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體育活動已經成為增強國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最積極、最有效、最經濟的生活方式。所以體育公園成為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熱點,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對體育公園的內涵、建設體育公園對漯河發展的意義、國內外體育公園建設的經驗啟示和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體育公園的優勢和對策,得出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體育公園的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體育公園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居民身體活動量明顯減少,身體活動不足是導致人體死亡的第四獨立因素。體育活動已經成為增強國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最積極、最有效、最經濟的生活方式。但是當前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體育場地設施嚴重不足。體育場地設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礎保障,在當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短缺的情況下,體育公園能夠利用相對有限的城市用地將運動場所與公園綠地有機融為一體,提供了自然、舒適的運動環境,是群眾身邊較為理想的健身休閑場所,所以體育公園成為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熱點,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相繼發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都提到了體育公園的建設和改造問題,明確指出城市公園應朝著體育公園方向發展,為全民健身服務,也促進了體育公園的快速發展。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成立于2010年,正處于開發期,沙河穿境而過,風景秀美、環境宜人,是漯河市宜居宜業的上風上水之處,擁有九年義務教育西湖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附近還有漯河高中東校區、許慎中學等學校,并且示范區將要建設北京千易盛體育文化項目,所以對于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體育公園非常有優勢的。
一、體育公園的內涵
當前關于體育公園的概念,并沒有統一的說法。體育公園的概念是經過了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嘗試建設體育公園,并在歐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最初在城市中設立公園,是意圖把鄉村的風景引入城市,美化城市的環境,讓公園成為城市的呼吸空間。早期的公園僅提供觀賞類的被動娛樂,人們不能在公園里玩耍、游戲和運動,不允許在草地上行走和躺在草地上。后來在1900年前后,在最初設計的休憩公園里,開始出現游樂場、室外體操場、運動場及其他運動設施。這樣將自然景觀與體育設施組合在一起的方式成為市立公園及休閑系統的新概念。以后初步發展了各種以運動游憩為主的公園。隨后,體育公園的概念在20世紀末在歐美國家逐步發展,兼有帶動本地經濟與增加居民運動健身的雙重功能。戈羅霍夫和倫茨認為體育公園設在景色如畫的園林空間中,它的體育設施、運動場以及在這些場地所舉辦的體育系列訓練活動、體育表演和競技比賽及保健活動,就會吸引城市居民來此休息。
前蘇聯出版的《世界公園》一書中提到:體育公園是設在景色如畫的園林空間中,包含體育設施、運動場地以及在這些場地所舉辦的體育系統訓練活動、體育表演和競技比賽及保健活動,吸引城市居民來此休息的公園。
國內較早提出體育公園定義的是在1992年由建設部城建司編著的《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規范》一書,該書強調以突出開展游泳、劃船、球類、體操等體育活動為主的公園;并具有較多的體育活動場地及符合技術標準的設施,其服務對象是廣大群眾,并特別指出那些附屬于專業體育運動場館的花園,以及設置簡單健身器械的活動區,或公園中辟出的,僅供少部分人臨時活動的小塊場所,不能稱為體育公園。
2009年周皎等人在文章《體育與體育主題公園》中提出,體育公園是集旅游觀光、園林生態、娛樂健身和體育競賽以及體育表演為一體,并且將體育產業與體育科技等元素進行融合的主題公園。
2012年我國《國家公共體育設施基本配置標準》中規定:“體育公園的建設包括郊野體育公園和城市體育公園兩種類型,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園基礎上進行改造,增添體育設施。體育設施不少于8項,以戶外運動項目為主。”
2016年《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基本標準》中指出:“體育公園是指將開展全民健身體育活動作為特色的公園,擁有較多的符合技術標準的體育活動場地及體育設施,體育公園不僅是城鄉主要的公共開放空間,也是城鄉居民戶外休閑鍛煉的場所。”
2016年徐偉在《南寧李寧體育公園運營現狀和發展》中指出,體育公園主要由體育設施與綠地、樹木、水面等周邊生態環境構成,且相互間可以緊密結合,但同時又與傳統的城市公園有很大區別,其是在保證體育為主題的同時又將休閑、娛樂、健身融為一體化的運動場所,是運動場所公園化的嘗試。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體育公園是體現城市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生態、衛生等標志性、功能性,以體育為特色,服務全民健身為目的,集體育運動、康體養生、娛樂休閑、觀光旅游、生態保護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活動場所。
