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麟 孟國平
摘 要:“五步問題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對于不同學科等都有著廣泛的課堂建設指導意義,因此具有普適性。“五步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優勢,無論是環節設計,還是課堂開展,都具有系統性與科學性,且操作性較強,教師與學生都能很快地適應其。本文具體介紹了四種課型對“五步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情況,對不同學科等都有著廣泛的課堂建設指導意義,因此具有普適性。
關鍵詞:五步問題導學;教學模式;課型
引言:“五步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而高效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它會提出一個問題并以該問題為整堂課的闡發點,緊扣“問題預設、問題生成、問題探究、問題檢測、問題拓展”五個環節組織并完成課堂。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是結合傳統課堂中的優勢資源并整合現代課堂中的優勢資源生成的,在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下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一)“五步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框架結構
1、核心詞:五步、問題、導學。
(1)“五步”:即在該課堂教學模式中,整個教學環節由五個步驟構成,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構成這五個教學環節。由“自主學習”到“個體交流學習”再到“組內互動學習”再到“組間交流討論”再到“課堂總結,整體測評”這五個環節系統而又科學地構成了整個五步問題導學模式。
(2)“問題”:在該課堂教學模式中,問題是貫穿五個教學環節的重要內容,問題聯結了教學環節,也整合了教學資源。但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科學、合理、系統。問題的提出者既包括教師,也包括學生,而教師與學生合力解決問題,是該課程教學模式的核心與目標。問題與五個環節分別對應:問題預設——問題生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檢測。
(3)“導學”:即教師在開展教學前通過一些學案或教具對學生進行啟發,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與輔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的運用至關重要,教師需結合學校教學實際與課堂教學目標運用科學的策略開展教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等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得當可提高課堂效率。
總體而言,“五步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所有環節都是緊緊圍繞問題闡發的,“導”是其方式,“學”是其目標與結果。“問題預設”就是“導”的方式,以問題導學,其目標與結果是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課前的“問題預設”能夠為課堂開展作鋪墊,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使課堂教學在有序高效的環節中運行,保證課堂質量。
一、“問題發現生成課”課型介紹(結構化預習課)
“問題發現課”是“五部問題導學模式”的一個類型,這個類型中,“預習”作為提前預設并提出問題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特別注重。大多數學生由于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因此在自主預習時不能將教師規定的預習任務高效率地完成,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也是教師和學校需要關心的問題。提升學生的預習能力,需要在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上著力,問題發現課便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對于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問題發現課”旨在讓學生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鍛煉他們與人交往,合作團結的意識。基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問題發現課”的整個過程可具體分為以下環節:
1.創設情境,體現教學目標(5分鐘以內)
2.學生自主學習并發現問題(15分鐘左右)
3.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探究解決問題(10分鐘左右)
4.學生小組間合作解決問題(8分鐘左右)
5.完成課程目標任務,課后學習評價(5分鐘左右)
而在這整個過程中自學是最為重要的環節,自學成果整理單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與問題發現課效果的重要環節。小組是否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也是影響整節課效果的核心環節。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正確高效地引導學生,借助導學與相關教具更高效地指導學生。個流程中最多的時間是自學,形成自學成果整理單。《問題導讀-評價單》作為重要的教學借鑒守則可為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
學生自主“預習”是“問題生成課”高效開展的前提與基礎。而該教學模式開展的前提與基礎是“問題發現課”。學生只有提前對課本進行預習,才能在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游刃有余。而小組生成問題并解決問題是該課程教學模式的目標與核心任務。
顯然,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的核心環節與最終目標都是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問題發現課”上發現的問題相對基礎與簡單,在進一步的學習與探討中,提出更深層次更具有難度的問題,是問題發現課的延續與發展。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教師與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整理后可以形成《問題生成單》,以指導下節課的教學,后文會著重討論。
二、“問題解決課”(展示)課型介紹
誠然,“問題解決課”是“五步問題導學模式”的核心目標,其在“問題發現生成課”的基礎上展開。
綜上所述,“問題解決課”的主要環節如下:1.創設情境,表明教學目標與任務(5分鐘以內)
2.學生自主學習,提出疑問(10分鐘左右)
3.學生自主學習,解決疑惑(10分鐘左右)
4.班級討論,展現成果(10分鐘左右)
5.舉一反三,鞏固學習成果(10分鐘左右)
6.總結提升,遷移訓練(5分鐘左右)
