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惠妃
【摘 要】近兩年來,X縣經濟發展迅速,通過易地安置共遷入貧困群眾5800多戶24000多人。大量農村居民涌進縣城,流動攤點的數量急劇增加。流動攤點在給居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城區的市容環境、交通秩序和食品安全帶來了消極影響。如何有效加強流動攤點的管理,亟需探索出一套新方法。
【關鍵詞】流動攤點;市容環境;安全;監管
一、X縣城區流動攤點的概況
近兩年來,X縣經濟發展迅速,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共搬遷入住貧困群眾5800多戶24000多人,大量農村居民涌進縣城。目前X縣城區常住人口4萬左右,城區內已建有農貿市場和恒安市場兩個大型市場,在建1個搬遷安置區市場,暫無明確劃定適合流動攤點經營的區域(路段),經過摸排了解與不完全統計,城區內小型機動車車載攤點、三輪摩托車車載攤點、人力三輪車車載攤點,餐飲類熟食、燒烤、涼茶、預包裝食品攤點,服飾、日化用品攤點等各類流動攤點100多處。
流動攤點呈現以下特點:經營人員的復雜性,主要有四類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易地移民搬遷安置戶、其他人員。成分復雜,分散經營,管理困難。經營品種的多樣性,經營貨物主要以農副產品、燒鹵小吃、涼茶、夜宵燒烤、日化用品及服裝類為主。有部分門店商家為招攬客人,擠占門前公共區域展示貨品,形成“店外店”。時間地點的敏感性,流動攤點一般出現在上下班(學)的高峰時段與晚上7-11點市民散步逛街時段,逢城區圩日、節假日時較為集中出現;主要聚集在市場周邊、學校周邊與商業步行街、廣場公園、動車站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經營攤位的靈活性,絕大多數流動攤位不固定,主要以車載形式售賣商品,以便遇到監管人員開展工作時能快速收拾好貨品離開,躲避檢查。哪個時段、哪個地方的人流量大,便在那個地方占道經營,具有很強的機動性、隨意性。
流動攤點給城區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拉低城區顏值,影響城區形象,隨著城區的建設,各項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日漸完善,城區環境越來越整潔優美,宜居宜業,但流通攤販占道經營的行為令原本寬闊整潔的街道變得擁擠臟亂,拉低了城區的顏值。造成環境污染,影響周邊居民休息,流動攤點經營活躍的地方,垃圾亂堆亂放,特別是夜宵燒烤攤點排放的油污油煙、遺留的餐廚垃圾、一次性碗筷、塑料袋等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居民區周邊的露天夜宵攤點營業時間一般從晚上8點到次日凌晨2-3點,產生的噪音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休息,居民意見很大。擠占道路,妨礙交通,影響交通安全,近幾年城區道路建設發展相對滯后,舊城區道路狹窄,遠不能滿足日漸增多的機動車輛出行的需求。若在出行高峰期,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妨礙道路交通,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影響交通安全。商品質量參差不齊,存在安全隱患,流動攤點所售商品進貨渠道復雜,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食品攤販自售食品的設備設施與防塵、防蠅等衛生防護器具很難達到衛生標準,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X縣城區流動攤點情況分析
(一)流動攤點存在的原因
利益驅動,城區市場內的攤位收費較高,部分經營者負擔不起;農民自產自銷的農副食品售賣期限不固定,造成受益的不確定性,因此不愿進入市場租賃固定攤位。城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隨著城區的建設發展,一些新建小區附近沒有可以購買農副產品和生活用品的市場與超市,無法滿足小區居民正常生活的需求,讓流動攤販找到了商機。商品價格便宜,市民購買方便,流動攤點經營的商品種類繁多,價格便宜,市民購買方便。因此,在清理取締流動攤點時,很多市民不理解,不支持。監管力量配備跟不上形勢發展,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對監管力量、監管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現有的監管執法力量配備不足,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影響了城區監管執法工作的有效開展。綜合以上原因,城區亂擺亂賣現象比較突出,流動攤販同時具有便民和擾民的雙重性,監管執法人員難以把握監管尺度。流動攤點機動性、反復性極強,有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給監管執法帶來一定難度。
(二)流動攤點管理的難點
政府部門職能交叉,聯動不充分,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城區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流動攤點的問題涉及到住建、城管、市場監管、衛健、公安等多個部門,各部門的職能職責存在交叉與混淆。流動攤點的問題,大家都有權管,又都不能獨立解決,容易造成職責不清、職能錯位,流動攤點的整治工作經常是摁住葫蘆浮起瓢,相當被動。執法方式原始單一,缺乏強有力的支持。在開展清理取締流動攤點行動過程中,經營攤販辱罵、毆打執法人員的暴力抗法事件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流動攤販以社會弱勢群體居多,他們無力繳納罰款,只能采取暫扣物品的方式,在執法人員暫扣物品的過程中很難避免與攤販發生肢體接觸;二是部分圍觀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他們對弱勢群體懷同情之心,對執法人員持敵對態度,甚至會干擾執法。
三、流動攤點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綜合性市場、大型商場超市的規劃建設。建議X縣在新城區建設和舊城區改造等工作中,將綜合性市場、大型商場超市納入整體規劃建設,改變商場、市場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根據地段定位、人口密度、和居民購買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立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商場,迎合群眾消費心理,滿足群眾生活需求,吸引更多消費人群。
(二)設置限時經營的區域(路段)。X縣政府應按照方便群眾生活的原則,合理選址,設立相應的便民市場;充分利用城區現有的公共空地開設限時段經營的小商品市場,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場所和平臺;挖掘具備衛生安全、消防安全等條件的小街小巷,設立特色美食一條街,按餐飲類別劃分區域,引導同類型小吃集中地方制售,逐步疏散取締占道經營的流動攤點。
(三)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能,強化部門監管合力。流動攤點的監管問題涉及多個部門,必須明確各部門的職能職責,建立健全城區監管執法聯動機制,強化部門監管合力,不定期有針對性地對市場周邊、學校周邊,嚴重影響交通秩序的流動攤點開展聯合執法。
(四)規范執法行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執法人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規范著裝、亮證執法、文明用語等制度,符合嚴肅執法紀律、端正儀容舉止、規范文明用語等規定性要求,如在執法過程中遇有突發情況,需沉著應對,做好音像記錄。采取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重點加強對市民文明經營、守法經營和理性消費、文明消費的宣傳引導;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管理執法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全面提高市民對占道經營的違法性、危害性的認識,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管理環境。
【參考文獻】
[1]劉芳. 延安市B區流動攤販治理研究[D].延安大學,2018.
[2]陳育群. 晉江市流動攤點治理研究[D].華僑大學,2018.
[3]王清茹. 泉州市區流動商販管理問題與對策分析[D].華僑大學,2017.
[4]甘毛文.整治夜市亂擺亂賣移動攤點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5(05).
[5]朱勝利. 給流動攤點安個“家”[N]. 黃石日報,2015-10-14(005).