二、建設體育公園對于漯河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建設體育公園既能有效緩解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不足,又能對提高生態環境有著積極的作用,并且是對城市日趨緊張的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作為群眾身邊較為理想的健身休閑場所,所以體育公園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動漯河市全民健身活動開展,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從2020年新冠狀病毒疫情來看,人們已深刻地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運動的重要性。體育公園作為影響群眾生活方式的良好途徑和運動平臺,其地位顯而易見。與室內運動場地相比,存在于室外的城市綠地更能提供廣闊的生態綠色空間,吸引潛在的運動團體參與到大型體能健身隊伍中來,使其體會到健身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改善生活品質。根據我國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截止2018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86平方米,雖然比以前略有增多,但還是遠低于日本、美國的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而我市的大型體育場館、體育中心多為舉辦賽事而建,無法滿足全民健身的實際需求。體育公園的建設則為普通民眾提供了較為理想的健身休閑場所,體育公園內比較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與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有利于推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從而促進我市人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培養漯河市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意識,促進漯河市體育產業發展。
建設體育公園可以為市民提供綠色的運動空間,營造良好的健身活動氛圍,并且可以吸引眾多的市民參與到全民健身的活動中,從而無形中就培養了市民的體育健身習慣和運動意識,可以促進更多的漯河市民眾進行體育消費。體育公園的建設不僅促進了民眾的體育消費,還可以帶動體育器械、設備等的生產銷售,同時也可以帶動體育表演、體育培訓等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所以說體育公園的建設可以極大地促進漯河市體育產業的發展。
(三)優化漯河市體育資源配置,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體育公園的建設將周邊的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進行了整合,優化了漯河市周邊地區的體育資源配置,增強了對地區體育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前來參與健身休閑活動,為周邊地區營造了良好的休閑健身的文化氛圍。體育公園作為市民體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了城市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形成,完善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四)傳播體育文化,推進漯河市“四城同建”發展。
體育公園的建設使其成為輻射范圍內的體育活動和文化交流中心,廣大市民在體育公園進行體育健身活動的過程中弘揚了體育精神,傳播了體育文化,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尤其體育公園中對體育名人事跡和全民健身知識等的展示和宣傳對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極為有利。體育公園的建設,勢必會提高漯河市在河南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勢必會為河南振興添濃彩、為中原崛起添濃彩、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添濃彩、為擴大中華文化影響添濃彩,推進漯河市建設豫中南地區性中心城市,建設中原生態水城,建設中國食品名城,和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發展。
三、國外體育公園建設經驗借鑒與啟示
體育公園作為現代城市公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其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其專業性、科學性以及安全性和符合大眾運動需求的綠色生態環境的基本訴求,更要緊緊圍繞“體育”的主題不動搖。某些國外的體育公園在20世紀就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經驗,相比較而言,我國的體育公園建設起步較晚且進程較慢。因此,我國體育公園的重要發展途徑之一就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通過分析和探究國外體育公園的發展現狀,借鑒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經驗,結合我國現有體育公園的實際發展狀況,將有助于促進適合我國體育公園發展的規劃和設計方法的產生。
(一)國外體育公園建設的經驗借鑒
1、美國Hollwood體育公園建設經驗。
美國的體育公園建設在規模指標和規劃布局以及運動項目等多個方面都有其明顯的特征。
1.1 服務周邊,使用方便。
美國各類城市針對城市中的體育公園規模指標有明確規定:服務半徑為0.8-1.6km以內,且居民20分鐘內可以到達,公園適宜用地規模 4.8-20ha。所以從規模來看,Hollywood體育公園服務于周邊居民,幾十分鐘內就能到達,使用方便。
