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賀
【摘 要】隨著中國旅游業的發展,一種新的旅游模式,全域旅游在社會各方力量的需求下誕生了,它在繼承傳統旅游業模式優勢的基礎上,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對促進中國旅游業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旅游產業;全域旅游;旅游經濟鏈
一、前言
伴隨著當代經濟格局的不斷革新、整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旅游產業也迎來了黃金期,同時旅游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其一,游客不再滿足于以往傳統的旅游模式,對旅游形式多樣化、立體化的需求不斷上漲;其二,嗅到旅游行業的商機,更多的人員和機構渴望加入“獨立”旅游業,分一杯羹;其三,政府部門希望旅游業發達地區的旅游業帶動其他行業,形成旅游經濟鏈,從而促進整個區域就業率和經濟的發展。由此,全域旅游應運而生,成為了當今旅游業的新方向。
與傳統旅游業相比,全域旅游有自己鮮明的特色:首先體現在空間上,由傳統旅游業的個別景點“一枝獨秀”轉變為獨立景點帶動全城景點共同發展;其次體現在工作人員上,不在局限于景點內部的人員,全域旅游一方面增加了景點外的旅游行業人員,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其他領域的就業問題;最后體現在產業上,由單一的旅游業獨自蓬勃發展轉為旅游業帶動其他行業(例如手工業)共同發展,形成系統的產業鏈。
二、我國旅游業發展現狀
我國旅游業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至今迎來了黃金期,它當前存在四個主要特征:
(一)旅游產業成為國民的重要產業。21世紀以來,服務業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主力,作為服務業中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業為我國經濟的增長做出了顯著貢獻。在2019年,我國旅游業以高于平均GDP增長速度的速度,對GDP的綜合貢獻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由此可見旅游業對整體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旅游產業一改停滯不前的狀態,與此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意識的提高,旅游產業抓住時代機遇迅猛發展,成為了目前居民消費增長最快的領域。
(二)我國旅游業已經步入爆發式增長期。有研究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旅游進入大眾化日常性普遍消費階段。而我國人均GDP在2011年就超過了5000美元,大眾對旅游的消費更加普遍化,正處于爆發式增長期,伴隨著全民消費觀的不斷提升,大眾旅游時代將全面來臨。
(三)旅游消費尚待進一步升級。近年來雖然我國旅游業發展快速,但是旅游內容較為單一、項目較少。我國的旅游業還處于過渡時期,從第一階段的觀光旅游到第二階段的休閑旅游時代過渡,需要加快向享受型和文化型旅游項目建設。
(四)全民旅游觀念不斷深化。在當今社會,旅游業逐漸成為了全民消費的行業。雖然城鎮居民占據國內旅游收入的主要份額,但是農民對旅游的消費需求近年來也不斷提升,對旅游業的貢獻份額也穩步上升。根據數據統計,在人均花費增長速度上,農村居民超過城鎮居民。由此可見全民旅游觀念深入人心,旅游行業蓬勃發展。
三、全域旅游及產業經濟鏈
(一)發展背景。作為“帶動性強、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產業,旅游業具有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潛質。此外,以獨立景區為核心的傳統旅游業不能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于此政府這幾年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成為了我國近幾年來旅游業的新方向。國內諸多以旅游業發展為經濟動力的諸多市,諸多縣在開展旅游業上有了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推動全域旅游,推動全域旅游經濟鏈的構建和發展。
(二)概念內涵。全域旅游總體來說是在傳統旅游業基礎上,通過三方面的“全域”,即空間上的全域,參與上的全民和產業上的全域,來實現科學系統的產業鏈,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1、空間上的全域。通俗講是將獨立的景點與所在城市相結合,將全城構建成一個蘊含景區特色的城市,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開發。這既可以滿足游客多層次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景區所在區域的整體形象。
2、參與上的全民。參與上的全民指將旅游業工作者拓展到“全民”,即景區所在地的全民皆可做導游,為游客提供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全民就業率提升。
3、產業上的全域。即通過將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這一方面可以促進刺激旅游消費,另一方面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真正達到全域旅游產業鏈的構建。
(三)核心意義
1、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旅游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上起著重要作用,全域旅游在繼承旅游業自身的優勢同時,還通過構建上下游產業鏈和提高就業率等方面促進全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此外,全域旅游一方面通過包括了城鄉旅游項目,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提升了農村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通過旅游和農產品的結合,可以提高農村收入。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有利于構建全面小康社會。
2、有利于旅游產業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全域旅游是對旅游產業在傳統旅游業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通過發展全域旅游,一方面拓寬了旅游業的規模,另一方面使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緊密結合,構建區域旅游產業的新體系,從而維持了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位置不動搖。和傳統旅游模式相比,全域旅游將整體統籌結合起來,通過空間上的全域,將景點內部與景點外部協調起來;通過人員上的全民,將就業與業余生活協調起來;通過產業上的全域,將城鄉與農村、旅游業與各相關產業等分別協調起來。同時,全域旅游將生態與旅游業結合起來,這很大程度上能維持旅游業的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3、促進我國城鎮和農村建設。全域旅游業的發展對于城鎮來說,一方面通過構建和景點相結合的特色城鎮促進城鎮特色化發展;另一方面可通過全域旅游促進城鎮經濟產業鏈發展,從而招商引資,促進城鎮經濟建設。對于農村建設而言,也是通過兩個方面。其一是在發展農村旅游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構建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相融,另一方面是通過產業鏈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4、提高我國旅游業國際競爭力。旅游業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產業,而是全球化產業,隨著國際關系的友好建立,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中國觀光旅游。在這種情況下,富有特色全域旅游業相比更容易受到外國游客的喜愛和關注,也能帶動我國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此外,發展全域旅游已成為當今社會旅游業的新方向,也是促使我國旅游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四、加強全域旅游經濟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整合社會力量,共同促進建設。發展全域旅游不是旅游業一個產業部門獨自發動力量,也不是僅需要發展旅游業的城市自己努力,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統一協作,共同促進全域旅游的建設和發展。
(二)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發展旅游業的地方有關部門要積極聽取專家人員整體上的建議,針對各自具體情況聘請相關研究人員,制定處適合當地全域旅游發展的規劃。相關部門還應成立全域旅游規劃機構,建立專門資金,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政策上和資金上的支持。
(三)加快特色化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加快特色化建設,例如推出地方當地特色食品、特色建筑、特色風俗等,使全域旅游精彩起來,同時配合加大宣傳,吸引投資商的投資和游客的觀光旅游。
(四)培養與全域旅游經濟發展相適宜的工作團隊。根據地方特色和要求,加快培養特色導游團隊,強化對導游團隊的教育工作,使之更好的服務于全域旅游,加快全域旅游建設步伐。
五、小結
全域旅游作為旅游行業的新方向,一方面為傳統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全域旅游通過自身經濟和推動整條產業鏈中其他產業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崔嘯.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探究[J].中國民商.2018.(04)
[2]胡璟.我國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09)
[3]張曉美.加快我市全域旅游發展的建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