,他們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這時,學生需要結合生活談談具體情形,這樣能夠啟發學生觀察生活,并使學生以后做一個像陶罐一樣的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升華教學主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素養。
結束語:
小學生年齡小,對學習的認知不明確,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至于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兩方面進行考慮,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使學生在參與中感知語文學習的快樂,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語文內容充滿興趣,并提高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參考文獻:
[1]段明月.趣味教學,注重改革——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10):119.
[2]李潤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61-62.
[3]趙素娜.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2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