1.2 設施完善,項目豐富。
美國體育公園的運動設施緊跟時代發展,多為當下流行項目內容且主要分布于室外,室內活動室的主要用途則大多傾向于聚會,如Hollywood 體育公園選擇開展了快速球運動、戰斗類游戲、現代流行游戲、攀巖、賽車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新型運動,而沒有占用太多的場地和經費布局傳統的球場或田徑場,并且前類項目存在較強的對抗性和挑戰性,很好地將市場需求和大眾運動需求在美國體育公園的規劃上做了體現,不局限于傳統體育公園建設模式。
1.3 布局緊湊,綠化不足。
Ho11ywood體育公園的全園的布置十分緊湊,在其中心地帶為現代游戲區,四周緊密且連接了各種各樣的運動場地,有的運動設施甚至直接置于草坪上,這也成為其園中的特色之一。園中大部分地區的綠化面積較小,僅有野餐區的綠化較多。縱觀全園,運動場地和場所之間連接較為緊密,僅有簡單的綠化帶相隔,運動設施密度較大,簡單實用且總體園林景觀較單調。
2、日本富田林市立綜合運動公園建設經驗。
日本在體育公園的建設和規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為亞洲國家體育公園的建設提供經驗。在日本,體育公園稱之為運動公園,日本的體育公園以各種運動設施為布置基礎,將居民體育運動的實際需求與自然條件做了充分結合,同時將完善廣場和自然步道等周圍設施考慮在內,并且注重生態環保,以不改變城市原貌為原則進行規劃建設。運動公園不僅有條件舉辦體育比賽,更能在很大程度的滿足當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需求,除此之外園內對游園等要素的配置也都做了充足考慮。
2.1 設計人性化。
富田林市立綜合運動公園,是一個以維持并增進國民身心健康為目的的“健康運動公園”,該運動公園的特點: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為高齡者和低頻率運動者設計有較小規模的設施,同時將管理運營內容和方便利用的設施考慮在內,這一創意的產生體現出設計規劃時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富田林市立綜合運動公園對老齡化現象嚴重的日本來說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
2.2 設計多元化。
21世紀以來,體育公園的設計更加注重游覽休憩功能,逐步顯現出綜合性的特征。富田林市立綜合運動公園將各種大型體育場館與自然公園做融合。園內的自然公園中,人們能夠根據喜好自行游玩,而體育運動場所則包含了體育場和具有多功能的運動廣場。日式的園林藝術廣泛體現在體育公園中,完美的將體育元素、文娛活動與自然環境做了天衣無縫的結合。
2.3 設計巧妙化。
富田林市立綜合運動公園中的攀爬設施隨地勢抬高,尊重自然的設計不僅巧妙的加大了運動難度,還可以讓青少年在運動中以及在不斷自我挑戰中鍛煉體質、增強意志。
(二)國外體育公園建設的啟示
本文通過對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體育公園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相比于我國,部分海外國家在體育公園長久的的規劃和建設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各國對于體育公園的建設思路體現在了體育公園規模標準如何制定、活動內容的設置與布局、設計手法上面。針對我市市情,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借鑒建議。
1.根據服務內容,確保足夠的規模。
目前,我國現行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只在其他類別公園中對體育公園的綠化占地比例做出了相應規定,即“應該大于等于65%”,但對體育公園的其他建設內容并沒有做出詳細指標,使得我國在確定體育公園規模時缺乏實質性的指導依據。體育公園的主要服務內容就是運動,應保證充足的運動場地,所以綠地率未必要達到65%。所以根據我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情況,第一,可以縮小運動場地規模,增加運動場地數量。第二,將運動場地和綠地做結合,以節約空間。
2.科學選址,合理規劃。
基于國外體育公園的的選址經驗,再結合我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具體情況,在體育公園建設前期,一定要做到科學選址,合理規劃。不僅有利于體育公園持續運用發展,更能促進樹立城市品牌,帶動城市旅游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體育公園在進行規劃選址時,第一方便居民使用,一定要保證周邊交通便利。第二注重生態,不要對已有的植被、綠地進行破壞,反而要在荒地中進行綠化及環保建設。
3.重視市民需求,發展市民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
在體育公園建設中要充分結合當地市民的運動喜好,重視群眾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需求,滿足各年齡層次的群眾,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尤其是時尚體育活動及項目。不僅可以吸引各年齡層人群到公園中參與或組織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還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真正意義上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體現人文關懷。
4.利用地形優勢,進行創意性設計。
不同的地形地勢決定了適宜開展的體育項目及活動,結合國外體育公園的經驗,我市在建設體育公園時,要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尊重自然環境。一方面可以通過地形對體育公園進行功能劃分,另一方面,對于不同地形進行專業評估,選擇適合的體育項目。
5.注重特色景觀營造,與體育運動相結合。
體育公園中不僅有用于健身娛樂的體育項目及健身設施,而且由于公園的本質具有觀賞、教育等特點,因此在發展體育公園時,要注重特色景觀營造與體育運動相結合。這種對地域景觀特色與體育運動特征同時挖掘的方式,啟發我們在體育公園建設規劃與布局時要將當地文化內涵及傳統的民俗風情結合起來。
