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堯 周璇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化的不斷推進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企業面臨的內外環境自21世紀初起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競爭中,企業逐漸認識到競爭不僅是產品質量、價格和促銷方式、廣告宣傳策劃和營銷手段的競爭,更是企業形象的競爭。對現代企業而言,企業形象的優劣與企業的興衰直接相關。優質的企業形象可以使企業獲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大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有利于企業產品快速占領市場,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一種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在現代商務戰爭中,企業如何戰勝人群,保持穩定,取得長足進步,是企業的重要戰略決策之一。因此,現代企業必須把握企業形象的內涵,了解良好形象對企業的價值和作用,并注重企業形象的設計,以促進現代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現代企業的知名度和聲譽,確保現代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以XX制造公司為例,進行了企業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旨在為公司形象建設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企業形象;塑造;XX制造公司研究
一、企業形象塑造概述
(一)企業形象的內涵
企業形象指公眾對企業的整體印象和評價,是公眾對企業及其行為表現所產生的看法、情感和認識的綜合,是企業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經營風格、員工素質、環境優劣、文化精神、標識特征等形象構成要素的整體體現。企業形象的實際地位反映在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兩個維度上:知名度指公眾對企業及其產品或服務的了解、知曉程度,是企業通過各種傳播活動建立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系來獲得,是擴大企業影響的第一步;美譽度是公眾對企業的認同和信任程度,它建立在知名度上,是企業通過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提高整體聲譽以及消除形象危機等途徑來獲得。
形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其核心是企業的美譽度,即公眾對企業的認同和信任,它是企業與公眾在長期的交往中相互選擇、相互適應的結果,是企業與市場博弈的產物。
(二)企業形象的特征
企業形象的基本特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同一的個性化。個性化指企業形象的獨特性,是形成與競爭對手差異的根源。同一性即統一性,指企業形象的整體性和穩定性。企業形象作為公眾對企業長期行為表現的綜合評價,整體性表明企業形象構成要素及其表現在空間上的協調與-致,穩定性表明企業形象在時間上的連續和貫。同一的個性化形象意味著企業對自身的特質理念、行為的統一性與連續性具有良好的認知。這種相對穩定的獨特性質,是企業經過不斷積累、篩選、沉淀而形成,它既可以增加企業的識別性、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又可以避免或降低市場不確定因家給企業帶來損失,是企業形象發揮作用的必備前提,因而也是企業形象的精髓。
二、XX制造公司簡介及形象塑造的現狀
(一)公司簡介
XX智造公司創始于2006年,它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工藝技術所和非標設備廠,是我國重點扶持重點工程技術單位之一,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人民幣。廠房面積:11000平方米。現有員工:320余人,其中工程設計師120余人,高級資深技師50余人。隨著智能制造產業的規劃,XX公司有了先機。在整合XX公司工程技術中心、XX裝備動力公司和綿陽虹發科技有限公司等優勢資源條件下,還是專注于智能制造技術研究及應用的企業。圖1-1為公司基本
公司致力工廠精益管理、工廠自動化、工廠信息化三個板塊的一站式服務,公司堅持以工業工程、工廠自動化、工廠信息化集成技術(IE+AT+IT)為核心,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逐步將XX智造構建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為客戶提供智能制造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精益咨詢(IE)、電子電器組裝測試系統及自動化(AT)、生產化信息系統(IT),工業機器人單機裝備及系統集成等。產品和技術服務主要XX內部各子公司,外部客戶主要有東軟載波、國家電網、重慶復合材料、中國電子等客戶,2017年實現銷售額達1.7億元人民幣。
(二)XX制造公司形象塑造的現狀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在對手如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穩操勝券,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同,處于不敗之地?企業整體形象的競爭,即通過塑造企業形象,增強企業實力已成為當今社會中企業競爭的關鍵點。
制造業,企業間的競爭由質量競爭、價格競爭、服務競爭向高層次競爭邁進,那便是企業形象競爭。從總體上來看,企業形象的塑造還處于引進、啟蒙、實驗和探索的階段。XX制造公司,由于對企業形象塑造理論缺乏科學、全面的正確指導,一些形象設計策劃公司在專業人員匱乏的情況下承擔著設計策劃任務。在企業形象塑造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嚴重脫節消化不良的現象,有時候當一些制度制定出來,到了實施的時候卻走了樣子,沒有嚴格而科學的按照規劃去做,實施與規劃存在一定的差距,企業所塑造的企業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企業形象,是一種存在著嚴重缺陷的企業形象,這種缺陷集中體現在“制定”和“實施”的差異上——只有書面的東西,沒有實際的行動,制定出來的任何東西都是紙上談兵。
三、XX制造企業形象中存在的問題
從XX公司形象塑造的情況來看,并不樂觀,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形象設計公司對企業形象理論的理解和運作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兩者只是做了表面的工作,并未深入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對企業形象的認識存在片面性
1.把塑造企業形象等于建設企業文化
