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凝 王俊鵬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對教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國際交流產生了巨大沖擊,給教學等日常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同時也暴露出應急條件下高等教育相關領域的研究十分不足,應急準備工作不足。本文以哈爾濱劍橋學院現有“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作為樣本,分析線上教學對其學習效果、心理等方面產生的影響,總結線上教學策略,完善預案制度,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注重留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為應急條件下本科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教學管理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應急條件;來華留學生;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相關研究自上世紀末開始興起,至2010年左右達到高潮,隨后研究熱度逐漸減弱。20多年的研究可謂成果豐碩,核心期刊論文就有1322篇。檢索中國知網核心期刊論文數據庫可以發現,線上教學的相關研究絕大多數將線上教學作為傳統線下教學的補充,例如資源建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教學平臺,應急狀態相關的關鍵詞和研究動態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才開始出現,足以見得前期對于應急條件下采取線上教學作為備用教學方案的思考和研究嚴重匱乏。
根據教育部關于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及黑龍江省教育廳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要求,哈爾濱劍橋學院對春季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重新調整和安排,采取線上授課的方式保障了教學工作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計劃展開。中國春節期間正值寒假,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開展的階段,由于文化差異,學校大部分來華留學生并未返回家鄉,導致在居家隔離要求期間仍有40余名留學生在校居住。新學期開學時,需要針對校內外、國內外60余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綜合考慮到文化適應、時差、課程類型等因素,采取線上授課形式保障全部在籍留學生的教學工作。
一、全面分析師生特點
哈爾濱劍橋學院目前設有漢語研修班2個,本科專業班2個(英語授課)。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季學期漢語研修班暫停招生,本科專業留學生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為非洲生源,因文化差異有77.6%的學生選擇假期留在中國,22.4%的學生回國度假。按照人才培養方案,本學期應開課程科目7門,其中新課程4門,實踐類課程1門,全英文授課科目4門。為了避免盲目地實現開課目的,生硬套用線下授課模式應用于線上教學,負責留學生教育教學管理的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在開展線上教學前充分調查了教師、學生和留管人員的情況。
(一)任課教師情況
此次施行線上教學是此類國際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防控措施最為嚴格的情況下沒有選擇的選擇。學校現有任課教師中,對于大規模線上授課有研究經驗和實施經驗的人數為0。對于線上授課涉及的軟件平臺、課堂管理、學生反饋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很低,所有教師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線上教學新技能。
(二)在籍留學生情況
在籍留學生分布在國內外,國內學生也分布在省內外各地,其中國內外存在5-7小時的時差,部分非洲籍學生回國后網絡也存在一定問題。目前在籍的來華留學生全部為英語授課本科項目學生,來華剛滿1年,平均漢語水平較低,無法直接通過閱讀、收聽等方式直接從漢語新聞媒體獲得資訊。學生對于國內主流的線上教學平臺沒有使用經歷。由于新開的科目中有專業核心課程,對于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學習專業課,大部分學生也表示擔憂。對于疫情發展的擔憂和對于防控措施的不了解導致學生出現心情焦慮的情況。
(三)留管人員情況
疫情防控措施最嚴格期間哈爾濱全市實行居家隔離政策,為了保障在校留學生人身安全,無特殊情況全部在留學生公寓居家隔離,人員有限的條件下,在職留管人員除了需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外,還需要承擔留學生疫情防控監控的極大壓力,為了避免外出造成的感染風險,需要承擔采買生活物資、代辦必要業務等事項。
二、制定特色線上教學方案
根據對教師、學生和留管人員的前期訪問和調查問卷,在人才培養計劃的基礎上,學院制定了循序漸進的特色線上教學方案。
(一)第一階段:身心健康打基礎+學術氛圍營造
為了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將疫情防控普及做到潤物無聲,防止出現恐慌或抵觸情緒,線上教學第一個月的內容由漢語語言、體育、文化、防疫防控科普講座組成。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加強學生文化適應,通過疫情防控科普講座分享中國抗疫故事,利用校內相對獨立的環境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通過這一階段的線上授課,教師對于線上授課平臺的使用、線上課堂組織管理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熟練進行線上授課操作,同時對于發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學生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能夠適應線上授課節奏,對于國外的學生來說,線上授課平臺提供的課程視頻回放功能也解決了時差、網絡等因素導致的問題,避免了面對面溝通的尷尬,與任課教師通過網絡進行溝通更加容易。適應了線上授課形式后,對于授課平臺的熟悉、線上授課節奏的掌握都加強了學生的學習信息和學習動機。開始線上授課后學生精力得到了充分利用用,也大大減輕了留管人員的工作壓力。
(二)第二階段:專業課回歸+持續心理疏導
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對于疫情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于疫情防控的必要性有了足夠的重視,心理問題得到了解決。對于線上授課方式的熟悉,對通過線上授課方式學習專業課不再過分擔憂和抵觸,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大大提升。因此在第二階段,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計劃,開啟專業課線上授課,同時將心理疏導融入教學中。通過對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前一階段的學習滿意度、學習效果調查得知,在線上授課眾多方法中,直播課的滿意度和需求最高,錄播、慕課等課程的滿意度較低,在應急條件下,學生更愿意線上面對教師進行實時溝通,一方面能夠及時針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效溝通,另一方面能夠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
三、動態觀測學生學習狀態
對于學生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的觀測貫穿線上授課始終,對于出現生活困難、情緒波動的留學生進行及時的幫助和疏導,加強中國文化教育、講好中國故事,幫助留學生更好的適應疫情防控期間在華學習生活。
四、總結
綜合哈爾濱劍橋學院疫情防控期間留學生線上教學經驗來看,有備無患始終是上策。疫情防控至今,線上教學留給我們尚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恢復線下授課后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加強教職員工線上教學、管理能力,加強來華留學生的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校應對緊急事態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梁丹. 15國21所高校校長齊聚云端——探索與分享:一場全球大學在線教育的特別對話[EB/OL]. (2020-04-27) [2020-04-30].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4/t20200427_321208.html
[2]薛成龍,李文.國外三所大學線上教學的經驗與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 2020(04):12-17.
[3]ANDREAS SCHLEICHER. How can teachers and school systems respon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Some lessons from TALIS [EB/OL]. (2020-03-23) [2020-04-30]. https://oecdedutoday.com/how-teachers-school-systems-respond-coronavirus-talis/
作者簡介:陳楊凝(1990—),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職務:哈爾濱劍橋學院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高等教育管理。王俊鵬(1986—),男,回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職務:哈爾濱劍橋學院國際文化教育學院院長,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2019年黑龍江省2020“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應對策略與教育反思研究”專項課題 “留學生疫情防控管理措施與線上教學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負責人:王俊鵬,參與人:陳楊凝,雷雋博,劉妍艷,王剛,陳璐,張逸倫,劉雪嬌,劉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