四、國內體育公園建設經驗借鑒與啟示
雖然我國體育公園建設的時間起步較晚,但近幾年卻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一)國內體育公園建設的經驗借鑒。
1、成都高威體育公園建設經驗。
位于成都市東南部的高威體育公園,東有“百花園鄉村酒店”、西接“新成仁快速通道”、北與“金港賽道”相望,南接繞城高速,公園還與“五朵金花”相交錯。
1.1 填補近郊休閑運動空白。
高威體育公園的布局可分為主題公園區和配套區兩部分。體育休閑運動主要分布在主題公園區,包括網球場,游泳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和田徑跑道。主題公園內的必要設施和農村管理室主要分布在配套區域,填補了成都郊區休閑體育的空白。
1.2 注入體育因子,打造活力錦江。
通過在CBD中心,猛追灣游泳場,三圣鄉旅游項目等特色產業中注入“現代體育”因素,開展重大項目,推廣運動品牌、加強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建設將影響成都市現代體育產業核心區域的發展,使之更適合錦江“宜居,宜體”高品質健康的生活要求。
1.3 “三感四化”原則,拉近城鄉距離。
高威體育公園道路兩側均設有休息長椅,路邊的每個指示標志均以中,英,日,韓四國的語言為指導,所有交通信號燈和車輛減速帶均設置完畢,綠色道路的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完全分離,極大地保證了市民的安全。其中,綠色道路的規劃是在堅持“三感四化”原則上,充分吸取和借鑒華東地區以及國外的一些先進建設經驗,努力做到融入世界和引領潮流。同時,綠色道路是對公民自由開放的特殊考慮。在整個公園的建設中,要努力保持原有路基生態和自然氣氛的基礎,尊重自然環境,盡可能促進周邊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充分拉近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距離。
2.蘇州橫山體育公園建設經驗。
蘇州橫山體育公園位于蘇福路以西,橫山以東,是一座開放性體育公園,將于2020年底交工。
蘇州橫山體育公園公園分成:休閑娛樂健身區、專業場地鍛煉區和集成場地功能區,共有3大功能區、13個功能塊。
休閑娛樂健身區分為:第一,多功能活動區(大草坪)。位于公園中部偏南側,面積約為3600平方米的大草坪。第二,兒童活動區。位于多功能草坪西北側,由彩色塑膠鋪裝及疏林草地組成。第三,老年活動區。面積約為715平方米,是由塑膠鋪裝和樹林草地組成一個較為安靜的空間,里面設置有小廣場、樹池坐凳、棋牌桌椅等設施。第四,健身器材區。器材健身區沿健身步道布置,有些藏在密林之中,有些面向草坪。
專業場地鍛煉區分為:第一,球類運動場球類運動區位于公園北側,設置了籃球場、七人足球場等運動場所。第二,門球場。門球場位于運動區南側,為一個標準的門球場地,為老人提供安全合適的運動場地。
集成場地功能區分為:第一,健身舞臺區。在建筑綜合體內部設健身小廣場,配備舞臺、觀眾席、LED顯示屏及配套的音響設備,可滿足演出、跳廣場舞等需求。第二,管理服務區設置配套物業管理用房、茶室便利店、更衣休息室、體能測試室、衛生間、醫務室等相關用房。第三,1000米環形健康步道。
(二)國內體育公園建設的啟示。
根據現代我國體育公園的規劃,我們更應從全民健身發展的角度提倡健身型運動公園的建設,注重運動的功能,增加室外運動設施。同時,在我國體育公園發展中,存在著體育公園功能受限,體育公園類型少,體育主題適應性差等問題,這些都會阻礙我國體育公園的發展。
五、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體育公園的優勢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區東部,總規劃面積173平方公里,涵蓋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個省級東城產業集聚區,涉及6個鄉鎮辦,總人口26萬,淮河最大的支流--沙河穿境而過,風景秀美、環境宜人,是漯河市宜居宜業的上風上水之處。
(一)人文優資源優勢。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于此,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開啟了中華漢字文明的淵源,被譽為“字學宗師”。著名抗金英雄岳飛在這里打響了名垂青史的郾城大捷。這里仍保存有曹丕代漢的歷史實證“受禪臺”和“三絕碑”;這里有早于趙州橋20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的隋代小商橋,彰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淮河的支流沙河貫穿全境,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風景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休閑長廊于一體的沿河美景盡顯城中,親水融綠,環境秀美,風景宜人,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
(二)政府政策優勢。
按照漯河市委市政府要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將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城產業集聚區發展基礎,建設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借助沙河復航工程,依托漯河港區及其毗鄰高速公路、鐵路等優勢,規劃建設以物流、商貿為重點的臨港產業園,打造豫中南商貿物流中心;依托沙河、潁河中間區域和召陵區農業農村部分,規劃建設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依托8平方公里起步區,規劃建設區域高端服務區;依托許慎文化園、醫專新校區,規劃建設文化教育科技產業園區。
(三)位置合理,交通便利。
這里自古就是水旱碼頭,以商貿和水陸交通發達而享譽中原。這里是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距離鄭州國際機場不足一小時車程,石武高鐵、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寧洛高速、107國道及5條省道貫穿全境,構成了河南省重要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雙十字”交通樞紐。沙潁河復航工程即將建成通航,將與淮河、京杭大運河、長江等形成內河水路交通網絡,成為漯河通江達海的重要運輸通道。
