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財
摘 要:當今時代信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時刻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方面。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也應積極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注重其與閱讀教學的整合,以豐富教學資源、活躍課堂氛圍、拓展教學時空、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此,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及思考,參考相關專家學者的意見,主要從思想認知、教師及學生信息素養和能力的提升、信息網絡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等方面就信息網絡環境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信息網絡環境;提升建議
教育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載體和工具,且需要保證師生能夠有效利用相關載體和工具而不是被其所累。進入新時代,信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深刻地影響著包括教育教學在內的各領域各行業,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也因之發生著巨大的改變,一方面其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讓學習、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更富效率,為個體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巨大的機遇,也為社會創造了更多地財富,但與此同時,信息網絡技術也沖擊著各個領域和行業,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從長遠來看,我們更應該把握住這種機遇,而不是因噎廢食。筆者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也深切感受到信息網絡技術為語文教學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本文主要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升信息網絡環境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從不同層面進行了思考,具體分析如下:
一、重視信息網絡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就筆者所在地區中學生閱讀情況而言,整體表現欠佳,如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積極性不高,閱讀面很窄,絕大多數學生的閱讀范圍基本僅限于課本和習題資料;課外閱讀書籍質量偏低,更傾向于各種網絡小說,對經典名著的了解程度很低。就其原因,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是來自于信息網絡的沖擊,較之于文本閱讀,學生更癡迷于手機和網絡中的游戲、電影、電視劇和各種明星八卦娛樂新聞,因為其在音視方面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體驗能在更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面對這一狀況,部分學校、老師和家長選擇了一刀切的切斷模式,即嚴禁學生使用手機以斷絕其與網絡的聯系,而事實上,這種切斷只是一時的,筆者認為,我們更需要的是引導學生去利用信息網絡技術,而非一廂情愿的希望人為的屏蔽這種聯系。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去做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注重發揮信息網絡技術的優勢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如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快捷便利的搜尋整合豐富的閱讀材料,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閱讀材料,配合其視聽效果,創造良好的閱讀情境,以拓展閱讀教學的時空,拓寬學生的眼界和視野。
二、注重提升教師自身信息素養及能力
正所謂言傳身教,要發揮信息網絡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優勢,并引導學生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首先需要中學語文教師自身了解信息網絡技術、善用信息網絡技術。這種了解一方面是上文提及的對信息網絡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視,另一方面是對信息網絡技術本身不帶偏見的客觀全面認知。有了這種科學的了解和認知,我們才有可能去學習并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及能力。就目前而言,中學語文教師提升自我信息素養及能力的渠道比較豐富:一是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線上線下培訓,以獲取最新的理念指導和最新的技術信息,如近些年來的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等;二是虛心向本校或本地區熟練掌握應用信息技術的同行虛心求教;三是注重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大膽的嘗試使用信息網絡技術,并逐步的修正完善,如日常所用的MicrosoftOffice、WPS等最通用的辦公軟件、制作微課或思維導圖的各種系列軟件等;四是善于學習,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借助于網絡的發展和傳播的便捷性,我們能獲得比以往更多更迅速的各類信息來促使自我的成長,但前提是教師愿意去學習。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能力
教師的教只有逐步地轉化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并成為學生自身理解的知識,教學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其目標。中學語文教師在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并服務于閱讀教學的同時,還需要留意培養各位學生具備這種素養,讓學生能夠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正確搜索并具備分辨網絡閱讀資源優劣的能力,逐步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閱讀習慣。為此,教師除了告知學生一些基本的搜索途徑外,還可推薦一些優秀的語文類網站或軟件,或者根據學生當前水平有針對性的給學生布置一些不同類型和不同難度的網絡閱讀任務,以逐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能力和實現個性化的網絡閱讀教學。
四、努力實現信息網絡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有效整合
在對信息網絡技術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有了相關的認識,且師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及能力的基礎上,我們就需要努力的實現信息網絡技術與閱讀教學二者間的有效整合,為此根據日常教學實踐摸索,筆者建議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嘗試:
一是注重構建符合學情的網絡閱讀教學資源庫,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面對紛繁復雜海量般的網絡資源,即使師生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仍不免在選擇時力不從心,且需要耗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加之在知識付費時代,優質閱讀資源的獲取還需支付一定的費用,這對中學師生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鑒于此,我們可以在百度網盤、微云等網盤上將平時搜索整理選擇制作的各種閱讀資源進行分類整合存儲,并將這些資源以鏈接等形式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共享,如教師可組建釘釘或微信、QQ等形式的授課群進行資源的分享,學生亦可就閱讀中的所感所思隨時與教師或同學進行交流。除此外,筆者建議在周末或假期等學生不在校期間可通過網絡打卡形式督促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如釘釘群本身就具備打卡及實時統計等功能,或者借助其他的相關打卡軟件,無論網絡打卡形式如何,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夠長期保持。
二是注重課堂教學中對網絡閱讀資源的使用。一方面在學校條件或制度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適當安排學生去學校的微機室或圖書館的網絡閱覽室進行閱讀教學的授課活動,為此教師有必要先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閱讀任務布置,然后由教師進行示范,如在哪兒搜索、搜索什么、如何保存……當然,關于這些內容可結合信息技術課的相關內容進行,在閱讀課教學中,主要側重于閱讀層面的示范;最后再由學生自己進行操作,切實鍛煉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網絡技術的動手和實踐能力;當然就目前情況來看,囿于學校條件及課時安排等原因,無法保證所有的中學閱讀課都能采用上述方式,為此就需要提前如一周左右進行閱讀任務的安排,讓學生利用周末或在校空段時間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課堂上則側重于進行彼此間的交流和點評,而這種點評不僅需要關注搜索整理的資源本身,還應該對資源的搜索整理過程進行反思建議以實現更為理想的效果。
三是不忽視課堂之外的網絡閱讀。這種閱讀除了必要的指定性閱讀外,更多側重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當然教師在此可進行一定的引導或監督,如借用上文提及的釘釘群,讓學生以家校本等形式分享交流心得,師生予以正面或建設性的點評,形成良好的網絡閱讀氛圍。
總之,在當前信息網絡技術環境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結合具體的學情,創造性的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努力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和水平,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和鍛煉能力,讓中學生在新的時代有機會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艷麗.互聯網+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相融合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12):184
[2]楊雯霞.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閱讀模式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05):129
[3]孫萬紅.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分享[J].讀寫算,2019(28):156
[4]刁建設.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