在這種課程類型中,課堂教學的目標與任務需要進一步明確,并且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生成單》便是目標與任務的紙質呈現。小組間的討論交流與展示也要科學系統,在合適的時間展示,促進學生及時跟進教師的教學動態。課堂上的隨堂訓練也要及時有效,并且具有針對性,及時鍛煉學生的遷移能力與思維水平。因此,教師要結合課本與教學需求進行隨堂訓練的預設與實施,并借助《問題訓練-評價單》這個有效教具。
三、“綜合解決課”課型介紹
“綜合解決課”也是該教學模式中重要的一種類型,其目標與任務是讓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教材、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該課程類型的目的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解決課”的整個過程包含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體現教學目標與任務(3分鐘左右)
2.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并提出問題(10分鐘左右)
3.學生合作交流討論,解決問題(10分鐘左右)
4.反復訓練,提升學生遷移能力(8分鐘左右)(使用《問題訓練-評價單》)
5.整理并歸納,形成學習成果文本展示(5分鐘左右)
在這個課程類型中,教師設計并制定《問題導讀-評價單》是課程開展的前提與基礎,在評價單的指引下,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需要共同對評價單中的預設問題進行解決。
四、“問題拓展課”(復習訓練提升)課型介紹
上述三種課程類型,是傳統教學模式與新型教學模式的結合。而在復習鞏固課中,“問題拓展課”是與五步問題解決法最契合的新型教學方法。作為該教學模式最為高級的課程類型,“問題拓展課”在前三種課程類型的基礎上生成,其目標與任務是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類比傳統的復習課,但又有高于傳統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要求,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遷移提升,顯然,這個新型課程類型為教學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基于前文所述內容,“問題拓展課”的整個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學生自我設定學習目標(5分鐘左右)
2.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完成學習(10分鐘左右)
3.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解決問題(10分鐘左右)
4.反復訓練,提升學生遷移能力(10分鐘左右)
5.重點訓練,進一步引導(5分鐘左右)
6.整理歸納,總結提升(5分鐘左右)
“問題拓展課”上,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目標必須進一步明確,只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與任務的指引,教學效率才會提高,教學任務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但設定教學目標與任務必須結合教材實際與學校教育實際。除了要在復習中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復習中鞏固提升,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飛躍。而且教師教學案例的設定要呈現“三個維度”,在融洽與愉悅的環境氛圍中促進學生的提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齡階段特征,制定較為合理系統的教學案例,促進教學的高效開展。“問題拓展課”中需要的教學工具,也需要教師提前準備,教師在設計教學案例時,需要從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出發,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習。
實踐證明,學生進行課堂自主學習的時間約占整節課堂的百分之二十五,在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后,學生需要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教學目標的指引與要求下,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而在自學過程中,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知識認知,這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升。
隨堂演練作為及時鞏固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在“問題拓展課”上使用最為廣泛,但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與精心的策劃。
課堂教學的完成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學習沒有完成時,“問題導學模式”的教學理念與其契合,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得到提升是該教學模式的宗旨。
上述四種不同的課程類型,其課堂教學目標與任務具有一定的差異,但其教學過程與教學環節的差異甚小,且這些課程類型都具有機動性,能夠根據課堂實際和教學的目標與任務進行調整。只要是基于課程教學目標與任務進行的調整,都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只要是依據教學規律設計的教學案例,都能夠在實施過程中進行調整,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岳永久.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核心素養[J].學周刊,2020(20):84-85.
[2]陳穎彥.“三維五步教學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94-95.
[3]蔣悅.運用嘗試教學法實現分層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2):92.
[4]馬萌.“嘗試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11):88.
[5]許福紅.激發課堂活力的“五步教學法”[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4,30(03):57-58.
[6]陳衛軍.初中機器人“五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13(03):40-42.
(備注:本論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專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為:《“五步問題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1507031)
作者簡介
徐文麟,男,漢族,1964年4月生,河北邢臺人,中學高級教師,工作于河北省邢臺市第八中學,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研究
孟國平,男,漢族,1981年12月生,河北邢臺人,中學一級教師,工作于河北省邢臺市第八中學,研究方向: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