雖然內部管理要素的合理配置,著力于企業精神的培育,企業行為的規范,建立和諧的組織氣氛和工作環境,來凝聚員工,挖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文化力啟動經濟力。而塑造企業形象則是以建設企業文化為基礎和前提,對企業文化進行升華,它的最終目的是強化并外顯企業內在的精神力量,以形象啟動經濟力。
2.對企業形象的認識存在簡單化傾向
把塑造企業形象簡單的看成企業的外包裝,組織一些人對企業的標識、產品商標和標準色進行設計,僅僅在視覺效果上動腦筋。這樣做的結果是即便視覺效果再好,也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事實上,塑造企業形象必須從促進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入手,實施CIS企業整體形象為目標,從確定企業的經營理念入手,通過規范企業員工的動態行為和靜態的視覺系統,從而構筑使社會和員工共同認可的、個性鮮明的企業整體形象,以此來提高企業內部職工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的發展,而不僅僅只是強化企業的視覺效果,它是一個由外部形象設計到內在經營理念的深層次的管理過程。
3.認為塑造企業形象只是少數人的行為
塑造企業形象是企業全體員工都要參與的系統工程,不是企業領導或公關部門等少數人的工作。企業形象的核心是企業經營理念,它體現了職工的共同價值取向,只有企業的每個成員對此達成共識,真心實意地擁護它,并按各自的分工履行其責任和義務,企業經營理念才能實現既定的目標;良好的企業形象來自良好的信譽,而信譽來自產品的質量和服務,這些都要依靠每個職工的共同努力;職工的精神風貌,包括每個職工的言談舉止,也是傳遞企業形象的重要信息渠道。
(二)對企業形象重視不夠
XX制造公司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十分重視,也是有較強的品牌意識,但對企業形象整體重視不夠。企業形象不僅包含企業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更是企業內部的多種因素在外部的整體反映。究其原因,還是這些企業對企業形象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只看到了企業形象內涵中的幾個點,卻忽視了企業形象整體、系統的塑造,沒有真正理解企業形象的涵義和企業形象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四、XX制造公司形象塑造應對策略
企業形象的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形象的成長與維護都離不開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使公眾牢記與其相關產品,從而維系公眾對企業以及對企業產品的忠誠度和信任度。企業要想使自己的產品長期停留在公眾心中,就需要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周圍的發展環境,塑造與企業、與社會、與時代相符合的企業形象,只有塑造了好的企業形象,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文化形象是塑造良好企業形象的核心要求
文化形象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的價值觀念,是企業形象中最為抽象而又難以衡量的,但同時它也是企業形象的最精髓的部分。文化形象主要包括企業經營宗旨、開拓創新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等。企業經營宗旨顯示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理想目標,一般都滲透在關系全局和長遠的經營發展戰略之中,并對企業的經營戰略、經營目標起導向作用,能在一定時間內為全體員工指明企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企業經營宗旨是文化形象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文化形象更新、完善的能力。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員工在共同的企業目標下形成的價值觀念。它集中反映了企業員工群體的價值取向,即企業員工為人、處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至辨別是非、好壞、善惡、美丑的價值取向。企業精神是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共同信念的基礎上,具有企業特色的群體意識。它是企業價值觀的體現,是通過領導者的引導、宣傳、教育、示范,員工的積極參與配合,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意識。這種意識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它猶如一面旗幟,對企業廣大職工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勵和引導著他們的意志和行動。所以,企業精神是企業形象的靈魂,對企業形象的塑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準確定位企業形象
所謂企業形象的定位,就是明晰企業經營發展的思路,明確企業的宗旨、經營思路、方向、產品等諸多內容,給目標受眾一個概念化的印象。要準確定位企業形象,就要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基本依據,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企業形象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結合,制定企業的形象塑造戰略,進一步細化和分解企業形象的戰略目標,明確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步驟和途徑,制定出具有企業自身鮮明個性特征的企業標志,在行業中進行廣泛傳播,強化企業的鮮明個性特征,引起客戶注意,形成直觀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讓客戶認識我們的產品。
【參考文獻】
[1] 于洋.塑造好企業品牌形象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1,(12)
[2] 孫黎.企業形象策劃.中國商業出版社,2002.1-31
[3] 李畢萬.《怎樣塑造成功的企業形象》[M].冶金工業出版社.1994
[4] 高立勝.企業形象.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
[5] 趙青清.企業形象塑造途徑問題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3年06期
[6] 鄧渝寧.論新經濟時代企業形象塑造[J].理論思考.2004
[7] 陳春花.企業文化管理.上海.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8] 強以華.企業文化.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
[9] 劉彧彧.《企業形象力》[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
[10] 皮埃爾·拉巴斯.《企業的責任:達能集團創始人安托萬·里布講談錄》[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