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煌 周濤
【摘 要】企業是具有社會性的組織,在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社會的健康發展,正是作為社會代表的國家為企業提供了諸如物資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優惠的投資條件,安全的保障等良好的社會環境,一個公正的,法制的和穩定的社會是企業生存及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發展壯大不僅需要社會提供良好的條件,而且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遭到破產,也要由社會來承擔它失敗的后果。企業主動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這是企業實現其社會性的組織作用之需要。以XH公司為例,進行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旨在為公司形象建設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企業責任;社會性;XH公司
一、XH企業社會責任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XH公司簡介
XH公司以十三年的企業品牌、長期合作的專業的師資團隊以及完善的客戶服務以及精品實操性課程立足于市場,本著誠信合作,服務為本的理念,開展系統性的企業服務,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結合及學員客戶的發展規劃和財稅領域政策的變化進行業務開展,幫助企業打造團隊中堅力量、贏得市場地位,降低財務風險,致力于為客戶的職業生涯提供有效實際性的幫助,不斷加速學員在客戶在企業中的發展頻率,XH致力于打造行業領域知名度較高的綜合性企業服務機構。
(二)XH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現狀
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在我國經歷了一個普及深入的發展過程。現在,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認識階段已經過去,今后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實踐中實施。從目前的情況來看,XH公司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還不強,不能正確看待和處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急功近利,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甚至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視甚至犧牲公眾和社會利益,導致企業和社會之間出現不和諧的現象;
1.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嚴重
企業應該承擔對職工的社會責任,必須堅持與員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并且保證同崗位員工能夠獲得同樣的報酬和待遇等。但是,目前在XH公司及我國其他企業在派遣員工與農民工等用人制度中,存在非常顯著的同工不同酬問題。具體包括:在福利待遇方面,除法律規定的待遇外,如公積金這種非法定待遇,企業一般不愿意讓派遣職工享受。有資料統計,有72.53%的勞務派遣工能全部或部分得到用工單位的福利待遇;有67.03%的勞務派遣工參加了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在內的各種社會保險。①但總體而言,勞務派遣工的待遇遠遠比不上正式工
2.脫逃債務的問題增多
在2018年到2019年間,XH公司脫逃債務的問題顯著增加,民間借貸是XH公司最主要的融資方式。XH公司通過借貸償債進行資金鏈循環的能力下降,這就引發了XH公司經營者放棄企業而逃避債務的問題。這個問題給債權人利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也使得XH公司的誠實信用等形象受損,表明我國中小型公司的社會責任履行較差。
(二)導致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匱乏的原因
1.法律規范不完善
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定,主要在《公司法》第5條的內容中有所提及,其內容包括: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2009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等規定中也有一般規定。但是目前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雖然公司法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了宣誓性規定,但是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方式、承擔主體、違背責任履行的處罰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就使得雖然這些規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但是卻不能很好的發揮法律的監督與治理作用,難以約束企業真正履行社會責任,或者真正的做到對不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的處罰。
2.企業自律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不高
企業過度注重經濟利益,則企業將會從產品生產研發以及服務提供中尋求降低成本的方式,可能利用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凈利潤。這就是的企業不能夠履行基本社會責任,也會導致企業形象受損。在2011年XH公司在食品制品中使用不合格肉類制作產品就是企業不嚴格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缺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和行為,單純的追求經濟利益,生產與經營實際上逐漸的局限在市場利益中,脫離企業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企業的社會形象不斷受損,其市場的支持程度不斷下降,也必然導致企業的發展陷入困境。此外,企業過度注重經濟利益,將經營所獲資本全部用于生產經營或者利益相關者分配,而不會抽取資金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等。
二、促使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措施
(一)政府管理
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社會責任并不是完全是靠企業家自身的覺醒形成的,而是靠市民社會的基礎和各種社會運動的推動發展起來的。但是在中國,目前缺乏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的社會基礎和各種社會力量,既缺少市民社會的基礎,又缺乏社會運動的推動。在這樣的條件下,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推動就顯得更為重要。
1.法律手段
立法是國家依據一定職權和程序,制定、認可和變動法這種特定社會規范的活動。政府制定的法律直接影響著企業社會責任,一方面通過立法引導企業自覺承擔利益相關者責任以增加企業利益相關者責任的自覺供給。另一方面通過立法強制企業承擔利益驅動不足的利益相關者責任。如勞動法關于企業對職工責任的強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企業對消費者責任的規定、環境保護法關于企業對社會公眾責任的要求等,都是利益相關者責任的強制供給形式。對于企業利益相關者責任的需求,法律的作用也是雙方面的:一方面,相關法規中的責任條款可以使企業利益相關者的損失得到補償;另一方面,法律對弱勢利益相關者的救濟可以增強利益相關者的談判力,并強化其對企業利益相關者責任的需求。
2.經濟手段
政府可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運用價格、稅收、財政、信貸、收費、保險等經濟手段,影響市場的主體行為,通過財政補貼、稅費優惠,甚至直接資助的辦法鼓勵企業走出第一步。