(四)生產資源充足。
這里半徑150公里內的區域聚集了6000多萬人口,是河南省人口最密集的區域,擁有漯河職業技術學院、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漯河技師學院等各類職業學校30多所,在校生10萬多人。這里水資源豐富,沙澧兩河年過境流量27億立方米,水質為國家二級標準,能夠完全滿足企業及居民生產生活用水。這里開發空間充實,重大項目用地全市優先安排,優先申報。
(五)產業特色鮮明。
這里是中國首家食品名城、中部最佳投資城市,培育出了亞洲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等一批知名食品企業。這里電子信息產業優勢突出,是河南省電子產業發展“一體兩翼”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翼”。先后吸引了美國杜邦、美國高盛、可口可樂、日本火腿株式會社、中糧集團等13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香港華懋和協鑫、臺灣旺旺和統一等一批境內外知名企業都有較大的投資項目,并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
六、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體育公園的對策
(一)制定政策,大力支持。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體育公園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引導。因此,政府部門應完善有關體育公園建設管理運行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結合漯河市具體情況,制定積極有效的體育公園相關政策法規,建立相應的運行機制,為體育公園的運行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時針對不同體育公園的規模,設立完善相應的專門管理機構,負責體育公園日常的管理,定期對體育公園內的場地設施進行維護。
(二)因地制宜,創新布局。
體育公園的建設,不能再走單一的運動項目的老路線,應確保運動健身項目設置的多樣化,同時還要為各類健身群眾提供不同種類的健身選擇。體育公園將分為青少年兒童區、成人區、老年區和親子區
(三)拓展融資渠道、吸引多元化資金。
目前,我國的體育公園的屬性當中占主要部分的是體育公園的公益性,將“利民、便民、服務于民”的宗旨做了很好的體現,因此這類體育公園內的設施設備基本以免費為主。政府買單此項目的建設費用及設施設備的維護,因此也給政府帶來不小的壓力。所以吸納社會資金為體育公園建設出力做貢獻,不斷開發有利于地區特色的項目,塑造品牌形象,吸引相關行業投入。
(四)打造一個場地一個品牌,提高使用率。
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體育公園需確立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首先,應以市場為導向,引入現代化的“互聯網+”,結合當下大數據的時代背景,打造線上一體化、數據化的體育公園搜索使用體系;其次,為減少體育公園的重復建設,應擁有獨立的品牌形象,可以讓全市健身運動企業參與體育公園場地建設的競標和后期的利用,不僅可以減少體育公園建設成本和維修成本,增強場地專業性,還可以提高健身運動企業的知名度;最后,完善相關體制,例如員工管理體制、資產管理維修體制等,更好的為前來體育公園休閑、娛樂、健身等的市民提供場地設施保障以及準確有效的體育公園服務指引,最終提高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體育公園的使用效率。
(五)建設專業管理服務隊伍。
體育公園的建設與發展,需引進大批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和體育實踐指導人才。因此,可多渠道開發人力資源,通過舉辦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研討班、社會體育指導培訓班等形式,聘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建立專業的健身服務團隊。
結論:
本文通過對體育公園的內涵、建設體育公園對漯河發展的意義、國內外體育公園建設的經驗啟示和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體育公園的優勢和對策,得出漯河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體育公園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2]周皎,馬慧敏.體育與體育主題公園[J].太原科技,2009(8):64.
[3]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公共體育設施基本配置標準[S].2012.
[4]江蘇省體育局,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基本標準[S].2016:2.
[5]李偉.南寧李寧體育公園運營現狀和發展[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6(03):32.
[6]章俊華.日本城市綠地空問(上)[J].中國園林.2001(05):36.
[7]吳小彩.初探成都市體育公園的運營現狀[J].體育時空,2012(01).
[8]王麗莉,劉英杰,馬楠.廈門市體育公園建設發展的 SWOT 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2:32-35.
[9]陶遠瑞.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體育公園設計新思路,《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6).
作者簡介:宋璟(1988—),河南省林州市人,女,講師,單位:中共漯河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