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學風是一所大學的寶貴財富,有著巨大而無形的精神力量,能夠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優秀的人才資源?!叭恕崩砟畹暮诵木褪桥囵B高素質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叭恕笔侨珕T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統籌協調。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促進獨立學院學風建設對于當今獨立學院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三全育人;學風建設;理念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把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作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獨立學院學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獨立學院的發展是一個逐步完善和成熟的過程。當前學風總體狀況良好,然而,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環境的變化,在學風建設上尚有一些問題需要完善。
1、獨立學院管理程序缺乏靈活性,各部門之間缺少合作,辦事效率低,導致結果不理想;另外獨立學院有些制度實施力度不夠,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沒有及時通報批評進行處罰,從而制度失去了震懾力,導致許多學生效仿,形成不良的學習氛圍;同時,部分獨立學院的學生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僅僅依據教育部門所下達的文件安排課程,沒有切實聯系學院師生實際情況以及考慮學院自身的條件,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2、獨立學院師資隊伍來源成分復雜,部分教師講課方法、教學內容沒有與時俱進,講課僅僅停留在課本,沒有聯系實際,這樣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還有部分教師的理想信念動搖,缺乏敬業奉獻精神,教學態度不夠端正,對于學生的缺課、遲到等不重視。
3、當前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兩級分化嚴重。家庭條件優越學生缺乏紀律觀念,自立意識淡薄,自控能力較差,不能較好地適應大學生相對獨立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來自農村家庭的同學,存在自卑心理,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缺乏自信心,面對壓力失望心理嚴重,缺乏學習動力。
二、獨立學院“三全育人”的背景
1、“三全育人”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有效保障。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獨立學院學生的思想、行為、生活復雜化的趨向日益明顯,價值趨向呈現多元化和不穩定性的特點,傳統專任教師管“授課”、輔導員管“生活”的學生工作模式因責任不明確已經難以有效兼顧全體學生。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夠開拓學生的理論視野和閱歷,提升專業技能,卻常常缺乏師生之間真摯的交流,難以撼動學生的心靈,輔導員責任重大,卻常常因為配置不足、工作繁瑣而對部分學生“選擇性忽視”。探索獨立學院“三全育人”模式,讓教師圍繞學生充分發揮“授業—傳道—解惑”的三維功能,力求學生工作“無盲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實現學生的成長成才。
2、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專業教學、教學管理、學生工作“各自為戰”“條塊分割”的窘況。通過構建獨立學院“三全育人”模式合理配置管理干部隊伍、輔導員隊伍、教科研隊伍和工勤隊伍,既能夠加深教師之間的了解與溝通,還能夠切實發揮教育合力?!叭恕辈粌H適用于學生工作,還能夠和專業學習、頂崗實習、專業實訓、創新創業、學生就業等工作相互融通,切實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倡導“三全育人”,其目標指向是育人為本,充分調動學校能夠調動的一切教育教學資源。
3、從獨立學院發展的角度來說,“三全育人”注重整體功能,強調各個部門和崗位協同育人,要求部門之間去“形式主義”,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粘合劑”和“催化劑”;通過“三全育人”激發教師的責任意識,改變了以往任課教師只教不導的狀況,讓教師通過更多的學生工作激發自身潛力和提升綜合職業素養;實施“三全育人”讓學生更加了解和信任教師,在學習和生活期間遭遇的各種窘況和困境全程有多位通過學校制度明確的導師不僅從學業上獲得進步,更是在人格上受到影響,能夠在教師引導的關愛中充分成長成才。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打造獨立學院優良學風
1、更新工作觀念,進一步深化共同成長、服務至上、協同發展的學生工作育人理念。在原有工作基礎上,把教育、管理、服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解決在以往的工作中存在的偏教育、重管理、輕服務的問題,改變以管理替代教育和服務的現狀,充分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訴求,不斷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獨立學院教育工作者只有更新育人理念,改善育人方法,拓寬育人渠道,才能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要求。
2、拓展實踐空間,聯通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實現育人工作的延續性。在“三全育人”的實踐過程中,要緊密連接實踐的各個環節,不斷強化工作整體的發展連續性,使育人實踐活動貫穿在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達到連續不斷、持續提升的工作效果。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設計時間內容,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素質能力的培養和拓展,使育人工作貫穿大學生入學到畢業的發展全過程。要把握好育人的全部時段,注重學生寒暑假的教育培養,將學生的假期作為學生實踐的重要時段??梢岳眉倨跁r間將學校實習實訓的各項內容進行整合,也可以將社會調查、研究課題、科研項目在假期時間集中開展,填補假期的實踐空白,將假期前后兩個學期的育人工作緊密相連,逐層遞進,實現“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的延續性。
3、遵循成長規律,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個性化訴求。在“三全育人”的實踐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了解不同年段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分層次制定實施育人的工作目標。適應性教育能使學生盡快認識和了解大學的學習生活,并能夠迅速適應和融入大學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二、三年級是學生在校學習最重要的階段,是培養學生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能夠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大四畢業生面臨著實習、就業或者考研升學的壓力,需要規劃人生的發展方向。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的需求不盡相同,只有將不同階段的實踐環節有機結合,才能增強“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4、明確職責分工,構建各部門聯動配合的運行機制。理清“三全育人”模式下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分工可以激發各部門協同發展的動力,形成“三全育人”的合力。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逐步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流程。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可持續發展的部門協同育人目標的制定,可以整合各部門的資源,進而有力提升各部門協同育人過程中所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確的工作目標確立了未來各個階段的協同工作重點和資源需求,從而推動部門間的育人結構設計,并使資源整合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各參與部門和人員都能準確定位工作的方向,并配套出臺相應考核政策,進而激勵育人主體能夠積極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求創新方法,提升部門協同工作整合度。
【參考文獻】
[1]潘麗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職院校學風建設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9)
[2]郭敖鴻.基于學風建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22)
[3]韓楚.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J].求知導刊,2016(2)
[4]王濤,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8)
作者簡介:司馬亞琴(1989—),女,江蘇無錫人,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業指導、學生黨建相關工作。
課題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課題編號:2019SJB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