經濟手段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綠色稅收。要對開發、保護、使用環境資源的納稅單位和個人,按其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污染、破壞和保護的程度進行征收或減免,對于環境友好行為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環境不友好行為,建立以污染排放量為依據的直接污染稅,以間接污染為依據的產品環境稅。二是環境收費。提高排污收費水平,在資源價格改革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因素,以價格和收費手段推動節能減排。三是綠色資本市場。在間接融資渠道,推行“綠色貸款”,對環境友好型企業或機構提供貸款扶持并實施優惠利率,對污染企業的新建項目投資和流動資金進行貸款額度限制并實施懲罰性高利率;在直接融資渠道上,研究一套針對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的投資制度,包括資本市場初始準入限制、后續資金限制和懲罰性退市等內容的審核監管制度。四是生態補償。這項政策不僅是環境與經濟的需要,更是政治與戰略的需要。要完善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城市對鄉村、富裕人群對貧困人群、下游對上游、受益方對受損方、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對環保產業進行以財政轉移支付手段為主的生態補償政策。五是排污權交易。利用市場力量實現環境保護目標和優化環境容量資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總成本,調動污染者治污的積極性。
3.行政手段
首先,要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實現,政府部門首先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從以經濟論實力轉向綜合權衡經濟、社會和環境和發展質量。這一轉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如果不轉變這個觀念,我們的政府就不會動真格花大力去監管或關停污染企業,不會為了一個社區搬遷一個企業。所以轉變政績觀、實施新的政績評估體系將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有非常巨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政府要直接介入CSR,倡導企業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由政府相關部門會同國際國內各種非政府組織和媒體,發起或參與一些CSR相關的活動以及培訓,表明政府對CSR積極推進的立場;二是倡導企業積極應對跨國公司的CSR標準要求,要求國內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關注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及環境問題,通過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提高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三是加強與有關國家和相關組織的合作,共同推動中國的CSR事業,妥善解決世界產業鏈中中國CSR成本的合理分擔問題,要求跨國公司應當考慮與中國供應商共同承擔社會責任成本,而不能一方面要求中國XH公司改善勞動條件,一方面卻在采購合同上一味壓低價格。
再次,間接引導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力量。非政府組織等其他社會主體作為與政府和企業并存的第三方,具有主體廣泛,相對公正的特點,而且是企業行為的直接受用者,所以它們更加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問題。
(二)企業自律
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主體畢竟還是企業,企業自身的組織保障和內部制度建設是影響履行社會責任效果的重要條件。因此,企業要修煉內功,更好地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為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在對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不力的原因作分析時,我們曾提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經濟原因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實現的影響。因此,企業的自律行為,旨在從這兩方面去推進。一方面,企業要把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和諧發展觀聯系起來,在經營活動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和義務;要強化自律約束,對自己的經營理念、經營行為進行自我規范、約束和控制。另一方面,企業要建立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總體戰略和經營戰略,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與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創造財富、回報社會的能力,同時,調適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和組織結構,以保證社會責任觀念和戰略的有效落實。
1.自覺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增強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精神。企業的行為與企業家個人的操守密切相關,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民營企業當中,企業家個人幾乎可以完全決定企業的價值取向和未來走向,因此,作為企業家,應正確處理企業、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正確處理股東、客戶與員工的關系,不只顧眼前利益,深刻感知到履行社會責任是獲得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實現個人更高層次需要的途徑。二是增強企業全員的社會責任意識。通過企業文化凝聚優秀的員工,從而使員工對企業價值達成共識,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的執行力。通過組織員工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活動,使全員參與到企業社會責任行動中來。
2.有效增強企業社會責任能力
社會責任應當是一個主動和自覺的過程。因此,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必須納入到企業的戰略規劃中。如果企業能夠用戰略的眼光來看待企業社會責任,那么,企業社會責任既可以解決社會問題,也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在戰略管理中,任務陳述是制定戰略的基礎,它表明了企業存在的社目的及價值。企業應在任務陳述中有效表達對社會責任的態度,從而奠定企業對社會責任問題及早取行動的基本策略。其次,企業應明確,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經營方向、組織結構、用工制度、利潤分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必須根據變化了的企業內外社會環境制定具體的社會責任目標。企業應視情況而定,有選擇性的策劃和實施社會責任,設定確定的,可測量的目標。
注釋:
①數據來源:新浪財經
【參考文獻】
[1] 翁堅紅.基于價值鏈視角的企業品牌形象塑造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15):66-68.
[2] 侯瑾然,于帆.用品牌形象塑造解決XH公司存在的問題[J].設計,2019,32(08):140-142.
[3] 王薏斐. 千子蓮公司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9.
[4] 胡強.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理念下的企業形象策劃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1(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